新冠疫苗研發有多困難?看德國CureVac暴起暴落

去年3 月2 日,時任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 )、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 )在白宮召見德國一家生物製藥公司的執行長,勸說他把公司搬到美國來,研發專門供應美國市場的新冠肺炎疫苗。消息傳出,柏林當局大為不滿,全力挽留,甚至斥資3 億歐元買下23% 股分,好不容易才保住這家「 國產疫苗」公司。


▲德國「CureVac 」新冠疫苗臨床試驗效果不如預期。( 美聯社)

能夠讓美國總統怦然心動,親自出馬延攬,還讓柏林與華府為了「 搶親」差一點翻臉,這家公司顯然是業界翹楚。CureVac 研發疫苗使用近年當紅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 )平台,名聲雖然不如德國同業BioNTech 響亮,腳步也慢了許多,但仍備受國際社會矚目與期待。

讓柏林與華府「 搶親」的製藥公司

矚目與期待在6 月16 日來到最高點, 當天CureVac「 解盲」,公布其新冠疫苗「CVnCoV 」 的2b / 3 期(Phase2b/3)臨床試驗第二次中期報告。這項試驗的受試者將近4 萬人,在拉丁美洲與歐洲10 個國家進行,其中多國已出現病毒變異株( 變種病毒),因此格外具代表性。

結果,在各界最關切的有效性( 保護力)上, CVnCoV 繳出47% 的難看成績,只有另外2 支已獲授權mRNA 疫苗(Pfizer/BioNTech、Moderna ) 的一半。世界衛生組織(WHO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FDA )、歐洲藥品管理局(EMA )的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 ) 最低標準都是保護力50% ;換言之CVnCoV 可能連申請都不必了。

解盲之後股價重挫、市值蒸發

16 日當天,CureVac 股價盤中一度重挫45%,公司市值蒸發近80 億美元( 新台幣2244 億元),收盤下跌39%。儘管CVnCoV 的臨床試驗結果分析仍會繼續進行,數據或許還有些微進步空間; 儘管歐盟先前已下訂4 億500 萬劑,但業界普遍認為,這支疫苗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藥廠淚滿襟。

焦點轉向台灣,CureVac 與CVnCoV 的遭遇格外警世。近來台灣有不少人把「 國產疫苗」當成「 國家疫苗」,當成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 台灣之光」,以政治操弄與民族主義訴求污染人命關天的科學研究。而關鍵就在於國產疫苗只做到二期(Phase 2)臨床試驗,就申請緊急使用授權。
這些人( 不乏頗具地位的科學家) 先是鬼扯「 歐美大廠疫苗也是做到二期就申請上市」,謊言被拆穿之後假裝沒事( 當然絕不認錯),轉而全力宣揚國產疫苗命脈所繫的「 免疫橋接」 (immuno-bridging ),想方設法依附國外已獲授權疫苗,抄捷徑搭便車。

「 國產疫苗」成了「 國家疫苗」, 卻只能搭外國疫苗便車

對此,衛福部食藥署也趕在6 月10 日為業者量身打造一道方便之門──「 國產COVID-19 疫苗緊急使用授權審查基準」,採用免疫原性( 中和抗體)作為替代療效指標,如果國產疫苗誘發的免疫原性與國外已獲授權疫苗相當,就可作為支持其療效的佐證。

但是看看CureVac 的CVnCoV 疫苗,就知道這種作法的「 賭性」有多堅強。CVnCoV 在第一期試驗完成後提交的中期報告,中和抗體的幾何平均效價(geometric mean titer,GMT )、血清陽轉率(seroconversion rate ) 都有模有樣,以此為基礎進軍更大規模的第二期、第三期試驗,但結果卻是鎩羽而歸。國產疫苗呢?連三期試驗都沒做,全指望以中和抗體、免疫橋接來賭一把。要知道,CureVac 有比爾與梅琳達蓋茲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 )、拜耳(Bayer )、特斯拉(Tesla )、思愛普(SAP )的加持,最後仍慘遭滑鐵盧。國產疫苗呢? 恐怕只能說賭輸賭贏全看天意,而且賭注絕不只是一家公司的樓起樓塌。國產疫苗通過政府EUA 幾乎已成定局, 1000 萬劑、近78 億元的訂單也已到手, 屆時將有至少500 萬名台灣人「 受惠」。

沒有任何一支已獲授權或審核中疫苗採用免疫橋接

放眼WHO、美國、歐盟、英國,目前沒有任何一支已獲授權或是審核中的疫苗採用免疫橋接模式。國內不少所謂的「 專家」拿語焉不詳的「WHO 研討會上某某國家表示支持」來背書,但眼前的事實就是:CureVac 的慘痛經驗顯示疫苗初期試驗的中和抗體數據,未必能擔保其有效性( 保護力);試圖以免疫橋接模式搭便車的新疫苗,恐怕很難在國際社會找到立足之地。

有些人或許會說,美國FDA、國際平台「 新冠肺炎疫苗全球取得機制」 (COVAX )近來也曾討論免疫接的可行性,而且態度似乎相當正面。不過FDA 討論的是「 成年人接種的新冠疫苗是否可以讓兒童與青少年接種」,亦即讓已獲授權疫苗擴大施打對象。COVAX 的議題則是針對近來肆虐許多地區的變種病毒,討論如何調整已獲授權疫苗的成分以快速應戰。這與台灣搭便車、抄捷徑的作法不可同日而語。

CureVac 繼續努力,繼續規規矩矩做臨床試驗

未來台灣國產疫苗最好的狀況,大概會是在國內取得不錯的保護力數據( 形同以大規模施打進行三期試驗),然後設法拿到WHO 的認可( 鄉民網軍對WHO 的辱罵可以休矣),以此來爭取列入歐盟、美國等地區管制旅客入境的疫苗接種認證(vaccination certificate )。但是從CureVac 的經驗來看,這是一翻兩瞪眼的豪賭。

焦點轉回德國,CureVac 在16 日的新聞稿之中強調,儘管CVnCoV 表現不如人意,但該公司並未棄子投降,聲稱要探討CVnCoV 對特定年齡層的保護力,或者作為追加疫苗(booster )的可行性,畢竟它有較易儲存、成本較低的優勢。另一方面,CureVac 將繼續與葛蘭素史克公司合作研發第二代mRNA 疫苗,期望今年第三季展開臨床試驗, 明年送交藥監單位審核。無論如何, CureVac 還是會規規矩矩、一期一期做臨床試驗,沒有捷徑可抄,沒有便車可搭。

閱讀完整內容
新新聞1791期

本文摘錄自‎

新冠疫苗研發有多困難?看德國CureVac暴起暴落

新新聞

2021/第179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