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年中國經濟為何一枝獨秀?

儘管美國設法說服企業到中國以外地區投資,但中國已擴大自身在全球貿易的作用。中國消費者市場增長不斷加快,成了全球企業盈利的更大驅動力。

◎Stella Yifan Xie、Eun-Young Jeong、Mike Cherney


▲為確保工廠安全生產,北京政府要求企業追蹤工人與重點疫區的往來情況。美聯社

新冠病毒肆虐的二○二○年結束時,中國在諸多方面表現都比年初更強勁,加快步伐邁向美國長期主導的全球經濟中心。

在美國和歐洲等待疫苗推廣以全面回歸正軌之際,中國是全球唯一有望在二○年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有助於縮小其與美國的差距。

全球經濟將更依賴中國

儘管美國多年來一直設法說服企業到中國以外的地區投資,但中國已擴大自身在全球貿易的作用。從新冠疫情快速復甦而提振,中國的消費者市場成長不斷加快,成為全球企業盈利的更大驅動力。

中國強化了在全球金融市場上的地位,二○年在中國市場進行的首次公開發行(IPO)和兩次上市交易數量在全球佔比創下新高,大量資金流入中國股市和債市,各項指數甚至遠超美國指數的強勁表現。

結果,全球經濟成長比任何時候更加依賴中國。根據穆迪分析(Moody’s Analytics),經通膨調整後二○年中國經濟將佔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的一六.八%。在全球GDP佔比提高一.一個百分點,創下一九七○年代以來最大單年升幅。

預計美國經濟在全球GDP中佔比為二二.二%,與一六年的二二.三%基本持平。

中國國家統計局一月十八日公布,二○二○年第四季度GDP較上年同期成長六.五%,高於市場預期,並將二○年中國GDP同比增速推升至二.三%。這些成果是中國成功遏制新冠疫情、重振企業活力的證明。

與美國相比,中國刺激計畫的規模與整體經濟體量相比較低,側重恢復工廠生產和防止小企業破產,對消費者的直接補助較少。

這個策略取得了回報,因為美國消費者在經濟衰退期間積極消費,中國工廠做好了為美國消費者服務的準備,有助於促進就業,並刺激中國國內消費支出。

因為外國製造企業很難搬遷,儘管疫情引發的業務中斷讓許多外企希望實現供應鏈多元化,仍然不得不權衡失去鄰近供應商帶來的網絡效應。滙豐控股去年十一月對一一○○多家跨國企業調查發現,七五%受訪企業(包括七○%的美國企業)預計將在未來兩年擴大在中國的供應鏈。

減少對外企依賴,建立本土企業

中國的成功是一把雙面刃,對向中國銷售商品的企業來說是天賜良機,包括大宗商品生產商、汽車製造商和奢侈品公司,這些公司在其他地區的銷量都出現下降。但中國經濟的反彈也讓企業更容易受中國的影響。中國領導人已明確表示,希望減少中國對外企的依賴,建立更多本土企業。

根據澳洲聯邦銀行(Commonwealth Bank of Australia),澳洲去年十月有近四二%的商品出口到中國,接近去年稍早創下的歷史月度最高水準。

澳洲經歷了二十九年來首次衰退,中國對澳洲鐵礦石的採購支撐了其經濟,但也增加了不安情緒,尤其是在澳洲政府推動加強新冠病毒溯源後,中國對進口澳洲的牛肉、大麥和葡萄酒施加了限制。

澳盛銀行(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Banking Group Ltd.)前首席經濟學家伊斯萊克(Saul Eslake)稱:「我們是不是太依賴中國了?答案顯然是肯定的。」
美國方面, 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對中國加徵關稅是為了解決全球經濟失衡問題,並為兩國間創造公平競爭環境。但據研究機構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預計二○年中國經常帳順差之大,將是史上任何國家都不曾有過的;經常帳是衡量一國與其他地區交易狀況的指標。不過,若以佔全球GDP百分比來衡量,中國○七年和○八年經常帳順差其實更大。

中國仍面臨某些重大挑戰,包括人口高齡化和勞動力成本上升。最近發生的一連串國企信用違約事件,加劇了人們長久以來對債務問題的擔憂。如果全球其他地區再次開足馬力,今年中國製造業的成長可能減弱。

大摩:中國今年經濟成長將達九%

有些經濟學家稱,中國由政府主導的經濟模式已經抑制民間創新,這種創新可能對中國未來發展至關重要。不過,疫情爆發以來,中國經濟一直很有韌性,增強了中國領導人的信念,認為中國體制提供了比西方民主資本主義更可靠的選擇,尤其是在危機時期。

美國仍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擁有最大的消費市場,美國的GDP比中國高五○%。有些經濟學家預測,今年美國經濟將增長三%至四%,但要到下半年才能恢復到一九年的規模。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估計,中國今年經濟成長有望達到九%。

經濟學家多年來一直警告,中國的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債務負擔不斷加重,生產率提升速度也在放緩,將危及其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美中貿易戰以及關稅加徵舉措進一步削減了中國的優勢。


▲早在2020年4月初,中國已有9成以上的大型企業復工。美聯社

強力措施確保企業與工廠運作

但中國商品出口額在全球商品出口總額中的佔比仍在提高。來自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的資訊顯示,二○年十一月,這個佔比為一五.四%,而在一九年底,也就是新冠疫情全面爆發前為一三.七%。

中國政府採取了強而有力的干預措施以遏制疫情,政府曾封鎖國內大片地區並禁止人們出遠門,這在自由度更高的國家是很難做到的。

根據中國衛生部的數據,到目前為止,中國約有四六○○人死於新冠肺炎。在美國, 染疫死亡人數已接近三十八萬。

中國政府要求國有銀行暫停向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和個人追討債務,並以低於平時水準的利率向小企業提供新貸款。地方官員要求企業達到嚴格的防疫標準,某些情況下,要求企業追蹤工人與疫情重點地區的往來情況。

許多地方政府派出了接駁車,一旦相關地區疫情消失,就把滯留在農村的農民工接回工廠。規模較大的製造企業,例如在中國組裝蘋果公司(Apple Inc.)產品的富士康科技集團,向重返崗位的工人提供每人最高四三○美元(約一.二萬新台幣)的獎金。

中國國家統計局官員張衛華表示,到二○年四月初,中國九七%以上的較大型企業已經復工。

包括消費電子產品製造商在內的其他企業的出口訂單比以往更好。去年十一月,中國出口錄得近三年來最快增速,當月貿易順差達到創紀錄的七五○億美元。十二月份的貿易順差有所收窄。

消費市場仍不斷擴大

中國消費者支出在去年秋季出現反彈。據研究機構歐睿國際(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二○年中國個人奢侈品市場預計增長了七.六%,而全球市場則收縮了二○%。

歐睿國際奢侈品研究主管羅伯特斯(Fflur Roberts)表示,當世界其他地方停止消費時,中國人仍在繼續消費。

閱讀完整內容
新新聞1768期

本文摘錄自‎

二○二○年中國經濟為何一枝獨秀?

新新聞

2021/1月號第176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