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需戰爭意識與謙卑態度
連續幾天都是兩三百名的確診,相信帶給全台灣人民極大的衝擊,國際媒體也是很現實的,從原先的吹捧讚美台灣變成了一片看衰。新冠疫情已經重創全球9成國家,台灣是少數倖存至今的國家,延後了一年大爆發,我們有很多可以借鏡的對象,但是台灣也必須拿掉過去的防疫優越感,重新學習跟這波疫情相處。
蔡又晴 / 記者
虛心接受建言
疫情大爆發當中,最不需要的就是自我催眠與讚美,這幾天可以觀察到,還是有許多對台灣過度膨脹的讚美,甚至對於一些建言的反擊。
當中說法見仁見智,包括拿著花灑在街道上噴消毒水意義不大,記者訪問政治人物社交距離太近,用量體溫作為判斷進出建築物的規範,也可能因為發病期間沒有發燒而失效等等。
這些說法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例如消毒是不是不用整個馬路都噴灑,而是應該針對容易接觸到人的部位,畢竟大家出外到馬路都是穿鞋子,能夠碰觸到病毒的機率恐怕是相當低,如果真的要消毒,應該是針對人手所會碰觸的地方為主。
在社交距離方面,在經過一年的平安期後,的確在許多採訪場合,現在對防疫的觀念是越來越薄弱,只要看看爆發大規模傳染人數之前,社交場合有多少人會乖乖戴著口罩就能知道。
鬆懈導致疫情爆發
不論是華航機師,或是後來的一系列社區傳染,台灣的防疫早就沒有外界想像的那麼嚴密,甚至可以說是因為鬆懈導致這幾波的流行也不為過。指揮中心與其花很多時間去辯駁外界的建言,不如仔細思考這些建言是否真有意義。
目前台灣的各個醫院,都為了控制疫情降低運量,最令人驚訝的是,台灣居然也發生了大批確診者因為沒有醫院看診,必須先自行在家隔離跟等待的窘境。
對於這樣的情況,之前各國都有採行方艙醫院的措施,就是在體育中心或大型集會場合製作臨時醫療場所,來因應大批增加的確診者,並且讓輕症者可以在這裡接受隔離跟治療。指揮中心既然已經要求各種非必要治療都要喊停,那就表示更大規模的擴散很可能發生,既然如此,方艙醫院雖然過去在台灣不被視為主流,現在也應該盡快開始執行跟實施。
需要不分你我的團結
病毒感染人士不分族群派系或政黨,台灣在此刻除了需要防疫的專業,更需要不分你我的團結,這種團結不是一意的說好話、拍馬屁,而是需要大家找出更加科學的方案,例如說疫苗,歐美的疫苗遲遲不來,台灣自己研製的疫苗也趕不上,是不是還有其他的方法?
台灣近來多災也多難,疫情大爆發之外,也因為久未降雨,造成嚴重用水問題,同時還有大停電揭露的缺電危機,都讓我們知道台灣的前途多舛。但是越慌張的時候,我們也越需要給防疫團隊更多支援,因為他們肯定比我們更加辛苦。這場仗台灣人還在學習,但是不要花太久,因為病毒不會等人。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