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物變黃金?他用「糞便銀行」翻轉醫療
二○一四年二月十八日,《紐約時報》報導一家新創醫療組織「開放生物群落」,向民眾買大便!
創辦人馬克.史密斯並非是要買大便,而是要建立腸道細菌資料庫,協助飽受病情折磨的人。
郝廣才
▲馬克.史密斯(左)面對問題時,將它視為機會,創辦OpenBiome,不僅幫助許多人,更獲得美國疾病管制與防治中心的認可,獲頒100萬美元獎勵。
大便怎麼變黃金?大便怎樣能救命?
二○一四年二月十八日,《紐約時報》報導一家新創醫療組織「開放生物群落」OpenBiome,他們向健康人買大便。你的大便通過檢測,給四十美元。健康成人每天正常排便,大便送去能賺四十美元。一周連去五天,全勤獎金五十美元。一年五十二周,你靠大便能賺一萬三千美元。
但錢也沒那麼好賺,只有三%的人通過。
腸胃缺菌 困擾50萬美國人
為什麼花錢買大便?
創辦人叫馬克. 史密斯(Mark B. Smith),一一年他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生物學博士,女朋友的表親動完手術後,腸道內一種「梭狀芽胞桿菌」暴增。不停拉肚子,用抗生素治療,連續七次療程,搞了一年,還是腹瀉不停。
桿菌是怎麼來的?不是外來傳染,而是平常就在結腸內, 無害健康。因為手術復原,大量使用抗生素,腸道內細菌叢大量死亡,生態破壞,失去平衡。芽胞桿菌大量繁殖,導致腹瀉、發燒、絞痛,嚴重會要命。怎麼辦?
通常是投放別種抗生素。有時有效,有時沒效。美國每年有五十萬人出現這個問題,約有三萬人拉肚子而死。
病治不好怎麼辦?換個醫師看。表親找到一個對各種療法開放的醫師,他決定用「糞便」。理論是,你腸道的菌叢種類不夠,造成某種細菌過度繁殖。而健康的人,腸道菌叢多樣,他們的糞便裡會有你缺乏的菌叢,所以把健康糞便送進不健康的腸道,等於「移植」菌叢,讓腸道增加細菌種類,改變環境,那病就不藥而癒。
那實際過程呢? 糞便療法沒有標準程序,醫師規畫療程,要有相關機構旁證,花了六個月。急驚風遇上慢郎中,女友表親拉到身心俱疲,他索性找一個健康的室友,用他的大便,直接往自己的肛門深深一塞,奇蹟式地好了!
特別聲明,我講的是真實的特例!你不經醫師指示,自己亂塞大便,出事不要賴到我這裡來!
是的,大便與血液一樣,女友表親拿到的大便雖屬於健康人,但每個人缺乏的菌叢不一樣,需要比合配對,然而醫院沒有夠多的樣品可選擇。
史密斯想開設快速配對大便,治病保命的組織,好像血液、精子、器官、骨髓那樣的「糞便銀行」,以非營利式社會企業的形態經營。一二年,他和朋友合組OpenBiome,取名Open表示公益,Biome指菌叢像生物群落。
史密斯第一次的募資會,講不到一半,很多人跳起來,以為是惡作劇。好不容易有人聽懂,募到一小筆錢,開始聘員工、架設備、建流程。一三年五月二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 把植入人體的糞便定義為「藥物」。
這下麻煩大了,如果血液、精子被定義為藥物,驗證過程將複雜許多,別說費用高昂,搞不好沒有一個大便可以通過FDA的標準。四十位醫師和微生物學者聯名, 要求FDA重新考慮。史密斯決定不甩FDA,繼續建立糞便庫。
一三年, 一位九十一歲女士的醫師請史密斯協助,他立即篩選,將糞便寄出,老太太迅速康復,這是他們第一個治療的案例。成功案例陸續出現,治癒率高達八○%。OpenBiome迅速擴展,與一八五家醫院合作,遍及全美國。
食藥改變 文明病靠排泄物解
糞便療法最早記載在西元四世紀,美國在一九五八年首次使用,一九七○年代已經不陌生;研究非洲、亞馬遜原始部落,發現他們腸道的菌叢,是一般人兩倍。為什麼呢?
一是抗生素,抗生素像原子彈。它投下來,殺光細菌,同時殺死好菌。大量使用抗生素之下,菌叢大量減少,救命藥也能使人短命!
第二是食物, 我們吃的東西太過加工,使用農藥、化學添加,食物本身豐富度降低,腸道很多菌叢,失去營養來源,生存不了。大量物種消失,不是直接被殺死而是存在環境被消滅,物種隨之消失。
糞便療法,不光是針對特殊疾病,它對過敏、潰瘍、癌症、帕金森症、阿茲海默症、自閉症可能都會有新對策。
OpenBiome開發「糞便膠囊」,把糞便做成藥丸來吞。這個不夠理想,因為一次要吞四十顆,經過胃,人會噁心、嘔吐,不是心理作用,是身體正常反應。最好能直接注入腸道,方便的方法還在研發,實績是已協助救活兩萬人。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在一六年頒發一百萬美元給OpenBiome,作為獎勵。
這下沒人當笑話,史密斯另創一家Finch Therapeutics微生物研究公司,用以支持公益運作,現募得一億美元!
上天給你的問題,其實是給你機會!問題愈大,機會愈大!如果你沒有問題,看看別人有什麼問題吧!
閱讀完整內容
本文摘錄自
廢物變黃金?他用「糞便銀行」翻轉醫療
今周刊
2020/第1230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