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眼球兆元商機

2024台灣眼科新藥全面起飛

一顆眼球兆元商機


全球人口高齡化,眼睛也跟著老化,眼疾患者愈來愈多;當年3C 帶動眼球革命商機,如今也導致眼疾年輕化。隨著患者增多,5大眼疾的治療需求亟待填補;國際藥廠整併,台灣眼科生技公司2024 年也將起飛,搶食眼科兆元市場。

文/劉軒彤


「如果活得夠長,每個人一生中至少會經歷一種需要照護的眼部疾病。」世界衛生組織的官網如此強調。基隆長庚醫院院長賴旗俊對此的註解很簡潔:「以前的人不會活那麼老,所以眼疾盛行率一定是愈來愈高。」

但是,醫界與學界近年根據健保資料庫所做的研究,發現眼疾也呈現「年輕化」現象。以視網膜剝離為例,台灣兩個就醫雙高峰,落在二十到三十歲,以及五十歲以上;至於青光眼,大約四分之一的患者年齡低於四十九歲;而三十多歲就罹患白內障的病人也愈來愈多。

眼疾年輕化|視網膜剝離、青光眼 接連來敲門

高齡與年輕化,看似衝突的族群,其實交集處就是人手一台的3C 產品;眼睛跟所有器官一樣,過度使用都會有不可逆的損耗。現代人盯著螢幕的時間愈來愈長,追劇追得很認真,認真到眨眼頻率都拉長了,僅僅一個不知不覺的小動作,就可能造成乾眼症。根據DataReportal 統計,全球網路平均每日使用將近七小時;而3C 使用不分年齡層,有時候年長者玩社群和短視頻還更勝於年輕人。

根據調查,白內障、黃斑部病變、視網膜剝離、青光眼、乾眼症,已成為現代人最易罹患的五大眼科疾病。其中,盛行率最高的乾眼症,約達三成,也是台灣就醫人數成長最快的眼疾,近二十年就醫人數增加五倍。

乾眼症主要是淚液分泌不足、分布不均,或是過度蒸發;目前雖然有人工淚液可紓解症狀,或搭配抗發炎眼藥、眼周雷射的輔助治療,但並沒有一種眼藥能一次治好,尤其中重度患者需要改善淚液質量又要修復角膜,更是缺乏。所以,乾眼症始終是眼科藥物的重點,估計到二○二八年之前,市場會以將近一一%的速度成長。

注意五大眼疾|白內障、黃斑部病變 老人盛行率高

第二個常見的眼疾是白內障,也是老年人盛行率最高的眼疾。白內障是眼睛的水晶體退化混濁,漸漸導致視力模糊;估計台灣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六○%有程度不等的白內障。白內障雖然是全球造成失明的第一大原因,但在先進國家已經不是難治的眼疾,輕微時有眼藥水可減緩惡化,嚴重就以手術直接換一個人工水晶體。「其實,人工水晶體就像是把鏡片放到眼睛裡。」賴旗俊形容。

青光眼則是先進國家第二大盲眼殺手。青光眼是眼壓或是血管等因素,導致視神經萎縮;這是一種慢性、不可逆的神經性病變,初期症狀不明顯,通常發現時是因為視野周邊已經缺損,因此被稱為視力小偷。青光眼常見的治療,主要是降眼壓,透過眼藥水控制眼球內房水的進出平衡,有時會需要手術或雷射。青光眼的藥物雖多,但是因為醫師常須搭配各種病因使用,因此還是有很多公司開發新的作用機制。

前面三個眼疾都發生在「前眼」,而黃斑部病變及視網膜剝離則發生在眼球後段的視網膜,及位於視網膜中央的黃斑部。因為在後端,所以藥物作用的路徑比較複雜;同時這兩項病變往往夾雜年紀和糖尿病等不同致病因素,因此醫藥界相當重視這個領域。

全球高達兩億患者的「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是先進國家排名第一的致盲原因,也是國際藥界主攻的聖杯。近年全球前十大暢銷藥中,主要治療黃斑部相關病變的Eylea 始終在排行榜上,去年銷售額約一百億美元,足見市場的火紅。


黃斑部病變|恐致盲年銷逾百億美元 成國際新藥聖杯

老年性黃斑部病變,又分成乾性與溼性,乾性占九成。乾性主要是因為視網膜代謝異常或養分不良,病程很緩慢,極少數進展到晚期的患者,會從中央視力開始扭曲與模糊。目前,乾性治療只有兩個今年美國FDA(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的新藥,用於治療晚期患者,所以還是一個待開發的市場。

溼性顧名思義就是有出血(約一○至一五%的乾性患者會轉變為溼性),主要是黃斑部下方的脈絡膜異常增生血管滲漏、出血,造成視力快速惡化。目前主流的治療是以針劑抑制血管新生,效果雖好,但是價格昂貴,最便宜的生物相似藥,一針都要台幣三萬元以上,而且療程不只打一針。

也因此,黃斑部病變治療成為業界追逐的聖杯,希望能拉長注射間隔,甚至一針見效;當然,如果不用打針改用眼藥水或吃藥,更是突破。

至於視網膜剝離如果沒有妥善處理也可能失明。這個眼疾的警訊是劇增的黑點飛蚊,或是頻繁看見閃電的光影,如果剝離範圍小,醫師會先以雷射處理,若剝離範圍大,就要進行手術。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報告,視力損害每年造成全球生產力損失達四一一○億美元。潛在巨大的醫療危機,自然也孕育著龐大的商機。工研院產科國際所估計,因應眼疾需求,全球眼科醫材市場二七年將成長到八百億美元之上,比二二年成長二七.五%;另外,由於諸多眼科新藥正在臨床期間,後勢強勁,三三年眼藥市場估約六五三億美元,較二二年增加一倍。

「過去的醫藥界就像大航海時代,已經被世界大廠瓜分掉了,台灣在資源有限下,需要有集體作戰的概念,挑幾個題目專心做。」碩德生技董事長陳啟祥拋出他的想法。至於收窄到什麼領域?他說,相較於癌症對生命造成威脅,基礎科學的土壤必須很強,百年大藥廠全部跳進去,台灣看得到不容易吃到;眼藥在國際生技業算是相對次要,但對台灣廠商來說,卻有「短小精幹、快狠準,可以較快看到臨床結果、經驗養成也快的優點」。


台廠卡位眼藥市場|臨床試驗時間短 資本投入相對低

全福生技董事長林群也認同「快狠準」這個觀點。以乾眼症來說,藥水點下去有沒有用,很快就能驗證;又或者青光眼主要是調節眼壓,儀器一量就知道結果。尤其走眼藥水的劑型,因為比較不涉及全身性的影響,有機會先跳過一期臨床試驗,臨床試驗時間縮短很多,對資金有限的台廠是福音。

賴旗俊指出,雖然眼藥依然是國際大廠寡占的市場,但眼疾的病因十分多元,醫師都願… 閱讀完整內容
《財訊》2023/11月 第698期

本文摘錄自‎

一顆眼球兆元商機

《財訊》

2023/11月 第69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