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航線挑起3家國航競爭 華航怎麼打破65年部門主義?

文●韓化宇攝影●郭涵羚


▲華航資深副總座彭寶珠(圖)指出,市場變化快,航空公司底子得更扎實,以應對挑戰。

華航
成立:1959年
董事長:謝世謙
主要服務:客、貨運航空運輸
成績單:2024年上半年營收989.1億元、淨利65.4億元,為歷年同期新高
地位:台灣航空公司龍頭

身處成熟產業且寡占市場的企業,當面對新進者的挑戰,該如何守住市占率?這是華航正在接受的挑戰,這家六十五年歷史的老牌航空公司,近兩年的「名堂」變多了。

解封後,華航推出琳琅滿目的聯名服務,包括與米其林星級餐廳頤宮、米香,以及知名蔬食餐廳陽明春天,共同研發機上餐點,還與人氣烘焙師陳耀訓合作,改良機上的餐包。

他們並首次與知名動漫IP(智慧財產權)合作,推出皮卡丘彩繪機。甚至斥資上百億元,將十五架A350-900廣體客機的內艙,進行改裝。

身為現存台灣歷史最悠久的航空公司,華航長年給消費者印象是沉穩、老派,如今,他們百花齊放,努力讓品牌形象變得年輕、活潑。

這是因為,台灣航空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迫使華航這頭大象,必須更靈活的跳舞。

以該公司今年七月開航的台北-西雅圖航線為例,這條乘載台灣、美國高科技產業人士的航線,竟然就有四家航空公司在競爭,除了長榮及達美航空,還有來勢洶洶的星宇。

星宇的參戰,打破了華航、長榮長年寡占市場的局面。

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特聘教授黃國峯表示,原本台灣航空市場的餅,只有華航、長榮兩家傳統航空公司分食,這種「雙頭寡占」局面,比的不是創新服務,而是價格高低。

二○一九年底星宇尚未開航前,兩大巨頭國際航線客運的市占率分別約兩成多。而截至今年六月底,雖然兩家龍頭的市占率仍在兩成以上,但星宇的市占率已接近八%。

黃國峯強調,星宇身為後進者,擅於行銷且服務新穎,票價也沒有預期中的昂貴,當玩家變多,先進者如要維持市占率,就不能只依賴價格戰,而必須更端出更有創意、更能滿足顧客的服務。因此,組織回應市場需求的速度和彈性,都得更加敏捷。

「市場變化很大,消費者的偏好也變得很快,我們必須更靈活,才能面對新的競爭,」華航資深副總經理彭寶珠接受商周專訪時直言。

華航要怎麼因應新的競爭環境?它的策略是:設法消除組織間各自為政的組織慣性,以增強不同經營單位的互動與協調。

疫情成了「偽裝的祝福」 客運停擺,卻改變本位主義

航空業是分工相當明確的產業;航網的布置、顧客的經營、機上的服務、機體的維修等,皆高度分工。

但,越是專業分工的企業,越容易形成本位主義。尤其當市場競爭加劇時,本位主義會拖累組織回應市場的速度。

華航過往的組織橫向協調並不緊密,但前幾年的疫情,成為了「偽裝的祝福」,意外為這家老牌公司創造改變的機會。

當時,華航的客運部門近乎停擺,幸虧有貨運支撐,才免於倒閉。這場災難,讓各單位體悟到,面對公司的生死存亡,本位主義必須改變。跨越部門隔閡、以顧客為中心的合作觀念,開始萌芽。

光是這樣,還不足以徹底打破組織間的藩籬。為了應對疫後與日俱增的競爭壓力,華航著手打造有利跨部門合作的環境,讓組織能更敏捷回應新的競爭態勢。

每週開一次跨部門會議 全場聚焦,走向顧客導向

為了讓組織靈活,他們提高跨部門協調的頻率,每週舉行一次跨部門會議,一個多小時的會議裡,大家只聚焦討論一件事:如何連結彼此的服務,以提高顧客價值?

