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陂塘歷史 再造親水溼地

從捷運站出口步行十五分鐘, 拐個彎, 彷若抖落城市的喧囂,尋得一處自然清幽的生態祕境。這是今年三月才落成的「永春陂濕地公園」,地點就坐落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信義區。

或許有人會質疑, 都市土地該做更有經濟效益的發展,「百年前這裡就是陂塘,日後雖轉作營區,閒置以後,市府覺得應把這片土地還歸於自然,也還歸於市民,恢復信義區到四獸山的生態廊道。」負責本計畫的台北市政府大地處坡地住宅科科長徐瑞億,談起設立溼地公園的初衷。


▲生態池內另設有一環狀山丘步道,能近距離欣賞池中豐富生態。

過去為打造大都會生活圈,台北市的建設就像貪食蛇般,吃掉綠地,驅逐棲息生物,讓水泥叢林逐步擴張。不過近幾年生態意識抬頭,徐瑞億回憶,二○一六年時剛通過《濕地保育法》,當時為活化閒置的永春陂營區,市府團隊發動公民參與及「公民咖啡館」討論,在地居民多贊同將封閉營區開放轉作公園綠地之用。

打造貼近在地的自然場域

於是,營區開始以「恢復自然生態」為目標進行規畫。徐瑞億解釋,首先,將多為人工的混凝土鋪面清除, 改用河川整治疏濬時的土壤,來增加保水和透水性, 建構更適合栽植的環境,再引流豹山溪及無名溪造陂塘,既能作為都會滯洪池,也能抵抗強降雨的衝擊。

其次, 在挑選植栽養護的選種時,有人提議不妨種植櫻花樹來增加可看性,但溼地公園的建設重點,須聚焦呈現更多生態與在地風貌,所以最後選擇新植落羽松、黃連木、水社柳等喬木,並保留四.五米到五米的間距,雖然現在看起來稍嫌稀疏,但此舉卻能為喬木群在日後爭取更多成長空間。


▲多種可親近自然的步道設施,讓大小朋友體驗不一樣的都市生活。

再來為「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拆除軍營時,像卵石、木料等,都屬可再利用材料,能拿來造牆、鋪路,同時保留三棟營舍,改為兼具生態導覽及環境教育的多功能場館,將舊建物活化利用,落實循環經濟的效能。

分區規畫 讓生態慢慢復育

從入口處的園區平面配置圖,不難看出公園設計採區塊分域。接近永春高中的入口區,規畫為人為活動區,有小山丘、步道等美化景觀的設施,方便市民散步運動;中段的緩衝區,則有生態池、蕨園等,作為環境教育之用;最後緊鄰四獸山的生態復育區, 則設置溼地、觀察教室來保護生態。
經過四年建設,溼地公園對市民開放,好不容易領角鴞、五色鳥、台灣藍鵲慢慢回來了,夜晚也能聽到台北樹蛙在低吟鳴唱。「我們光是在四獸山附近探查到的動植物,就有兩百多種,很期待牠(它)們能陸續歸來,回家看看。」徐瑞億語帶溫柔地說。用一座溼地公園來修補市民和郊山生態的關係,享受自然帶給生活的美好庇蔭。


▲公園坐擁豐富綠地,民眾可以在此野餐休憩。

永春陂濕地公園
台北市信義區松山路657號

PLUS 附近走走

市民森林

四獸山為虎、豹、獅、象等四座山的統稱,是台北市信義區著名的郊山,也是平緩易行的熱門登山路線,其中更把象山、虎山自然步道及四獸山稜線步道,規畫為全長6公里的循環步道系統,漫步其間,可親近種類繁多的自然生物及鳥類,亦能透過植物及林相的解說牌,進行生態觀察。

台北市信義區福德街251巷36號(虎山步道登山口)

無敵水餃

為台北水餃名店,幾位師傅每天在店內賣力現現包一顆顆飽滿多汁的水餃,正是人氣口碑的最佳見證。無敵厲害的不光是水餃,還有少見的搶鍋麵、使用炭火銅鍋的酸菜白肉鍋等招牌好料,也有蒜頭原味雞、白菜燉鴨鍋等預約功夫菜,可作私房辦桌。
台北市信義區虎林街164巷3號
02-2725-2515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第1223期

本文摘錄自‎

汲取陂塘歷史 再造親水溼地

今周刊

2020/第12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