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莫德納、BNT疫苗能混打嗎?

AZ、莫德納、BNT疫苗能混打嗎?
全球研究結果總整理 各國開放方式一次看


◎黃天如 新冠肺炎( 武漢肺炎)流行邁入第3 個年頭,人類從只能挨打到正面迎戰,疫苗研發無疑是關鍵。然而隨著上市廠牌種類越來越多、多數疫苗都須接種2 劑,及變種病毒來襲等變數, 疫苗混打已成為科學家最有興趣探討的「 疫苗顯學」之一。


▲新冠肺炎疫情未歇,隨著不同種類、廠牌的疫苗問世,再加上新興變異病毒來勢洶洶,「疫苗混打」議題儼然成為抗疫顯學。示意圖。( 資料照,柯承惠攝)

雖然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CECC )日前在預防接種專家小組(ACIP )建議下作出暫不建議混打的決定,但同一時間,台大已針對AZ 與莫德納疫苗混打展開一項本土人體臨床試驗。這顯示「 混不混」、「 該怎麼混」的疫苗混打議題在國內學術上及政策上,可能都還有討論空間。
疫苗為什麼不照出廠仿單建議打? 首先,目前全球經各國緊急使用授權(EUA )的疫苗,除了美國嬌生之外,大多都須接種2 劑,建議間隔時間則從28 天、8 周到12 周不等。惟全球疫苗供應吃緊,多數國家包括台灣在內,就連供應國人接種第1 劑疫苗都備感吃力, 不知何時才能採購到民眾需要的第2 劑疫苗,遑論還要指定廠牌與種類,以致於疫苗混打在許多國家已成了不得不的選擇。

其次,不同廠牌、不同種類的疫苗保護力不一,也是衍生疫苗混打議題討論的原因之一。現有國際大廠EUA 疫苗都是針對2019 年在中國武漢發現的傳統病毒株設計的,保護力經第三期人體臨床試驗,免於感染保護力表現從AZ 的76%到輝瑞/BioNTech(BNT )的95%都有。雖專家一再強調,各家疫苗的研發平台不同,保護力難以直接相互比較,但對於一般民眾來說,還是很難改變「 保護力95%明顯優於76%」的看法。
牛津研究:AZ 混打BNT,T 細胞免疫效價排名居冠

撇開疫苗供應青黃不接導致的疫苗混打,倘若疫苗混打的中和血清抗體效價與未混打相當,甚至明顯比較差,或許混打議題也不會那麼夯了;但偏偏根據英、德等國學者已發表的AZ 與BNT 疫苗混打研究,似乎都顯示「 混比不混好」。

以英國牛津大學研究團隊今年5 月中旬刊登在頂尖醫學期刊《刺胳針》 (LANCET )的研究為例,研究團隊將830 名50 歲( 含)以上受試者分成4 組接種2 劑疫苗,分別為AZ/AZ、AZ/BNT、BNT/AZ、BNT/BNT,並於接種28 天後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在中和血清抗體表現部分,效價最高的雖然還是BNT/BNT(14080),但AZ/BNT 緊追在後(12906),至於BNT/AZ 效價就差了一截(7133),AZ/AZ(1392)則在4 組中敬陪末座。

令人訝異的是,牛津團隊也針對上述4 組的T 細胞免疫效價( 另一重要的疫苗保護力參考指標)進行分析,結果發現前兩名AZ/BNT(185)、BNT/AZ (99)都是混打組;BNT/BNT 組只排第3(80),至於AZ/AZ 組(50)則再度墊底。此外,研究團隊發現疫苗混打雖可能較不混打出現較強烈的發燒、疲倦等疫苗副作用,但都是暫時的。

閱讀完整內容
新新聞1794期

本文摘錄自‎

AZ、莫德納、BNT疫苗能混打嗎?

新新聞

2021/第17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