彭寶珠舉例,空服處是主管空服員的單位,是觀察顧客行為的前哨站,當空服員發現客人幾乎未動用素食餐點時,表明餐點可能存在改善空間,空服處就會在定期會議上,將訊息傳達給負責機上備品、餐點的空品處,以利調整。

又如,華航的安大略航線和洛杉磯航線一樣,服務的客群多為前往加州的旅客,但不同的是,洛杉磯的乘客來自世界各地,而安大略的乘客則多為旅美華僑,看似細微的差異,卻決定了機上服務的不同。

原本安大略航線提供西式餐點,但空服員發現剩食很多,他們將這個洞察回報給空品處,才發現旅美華僑仍偏好中式餐點,改為中餐後剩食大為改善。

這背後,還有一個更根本的思維改變,那就是:以顧客的意見為依歸。

過往,華航之所以有本位主義,其實是跟產品導向思維相互交織,各單位只專注於自身的產品和服務,但華航董事長謝世謙上任後,要求大家改成顧客導向思維,以顧客的需求為先,來判准事情。

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的服務跟產品,但最終,都是要服務同一群顧客。當顧客導向思維做到徹底,部門間的齟齬也就更少。一名華航主管坦言,以前各單位主管,比較不會關注跨部門協作,「現在變得很reasonable(講道理),而且開會時,大家會經常問彼此:這樣做能提升顧客體驗嗎?這個(顧客導向)文化開始建立起來,並逐漸內化至每一個人思維裡。」

華航也會透過組隊競賽,來培養不同部門之間的默契,像是定期舉辦壘球比賽,但並非部門之間的對抗,而是要求不同部門聯合組隊,一起訓練、參賽。

此外,也經常邀請胖卡餐車到總部與員工同樂,並不定期舉辦兩天一夜主管共識營,透過團建課程讓不同部門的主管有更多機會,在輕鬆的場合碰面,交換心得。

哈佛商學院工商管理教授古拉地(Ranjay Gulati)在《哈佛商業評論》撰文指出,企業的本位主義是人之常情,但要讓各部門認知到,如果他們的產品和服務,能夠和其他單位搭配,就能為顧客創造更高的價值。

他強調,要加強跨部門之間的協調,做法可以不拘形式,一些簡單的方式,例如有意識的創造更多能讓同仁即興式談話的場合,就能產生一些意料之外的成果。

用CRM數據改善服務 科學估毛毯用量,提升體驗

華航也正在強化顧客關係管理系統(CRM),將數據做為改善服務的依據。

彭寶珠舉例,有些航線的毛毯需求較多、有些較少,只憑經驗去計算毛毯數,難免有誤差,若能憑數據來精準預測全部航線的毛毯使用量,就能確保每個航班中,旅客都能獲得毛毯。

「提升顧客體驗是一個長期的旅程,因為市場在變、顧客的喜愛也在變,隨時都有精進的空間,」彭寶珠說。

長榮大學航運管理學系教授黃泰林表示,星宇計畫加入全球第三大航空聯盟「寰宇一家」(Oneworld),屆時台灣航空業的競爭,將從個別公司升級為聯盟的對抗,競爭加劇難免。

華航讓自己翩翩起舞,試圖證明當對手頻繁出招時,大象也可以靈巧應對。

無論競爭環境如何改變,推動跨部門之間協力合作,為了提高顧客價值這個目標共同努力,是企業要脫穎而出的不變法則。

3因子觀察》台灣航空大戰全面引爆點

台灣航空市場進入戰國時代,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特聘教授黃國峯分析,可以從動態競爭理論(Competitive Dynamics Theory)來觀察這場天空之戰。

根據該理論,企業面對競爭時,是否會強力回擊,要看3項驅動因子:察覺、動機、能力。

換句話說,當企業察覺競爭者可能威脅自己甚鉅,自己又有能力和資源回擊時,它就會大動作開戰。

星宇目前僅27條航線,是華航、長榮航線數的3分之1,且疫後航空票價高漲,目前2家先進者似乎沒有強力反擊的動機。

這也是一個兩難,如果現在不強力反擊,例如用價格戰圍堵星宇,等對手壯大,且在更多的核心航線上發動強力競爭,回擊的難度就會很高。

就算現在回擊,不論是降低票價或全面提升服務,都會拉高成本;而成本的提高,對規模較大的公司影響較大。華航、長榮須找到各項因子平衡後的最佳回擊時機點,以端出最有效的做法。

(文●韓化宇)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2024/8月 第1919期

本文摘錄自‎

一條航線挑起3家國航競爭 華航怎麼打破65年部門主義?

商業周刊

2024/8月 第19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