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華人會做給大家看!艋舺夜市大姊頭:一起活下去

她自主停業、首創集單外送,堅持攤販一個都不能少

本土疫情爆發初期,有則影片在網路上瘋傳:一個身穿國旗裝的老年男子沒戴口罩遊逛,身穿艋舺夜市制服的女子遞給他免費口罩,他大聲咆哮,「妳有什麼資格要我戴口罩!我就是不要戴!」轉頭惡狠狠指著手機鏡頭:「不准拍!」

文●鄭郁萌


▲2019年初,艋舺夜市加入年貨大街行列,台北市長柯文哲(左)到場打氣,陳姿卉也逐攤為他解說、導覽。陳姿卉提供
陳姿卉(右) 出生:1968年 學歷:泰北高中 現職:艋舺夜市商圈發展促進會會長

「沒關係,拍起來!」挑染螢光色頭髮的女子也不示弱:「你不肯戴的話,請你離開這條夜市。」男子繼續大鬧,但攤商一個個站出來:「我們這個夜市很團結的!」「你沒有資格害人家生病!」

影片裡的女子,就是艋舺夜市商圈發展促進會會長陳姿卉,大家都叫她「敏敏」。

她,居家隔離仍忙到燒聲
聯絡保險、產發局救援攤商


在雙北宣布三級警戒前兩天,位在疫情熱區萬華的艋舺夜市就先自主停業。「不用市府命令也要停業,不然消費者都怕得要死,要讓他們安心啊!」敏敏說話有種大姊頭般的豪氣,這段時間就算她自主在家隔離,一整天還是電話接個沒完:這個攤商防疫險保單不被給付、那個攤商要跟房東請求寬限,都得要她現聲。

「我跟保險公司理論啊,ㄟ!你收保費收很快, 要理賠就逃得遠遠,哪有這種事?」她的嗓子明顯啞了,氣勢還是很足:「我又趕快聯絡產發局,看能不能拜託來文件證明店家必須停業,不是偷懶耶!」

「艋舺夜市是一個神奇的夜市,神奇的團結。」無償協助夜市建立點餐系統的iCHEF共同創辦人程開佑形容:「你有看過夜市不但穿制服,而且星期一、三、五穿紅色的街口支付制服,二、四、六穿黑色的悠遊卡T-shirt嗎?」

這份神奇的團結,是因為一起走過一段吃苦的歲月。

艋舺夜市位於台北市萬華區青山里,青山里舊名為「番薯市」,也就是俗稱的「舊街」,自清朝起便是貨物的集散地。一九七二年,台北市政府實施「萬大計畫」,之後成立了華西街觀光夜市。

在觀光夜市的另一頭,則有許多小吃、娛樂攤商自成一區,便是現在的艋舺夜市。不似華西街夜市以外來客居多,艋舺夜市的小吃價格低廉,仙草冰一杯十元、旗魚黑輪串也是十元,深受當地人熱愛。

然而早年沒有組織,總有黑道來鬧事、收保護費。二○○六年,夜市裡一家通訊行被砸店,政府以治安因素禁止攤販營業。這一禁,就是整整一年,整條街數百攤販的生計頓時斷了。

「夜市頭到夜市尾,才幾百公尺,有四個警察在站崗。」當時剛上任的青山里里長、也是艋舺夜市商圈發展促進會理事長李昭成回憶,攤商像貓捉老鼠,警察來了,他們就將攤車推進巷子裡,甚至聲東擊西互助,但也只能賺些零頭餬口。

她,和這條街一起長大
討生活人的苦,變團結養分


敏敏是在這條街上長大的孩子。她生於剝皮寮,十五歲就在這裡擺攤賣衣服,賣過茶壺、糖炒栗子、榴槤、手機,時代不斷前進,她賣的東西也隨著潮流改變。人生的成長與受傷都在這條街上,很多攤商都看著她長大成人、生子、離婚,又帶著孩子在這裡做生意。

「做夜市是這樣——好過的很好過,苦的真的非常苦,」她說:「二○○六年出事那時,我算是還可以的, 因為那時我賣手機, 不用擺貨出來, 我抱著兒子坐在那裡, 也可以靠著口耳相傳賣。」但有些人不是這樣,其中一個攤商經濟狀況比較差, 只好白天開計程車、晚上躲來躲去擺攤, 過得很困難,有一天忽然因為過勞而心臟麻痺過世。

在同一條街上討生活的人,卻末路至此,敏敏的心很痛:「不能這樣,大家要一起活下去!」她跟李昭成分頭奔走了一年、四處陳情,卻不斷碰釘子。當時她壓力大到免疫系統失調,犯了紅斑性狼瘡,開始服用類固醇直到現在。

