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交易平台」誕生為綠電使用市場化暖身

電力交易平台看起來就像是證券交易所一樣,提供綠能的發行人與需求者(交易人)進行交易,交易所是台電,主管機關是經濟部能源局,法律依據是「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現在大家努力發展的儲能設施就如同證券市場的集保功能,但結算交割與審查仍屬台電。
從京都議定書到巴黎協定,再到格拉斯哥氣候協定,二十多年過去,地球的危機有增無減,口號已經從減碳喊到零碳,才能挽救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

但從這次被稱為「妥協性太高」的格拉斯哥氣候協定看起來,大國、富裕國不想影響自己國家利益,尤其中國和印度,將原本草案中的「分階段淘汰」燃煤發電,改為較消極的「分階段削減」,加上富國援助窮國一千億美元也沒出爐具體金援機制,讓2030年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達半數的目標岌岌可危,也就無法控制全球均溫上升低於攝氏一.五度的目標。

減碳是一門好生意

根據2020年全球風險報告警示,未來十年的五大風險都與環境有關,包括極端天氣、天然災害、生物多樣性驟減及人為環境災害等。對企業經營來說,這些外部風險係數越高,一旦遭遇自然、社會反撲,就越可能陷入崩盤式危機。因此,永續轉型也就成為企業在追求獲利的同時,必須積極落實的一環。

減碳,對企業經營來說,是永續的投資。從財務角度來看,減碳就是一門好生意。例如生產電動車的特斯拉,因碳排量遠低於歐盟標準,去年光轉賣剩餘碳權就獲利十五億美元。

除了碳權交易可以獲利,從永續經營的角度來看,好處更多。因應政府要求企業減碳,如果供應鏈做得足夠綠化,就能搶下既有廠商的市佔;還因為零組件可重複使用、減少包材等,降低成本支出;再加上抱持永續信念的上游廠商,會希望將產品銷售給相信永續價值的下游,也會增加採購優勢;而且對投資方或是放款單位來說,對於重視永續經營的企業,願意提供更好的條件,有利於取得資金。

蒐集資訊建立大數據

從產業端看,製造業投入節水、節能、減碳、減廢等讓環境永續;零售服務業也能減塑、減廢、節能;再從金融業發展綠色金融,研發綠金商品,不管是綠色債券,或是ESG基金、ETF等,從金主的角度來帶動投資風向。
要在2 0 5 0 年達到「淨零碳排」,綠能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過去民營的電廠發電統一賣給台電,使用者再跟台電購電。甫上路的「電力交易平台」打破了這個限制,讓民間公司可以透過這平台自行交易。每家電廠就像發行人一樣,發行成本不同,電費也就不同,購買者也就是交易人,就看哪個綠電便宜進行購買,整個交易買賣市場就出來。

電力交易平台主要目的是幫民間的公司做媒合,透過媒合還可以蒐集各個廠商的資訊建立大數據,並找到供應商來因應台電長期供電不足的問題。根據了解,台電未來可能會拆成三間公司,分為三個體系,分別是發電、輸電與售電,可以說台電的電力交易平台只是暖身,為台灣綠電使用市場化鋪路。

綠電商機帶動儲能系統發展

政府設定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要達20%,其中太陽能裝置容量要達20GW,近年成長快速,但因為會受氣候影響而無法發電,所以「儲能」更顯重要,也帶動該產業的發展。

電力交易平台看起來就像是證券交易所一樣,提供綠能的發行人與需求者(交易人)進行交易,交易所是台電,主管機關是經濟部能源局,法律依據是「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現在大家努力發展的儲能設施就如同證券市場的集保功能,但結算交割與審查仍屬台電。

今日不減碳,明日成難民,面對氣候危機,沒有人是局外人,除了從己身做起,企業、政府都勢必要加快腳步與國際接軌,齊心全力為扭轉氣候災難而努力。

閱讀完整內容
理財周刊1108期

本文摘錄自‎

「電力交易平台」誕生為綠電使用市場化暖身

理財周刊

2021/第11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