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前年薪破700萬」主角許詮:台灣人才值得領Golbal pay!

許詮在 30 歲前就成功突破台灣多數青年都沒有辦法突破的高薪天花板,且還不斷在工作之外做世代之間的橫向連結,現在更把觸角從台灣延伸到國際,投資很多台灣產業裡面的潛力新星。


▲許詮 27 歲外派印尼,28 歲轉調印度,達到年薪 700 多萬。圖/許詮 提供


以下整理自與許詮的訪談摘要:

問:你自己覺得能夠在 30 歲之前,拿到將近 8 位數年薪的關鍵是什麼?

答:我現在出社會滿 10 年,所以我用兩個 5 年來講比較清晰。第一個 5 年我在台灣,大學畢業後在三星做行銷;24 歲很榮幸加入 LINE 成為前 20 多位初創成員之一;26 歲的時候加入雪豹科技,飛歐洲、東南亞做 BD(Business Development),那時候剛好很幸運拿到了大概 160 萬年薪,自己感覺好像快摸到台灣年齡層的薪水天花板了,所以就開始留意海外的機會。

接下來第二個 5 年,剛好看到阿里巴巴在拓展東南亞市場,我就去了。然後 27 歲外派印尼,28 歲轉調印度,達到大概年薪 700 多萬。後來又輾轉到了泰國,現在回到印尼。我是第二個 5 年漲薪的幅度比較高,我覺得更多是因為我選對市場,並不是因為我多厲害,所以我也很鼓勵台灣年輕人:努力很重要,但有時候選擇更重要。

當初決定去新興市場有兩個原因,第一是我有點自知之明,第二是我有點誤打誤撞。

我小時候是有美國夢的,台灣對成功的定義其實蠻明確,就是名校、外商、讀美國 MBA,然後就在那邊做 consulting 或是 finance,但我自己知道我們家沒有幾百萬能夠讓我去海外讀書,所以我就含淚放棄美國夢。

第二個像我剛剛提到,第一個 5 年我發現自己可能快摸到(薪資的)頂,本來想去中國大陸、美國這些大市場看看,但是無意間得到外派新興市場的選擇,且外派的底薪接近兩倍。

至於為什麼喜歡東南亞,第一個是很真實,但是也很無厘頭,就是生活面,我很喜歡天氣很熱的地方;還有那時候出差東南亞跟歐洲,發現歐洲是美輪美奐,但是人的態度會稍微高傲一些,不像東南亞都是非常友善的微笑,很熱情接待。

然後職涯層面的話,其實新興市場就是格局未定,但是它的反面就是跨國的企業都還在往這邊攻,都在打架燒錢,所以燒錢的時候它不只投資 marketing,它也投資人才。

另外一個層面,本國的人才是相對稀缺的,不然就不會還沒有發展起來。同時因為是新的市場,海外菁英不一定會願意來,所以是一個很大的人才供需失衡的狀態,像我這種普通人才願意過來,那就是價值極大化,所以大家都會搶著付錢給我們這樣的人。

問:你每一兩年發現學習到了一個程度、薪資沒有再往上漲,就會馬上考慮下一家公司,那個不能停滯、必須一直前進的動力是什麼?

答:第一個動力是我從小對錢沒有安全感。之前採訪裡面有說,小時候大家玩電動、看電視、看漫畫,我都不行,我也拿不到零用錢做這些事,所以我很想要能夠去掌控我的經濟狀態。

然後第二個是我很討厭工作,所以我的心態是我想要早一點存到別人工作到5、60 歲的錢,然後我就可以財富自由,不用為了錢工作,可以做自己真的想做的事。

現在回想過去這 10 年,我覺得做得最對的選擇就是那時候從台灣出海到新興市場;如果重來一次可以做得更好的選擇,我覺得也是延續這個邏輯,我可能會希望早點出海。

這邊分享一個自己親身體驗的小撇步:我剛畢業在三星跟 LINE 這兩家公司,在台灣算是還不錯的外商,但是它在我要去的國家,比如說印尼或是中國大陸,可能不太認得這兩家公司,我在台灣辛苦積累的這個優勢,在那邊等於是一種「買高賣低」的概念。

所以我鼓勵年輕朋友反過來想自己最後想要去哪裡,假設我要去美國,我可能就去選美國企業會認得的公司,買低賣高、做一個槓桿。


▲大家的英文其實都夠好,所以不要怕,不要拿英文當不出去的藉口。圖/許詮 提供


問:許詮在 2016 年的時候創辦了華人世界最大的互聯網交流社群 XChange,去年它更從交流社群發展成創投公司,想請教你的創辦背景跟動機。

答:那個時候的動機其實比較單純,就是一個職場小白,然後發現自己什麼都沒有,沒有 domain 的know-how,也沒有人脈。我發現蠻多人跟我一樣,我們不如就打群架,力量更大,所以我們一起互相交流,然後再一起去 pitch 一些專業人士來跟我們分享。

我們在做的就是網路人才的教育,宗旨是擴張台灣網路圈人才在全球的影響力。我們覺得網路人才分成4 個職涯階段,第一個是畢業前他在找定位,第二個是畢業之後變成打工人像我這樣;第三個是他可能有了錢之後,他去創業或是變成投資源的人,然後第四個階段可能是成為回饋者。我們針對這 4 個階段各做了一些項目,比如說第一個階段畢業前,我們有一個互聯網大學的 program,幫助了 100 多個學生透過比如 one-on-one coach 找到理想的實習或是工作。

我們現在在海內外有 9 個城市的分社,總共辦了超過 200 場的實體講座、超過 1 萬人參加,主要是讓我們這群打工人能夠互相交流,然後在知識跟人脈方面互相幫助。

前面提到第二個 5 年,我開始想往海外去找工作,所以我們成立了一個系列講座,聚集了一批想要出海的人,跟海外的大大們請教,最後大家也都很優秀的出去了──這些人就變成我們的種子,他們體驗過台灣 XChange 的熱情跟社群能量,他們就到當地去如法炮制,也跟我們做連線的分享。

我舉個例子,像幣安(加密貨幣交易所)的大大,他們就是打工到一半,EMB 就翻幾十幾百倍,所以他們就財富自由了,然後他們就變成了所謂的投資者或是創業者。他們手上有一些錢,聚集成為一個小的創投,先投一些從我們社群出來的人,這就是第四個階段,成為回饋者。 閱讀完整內容
天下雜誌《Crossing換日線》夏季號/2022

本文摘錄自‎

30歲前年薪破700萬主角許詮:台灣人才值得領Golbal pay!

天下雜誌《Crossing換日線》

夏季號/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