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公務員靠AI揪出1.5億弊案

AI實戰:善用ChatGPT、免費照片app


一位審計部年輕務員,如何學習生成式AI,從兩百萬筆判決書抓出資料?更運用清理手機重複照片的免費app,幫政府追出總採購金額逾億的不肖廠商。

文/盧沛樺

吳心梅就像全天下的母親,手機裡放滿小孩的照片,她大概從來沒想過,為了清理手機容量下載的免費app「Photos Clean」(清理大師),有一天竟幫她與政府揪出不肖採購商,也讓她在職場立下大功。

四年前她加入審計部,成為全台七百多名審計大軍之一,吳心梅負責監督查核新北市政府的採購案。去年她跟主管徐中道兩人,調查新北市近三年公共設施維護管理、巡查檢修、園藝修護的勞務採購案,花了兩個月,查出十八件得標廠商曾有違反政府採購法的前科,進一步查核履約文件,其中多達十六件涉嫌文件造假,發包總金額超過一.五億。

新北市政府已移送涉案廠商並追回部份價款;更難得的是,新北市府主動學習查驗手法,把圖像、人臉和地點自動偵測技術,納入未來驗收廠商履約的流程。


▲新北市審計處徐中道(左)和吳心梅(中)在例行採購案查核中運用免費科技工具,辦出大案。(右為處長張志乾)(池孟諭攝)

「下咒語」比對兩百萬筆判決書

「我們目的不是找碴,」審計部副審計長李順保嘴角露出一抹微笑,「是告訴行政機關,用這個方法,可以找出問題。」

時間回到一年前。吳心梅守在電腦螢幕前,等著近兩百萬筆司法院判決書下載完成。這些是二○一三到二二年,被民、刑事法院判決違反政府採購法、未履行契約責任、損害賠償等的案子。

徐中道解釋,審計工作第一步,要先鎖定查核範圍,蒐集判決書是要鎖定高風險承攬廠商。

不過一份判決書可能提到多家廠商,不見得每家都被判有罪。因此,必須盤點有哪些廠商被判有罪。徐中道說,靠人工判讀兩百萬份判決書是不可能的,這是為什麼過去無法透過大量司法判決書選案的原因。但ChatGPT橫空出世,讓事情出現轉機。

吳心梅大學念建築與都市計劃系,沒寫過程式。但去年審計部開辦生成式AI的課程,吳心梅主動上了五、六堂課,不只研讀國內外應用案例,還上機實戰,因此想融入查案流程。

「我先請ChatGPT幫我寫一個Python的程式碼,」吳心梅心想,用程式判讀兩百萬份判決書,抓出判決有罪的廠商。然後再從工程會撈出新北市政府標案資訊,比對哪些近十年被判違法的廠商承攬近三年勞務採購案。

「我告訴ChatGPT想比對什麼資料,希望比對出來的檔案格式長什麼樣子,應該用什麼Excel函數執行,」吳心梅笑說,為了「下咒語」,試了中、英文,修正無數次,前後花了十天才比對完成。

結果發現,新北市政府有六個機關、學校,合計十八件採購案,得標廠商在近十年曾被法院判決有罪。

明明依現行政府採購法,違法廠商會被公告,禁止三年內投標,為什麼仍有漏網之魚? 徐中道解釋,即使廠商有罪,但檢察官決定緩起訴,緩起訴書不會送到行政機關,行政機關不知情,就不會申報為拒絕來往廠商,才讓不肖廠商有機會繼續投標。

但即使廠商有前科,不見得近三年承攬勞務一定有問題。這時候就要出動審計人員現場查核。

只是吳心梅和徐中道沒料到,僅有十八案,履約文件卻疊得像山一樣高,光兩名查核人力,且在有限時間,根本吃不消。

這時候,吳心梅靈機一動,拿出iPhone翻拍所有廠商檢附的照片,「整整拍了一天,」吳心梅回想。她甚至得事先清空個人照片,釋出手機容量。

為什麼要翻拍照片?

從上千張照片抓出重複

因為吳心梅聯想到,她平常為了清理手機空間,會用手機app「Photos Clean」偵測重複或高相似度的照片。結果效果奇佳。

上千張照片只花了十分鐘,馬上比對出廠商用同一張照片,標記成不同月份後,重複向政府請款。「陰影、落葉位置、連垃圾都長一樣,」她印象深刻地說。

同時,她再用iPhone內建的人臉辨識功能,發現不同廠商用同一名清潔婦。追查後得知,兩家廠商背後是同一名負責人,用同一張照片向兩個標案請款,成立兩家公司,目的是為了閃避招標限制同一家廠商不得重複投標。

十八件高風險廠商承攬案件,高達十六件涉嫌偽造文書,比例近九成。這也凸顯運用司法判決選案的方法極為精準。

ChatGPT成為審計部的好同事

整個查核花了兩個月,查核政府採購案二十五年的徐中道坦言,借重AI工具,不光省時省力,更重要的是,靠傳統審計技術辦不出來。譬如光靠肉眼不可能從上千張照片看出雷同,「廠商很聰明,同一張照片取局部放大,看來就不同,」徐中道舉例。

此案獲得去年審計部審計創新優等獎,從三百多件脫穎而出。李順保稱許,審計證據足夠說服人,機關才有及時改正的動力。如今徐中道和吳心梅成為各地審計機關和地方政府的座上賓,交流查案經驗,也合作辦案。審計部已打算把整套流程自動化,未來每季協助審計人員自動選案,其他人就不必從頭做起。

如今ChatGPT已成為吳心梅的「同事」,變成她日常工作的諮詢對象。她描述,每當查核前,她會先問ChatGPT,這項業務或這個政府部門,可用哪些面向去檢視、可能有哪些缺失,「視角會更全面,」吳心梅說。

未來在審計部,徐中道、吳心梅不再是異數。因為審計部積極回應AI發展,不只開課,還開辦創新共識營、審計AI黑客松,甚至跟業界合作,打造AuditGPT。

審計部資訊處科長詹誼澤負責與廠商宏碁資訊接洽,正在積極採用微軟Copilot。目前先提供近三年決算報告,由資深審計人員出題,檢視系統自動生成的摘錄解析品質。未來有什麼用處?詹誼澤舉例,以前立委要資料,同仁要加班整理,未來就能用生成式AI系統來解決。

「創新是審計部的核心價值,」從基層做起的李順保說,審計常被視為找碴、嚴重者彈劾公務員、擋廠商財路,審計人員壓力不小。但拜科技之賜,讓監督政府如虎添翼,是全民之福。


閱讀完整內容
天下雜誌2024/6月 第799期

本文摘錄自‎

年輕公務員靠AI揪出1.5億弊案

天下雜誌

2024/6月 第79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