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險業爭議不斷、保費恐上漲!

從防疫保單燒到淨值風暴,挑選業者看兩指標



壽險業爭議不斷、保費恐上漲!保單健檢最先看醫療險


文●陳慶徽 攝影●翁挺耀

壽險業淨值危機炒得沸沸揚揚,細數二○二二年,從年中的防疫保單、到後來的利變型保單開罰事件,到近期的淨值風波,今年對於保險產業來說,絕對是動盪且具挑戰的一年。

爭議頻出,意味著保戶該更留意自身保單內涵,與保險公司營運問題。


▲後疫情時代,醫療險的重要性更加升高。在國門漸開之際,如何透過相關保單確保海外醫療保障,是現在保單健檢的重要議題。

「保險買一個商品,是準備委託它(保險公司)一輩子。」一位壽險業高層認為,壽險業淨值風波儘管不會使相關企業傷筋動骨,但它也一定程度影響了品牌力。

其實,不管購買任何商品,消費者都應該仰賴長期可靠的品牌。如何挑選?除了搜尋是否有相關負面新聞外,可以透過基本的淨值比與資本適足率(RBC,即公司自有資金對應其所承受風險的比率)兩大財務數據來做篩選。

目前,根據金管會對壽險公司的財務監測標準,要求各公司資本適足率不可低於二○○%,以及連續兩期(編按:每半年為一期)淨值比不得低於三%,保戶可參考此標準挑選一輩子打交道的保險公司。

接著要做的,就是保單的配置與健檢。

醫療險》可能變貴、保障範圍縮水
配置宜早不宜晚,留意實支實付額度

據金管會統計,今年至今,產險業者光是防疫保單的理賠金,就已突破千億。天價數字的背後影響,就是相關的保單,未來可能不只是保障範圍縮減,保費也會有所調漲,其中最首當其衝的,就是醫療相關的險種。

舉例來說,在國門漸漸開啟,大量民眾開始出境旅遊之際,大多數產險業者至今銷售的新旅平險保單,都已將海外突發疾病醫療險,這項理賠項目悄悄移除。這意味著,多數的旅平險保單,仍無法理賠在海外確診COVID-19的個案。

公勝保經培訓總監林如喬表示,若是手中有醫療險保單的保戶,此時該檢視這些保單是否可針對國外重大傷病以及手術風險執行理賠,以此來補足目前多數旅平險缺乏的理賠內容,也為自己出國時的健康風險把關。

其次,COVID-19疫情所反映的, 就是各種未來新形態疾病誕生的可能性,這些都是過去保單無法預知與應對的新興風險。

再加上,醫療技術的日新月異,也可能令保戶手中的保單,無法持續發揮原本價值。

台新銀行理財商品處主管指出,受惠於科技進步,現在許多手術都不需要住院,甚至在普通門診就可完成,這會導致,過去即使買了再貴、理賠額度再高的醫療險保單,在此狀況下,可能都會因為理賠條件不符,無法獲得原本預計可拿到的保障。

此外,磊山保經捷躍特許事業部業務總監葉俊暉補充,新形態的手術技術,不僅會使病人醫治的自費項目更多,且金額也會因此提高,在這脈絡下,如實支實付等性質的保單費用「一定會比現在更貴」。

這意味著,在醫療險的配置,趨勢是「宜早不宜晚」。

在金額上,他表示,保戶可依照離住家最近的大醫院住院一天的費用,以及個人若住院,每日可能損失的薪資為計算基準,來推算自己需要搭配的實支實付金額幅度。

利變型保單》受惠升息創造額外收益
進可攻、退可守,小心收益率波動

在醫療險外,在美國聯準會升息浪潮下,近期另外一大受關注的保險商品,就是與利率相關的利變型保單。

林如喬點出,利變型產品的好處,就是收益可以隨市場利率而變化,在升息背景下,該特點就成為優勢,可以讓保戶隨著利率走高獲得更高的收益。

要知道,利變型保單的收益,來自於固定的預定利率,以及會隨市場變化而動態調整的宣告利率。
換言之,當升息帶動市場利率走升時,宣告利率也有機會隨之提升,進而轉化成額外的收益。而當市場進入降息循環時,保戶最低也可領到,以預定利率為基準的收益。

林如喬形容,這樣的特性,讓該產品在此時成為消費者「進可攻,退可守」的保單類別。

但要注意的是,市場上也出現業者過度拉抬宣告利率吸客的行為,此舉使金管會八月出手重罰逾十家保險公司。因此,宣告利率走勢的穩定度與合理性,也是在選購相關利變型保單時必須觀察的重點之一。

買保單,第一要務仍是完善自身的保障,在保險業如此紛擾的背景下,此時正是每位消費者睜大眼睛,為自己保單配置做健檢的好時機,避免在尚未享受保單的好處前,就先賠掉自己的權益。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 2022/10月 第1822期

本文摘錄自‎

壽險業爭議不斷、保費恐上漲!

商業周刊

2022/10月 第18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