直到後來,台北市長郝龍斌推行「與民有約」計畫,李昭成逮到機會當面陳情,一路分析這條歷史悠久的夜市民情,再三保證可以成立自治會列管攤商,並且杜絕黑道鬧事。
最後郝龍斌拍板成立自治會,並申請法人團體,敏敏成為自治會長,總計一百餘攤的艋舺夜市才終於重生。

「大家都記得那段日子的苦,知道我們的今天得來不易,所以都很團結,」李昭成笑說:「又加上敏敏這個凶巴巴、好管閒事的管家婆,整天想著要做東做西,里長我們做這個啦、做那個啦……。」

艋舺夜市不是最早引進電子支付的夜市,卻是目前擁有最多電子支付種類的夜市,夜市口還有全台灣第一台悠遊卡點餐機,許多攤商都有各種外文看板。除了攤商穿制服,還要統一規畫攤位樣式,明明是在地夜市,卻做出接近觀光夜市的規格。

但是二○二○年疫情一來,艋舺夜市的業績頓時下滑八成。

她,兩個堅持翻轉夜市
輪穿合作方制服,展現成效


對敏敏而言,沒有束手就擒這種事,她立刻動起腦筋要為組員增加生意,第一個想到的是外送。「可是Uber Eats一單要抽三成,對於賣十元仙草冰、十元地瓜球的組員來說,根本不划算,」她決定自己來。

一開始,她用最土法煉鋼的方式:先把自己的 Line帳號PO到「我是萬華人」臉書社團,附上整條夜市菜單, 客人用Line訊息點單後,她手寫單據,再透過社區廣播告知攤販:「三串肉串不要芝麻」、「章魚燒原味、芥末各兩份」。

接著攤販送餐到集合點,外送員就由攤販輪流,今天是賣甘蔗汁的弟弟、明天就是蔥抓餅弟弟,集到幾單再一起送,一單只收二十元運費,分給外送員跟店家,她完全不支薪。許多攤商生意因此增加了兩成至三成,但是這種做法讓人吃不消;幸好iCHEF得知之後,立刻主動與敏敏聯繫,協助建置電子平台。


▲艋舺夜市開通悠遊卡消費又裝設點餐機,引進電子支付,青山里長李昭成(右1)也是助力。陳姿卉提供

程開佑觀察,艋舺夜市之所以能成為如今的模樣,是因為敏敏有兩個堅持:第一,絕對不拋下任何夥伴。

艋舺夜市有一百多個攤商,商品品項總計超過六千個,他們曾經試著說服敏敏只要放上少數明星商品,畢竟不論以商業的「八○/二○法則」或是數位建置跟維護,選擇少數產品上架才是明智之舉。

「 她很堅持『 一個都不能少』,必須照顧到每一攤。這種『no one left behind 』( 絕不拋下任何人)價值觀上的追求,我們都見識到了,」程開佑苦笑,於是iCHEF花了非常大的力氣,把所有商品上架。

第二,她會盡全力讓所有合作端看到成效。譬如街口支付跟悠遊卡都積極支持艋舺夜市推優惠活動,她就要求攤商們有紀律輪番換穿兩件制服;悠遊卡點餐機設立後,她就在收攤後親手把訂單一筆筆輸入機器,總熬到清晨五、六點,讓攤商帳目清楚,也讓點餐機端看到成效。

她,努力被質疑也不悔
停業空檔還要做電線地下化


「她用自己的勞力去綑綁成效,用盡力氣去照顧跟她站在一起的人,」程開佑形容:「這就是夜市人的義氣吧? 你挺我,我也盡力挺你。」

但是也有人不認同她,在背後說她愛出風頭,也有少數老攤商不願意改變。

敏敏的嗓門大、情緒快,說到這裡她哽咽了:「 我們是一體的,大家不是應該要一起努力的嗎? 不幫忙也沒有關係,但是真的沒有必要互相攻擊。就像現在大家都說萬華怎樣怎樣,現在是什麼時候了?污名化別人不會讓你自己更好啊……。」

她說的,是不斷努力卻曾被說三道四的自己,也是這段時間裡,萬華人的心情。

「沒關係,等到疫情結束,我們做給大家看、萬華人會做給大家看。」她抽了一下鼻子,又絮絮說起要趕緊做電線地下化:「柯(文哲)市長之前來,我就跟他說這是我們心中的痛——之前有客人因為踢到電線跌倒手斷掉,他說會全力支援。我下週一要跟里長去送件,趁現在沒有客人趕快做一做。」

夜路極黑,伸手不見五指,但是艋舺夜市大姊頭不怕;這不是第一次的黑夜,只要牽著手一起走,這個老夜市總會走出路來。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第1750期

本文摘錄自‎

萬華人會做給大家看!艋舺夜市大姊頭:一起活下去

商業周刊

2021/第175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