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洞窟博物館

讀過西洋藝術史的人,都會記得第一堂課,藝術史老師談到在一九四○年時,有幾個小孩為了尋找地下寶物,不小心發現地下洞窟,揭開了史前人類輝煌壁畫的秘密,被認為是人類藝術史的起源。

去年秋天,我真的去了法國南部的拉斯科(Lascaux),這座被稱為「史前時代的西斯汀教堂」的洞窟,親眼目睹學生時期就憧憬的藝術洞窟壁畫,那些奔騰的馬匹、馴鹿及壯碩的野牛等,內心深深感動!

李清志
實踐大學建築系專任副教授,嚮往電影中偵探生活,後自命為「都市偵探」,致力建築與跨界藝術文化探討。著有《巴哈蓋房子》、《建築異型》等,並帶動「建築旅行」風潮
法國南部地區在二十世紀上半,被發現有許多藝術洞窟,這些壁畫大概兩萬年前的作品,而且繪畫風格各具特色,成為考古學家、史學家們研究石器時代洞穴壁畫的重要場所。

一九七九年拉斯科洞穴及韋澤爾峽谷內許多的洞穴壁畫,一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世界文化遺產。

不過因為參觀人潮過多,溫、濕度控管不易,洞穴壁畫容易遭受細菌與遊客破壞。因此當局在一九六三年就封閉洞穴,只讓考古研究單位進入。

而後複製建造了一座洞穴供遊客參觀,被稱作是「拉斯科第二洞穴」;二○一二年甚至複製了小型的「拉斯科洞穴三」在世界各地巡迴展出。

最近,當局請到挪威斯諾赫塔建築事務所(Snøhetta) 進行新博物館的設計工程,被稱作是「拉斯科四」。

建築團隊配合考古學家團隊,運用3D雷射掃描技術, 重新複製一個幾乎一模一樣的洞穴,不論是形狀大小、質感與圖案,完全就像真實洞穴一般,讓所有參觀者進入其間,有如當年幾個小孩進入洞穴,懷抱著一種驚恐又興奮的心情。
斯諾赫塔建築事務所設計的博物館介於山丘樹林與農地平原間,因此整座博物館的立面呈現起伏的地形斷面線條,建築物本身也像一座山丘,可以眺望平原夕陽。

最有趣的是,館方在導覽時,會先將參觀者帶到後方戶外空間,體會當年小孩們在野地尋寶的景況,伴隨著擴音器中小狗的吠叫聲,讓人身歷其境。

隨後,所有人被帶進一座漆黑洞穴,當燈光慢慢亮起時,才發現我們身處在一個畫滿馬匹、野牛、馴鹿等動物的藝術洞窟中。其中唯一出現的人型,是在獵殺野牛時,被野牛撞倒的獵人。
壁畫中的動物充滿動感,形態與肌肉也蓄滿能量,讓人很難相信這是出自史前人類的手筆。我們原以為那些原始人,只是沒有文化的野蠻人,想不到人類自古以來,就有藝術的靈魂,及創作的慾望和活力。

從洞窟出來後,我們到了一處峽谷裡,有天光從上洩下,峽谷旁有展示室及服務設施。拉斯科四號洞穴的展示規畫非常前衛有創意,讓大人小孩都不無聊,可說是寓教於樂,又不失品味與創意。

如牆上的標示系統,故意用像是手繪的稚拙筆法,直接繪製在水泥牆上,似乎在呼應史前時代的洞窟壁畫。而那些運用雷射科技掃描、複製的洞窟片段,也在展示廳內懸掛呈現,讓人們感受到科技時代博物館的新面貌。
歷史學家說,這些發現拉斯科藝術洞窟的小孩們,他們不只是發現了一個空間(洞窟),他們也發現了一段時間(史前時代)。

當年進入洞穴、發現壁畫的小孩們,目前只有西蒙一人還在世,他在參觀了拉斯科四號洞穴藝術博物館後,也深受感動!童年時發現洞窟時內心的悸動,又重新滿溢胸膛。(本專欄每四週刊登一次)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第1712期

本文摘錄自‎

史前洞窟博物館

商業周刊

2020/第17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