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執行長納德拉談未來工作

彈性工作、元宇宙和同理心的力量


Microsoft’s Satya Nadella on Flexible Work, the Metaverse, and the Power of Empathy
進入21世紀,科技進展以及對宇宙、人性的認知,都有很多變化。《哈佛商業評論》總編輯殷阿笛,在這風雲變幻之際,專訪微軟公司執行長薩帝亞.納德拉。本文摘錄訪談精華,重點討論協同合作的趨勢、元宇宙,及回歸人性,同理心的力量。


採訪/殷阿笛Adi Ignatius
很少人比微軟(Microsoft)的執行長薩帝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更深入了解團隊如何成功地協作並創新。《哈佛商業評論》總編輯殷阿笛(Adi Ignatius)訪談了這位執行長,討論團隊的協同合作在未來會是什麼樣貌、下一代的工作場所科技、領導人的新要務,以及我們未來的工作場所是否、又是何時會開始看起來像是科幻小說裡的「元宇宙」(metaverse)?

殷阿笛(以下簡稱問):薩帝亞,非常謝謝你來接受訪談。可能很少有人比你更了解工作的最新趨勢,隨著企業的演變、科技的改變、員工抱持不同的態度與賦權內容,我們現在位於這個變化歷程的哪一個點上?

納德拉(以下簡稱答):
我認為,我們正在歷經實質的結構性變化,原因在於兩大趨勢。

一個趨勢是關於混合工作模式,每個人針對工作時間、地點和方式的彈性,已經改變了期待。

第二個大趨勢是LinkedIn執行長萊恩.羅斯蘭斯基(Ryan Roslansky)所說的「重新大洗牌」。人們不只在談論自己工作的時間、地點和方式,也在討論為什麼要工作,也就是重寫工作真正的意義,自問想為哪一家公司工作,以及想要擔任哪種工作職能,或從事哪一種行業。

問:請說明一下你對彈性的定義。你要如何平衡各種期待?

答:
我想首先或許應該要了解,我們從那些期望裡看到什麼。例如,我們檢視所有的數據,實際上有接近70%的人表示想要彈性。同時也有70%的人想要與人接觸,這樣才能協作。所以,這其中混合著矛盾。

有趣的是,你若是看看另一項造成混淆的數據,會發現有超過50%的人表示想要進辦公室上班,這樣才能專心工作。也有超過50%的人表示想在家裡上班,這樣才能專心工作。

因此我認為實際上,目前最好不要太過武斷,要等新常態穩定下來,我們才能理解彈性生產力的大致樣貌。在某種程度上,我還是堅持我的看法,就是在世界、經濟和社會層面上,現在的多元程度更高,因此我們賦權給每位主管和每個人,去建立他們需要的新常態,而這些新常態能有效地讓公司發揮生產力。
話雖如此,我確實認為,自工業化時代以來,實體空間是我們發現的最佳生產力工具。空間讓人們聚在一起,擁有共同的目的感、使命、連結等等;空間沒有替代品。我不會捨棄空間的不可取代性,但要注意在使用空間時,能否符合員工的期待,並且符合手邊任務的需要。

人與人「連結的力量」


問:考量到你上述的理念,你怎麼看現在的人才方程式?要如何吸引並留住人才?

答:
有人曾告訴我:員工辭職不是要離開公司,而是想離開主管。我覺得這是我最好的領悟之一,至少讓我即使在微軟也能成長。這句話很重要。

因此我很專注於兩件事。一是協助主管在招募和留住人才時,採用「示範、教練指導、關懷」架構;這點我之後會詳述。至於員工方面,我們會盡全力協助員工感受到,自己與公司使命、與同事的連結,包括與同事的強連結與弱連結。

是人際連結讓人們待在一個地方。我們的工作就是透過各種軟體工具,讓弱連結變得更強。

問:請多談一下弱連結。你如何運用科技來辨識和改善這個部分?

答:無論是電子郵件,還是線上會議,或是你所屬團隊內部任何類型的溝通,都強連結。至於弱連結,就是一個人在茶水間、電梯、辦公路上、公車上等等會發生的偶遇。

現在我在任何線上會議裡,都會去看聊天區,觀察我不認識的人,用文字發表討論。在過去,我身為微軟執行長,會參加大型會議,當然會聽別人發言。但會議裡有很多人不發言,而聊天區能讓他們發表意見。有趣的是,我在Microsoft 365裡點閱這些人,可以看到許多資訊,包括他們的個人檔案、所有工作的信件、文件和簡報等。接著我可能會用Teams找這個人聊15分鐘,進一步了解對方。這就是新型態的「意外發現」。我不是在電梯裡與他們偶遇,隨口聊幾句。而是和他們在線上相遇。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打造軟體工具,以促成弱連結。

另一件改變了我自身體驗的事情就是,開會現在並不是說,我去開個會,之後基本上是仰賴我對會議的記憶,或是我粗略的筆記。微軟的每一場會議都錄製下來,當然是先徵求所有與會者同意才錄。錄製的內容會編索引,我就可以按主題、講者來搜尋。這有點像記錄那個時點的一份文件。因此,會議內容會放入公司的知識庫。我認為,把所有溝通內容和工作成果都數位化,並轉化成第一流的成品,這會在未來創造出重大的差異。

「元宇宙」也是一種「連結」


問:我們都想知道關於「元宇宙」的事,請協助我們真正地理解這個概念。你認為我們可能正在朝元宇宙發展嗎?

答:
我認為,元宇宙的整個概念基本上是這樣:隨著我們把運算作業納入真實世界,我們也把真實世界建入運算作業當中。

其實,我們很早以前就有一個元宇宙,名叫「Altspace」。埃哲森顧問公司(Accenture)就是很好的例子。埃哲森在Altspace裡建立他們所謂的「第N樓」,讓埃森哲全球各地的員工,可以在任何時間進入這個第N 樓,與其他員工見面。

因此,進入虛擬空間的這個概念,起初是以虛擬化身進入,最終以全像投影方式進入,用這種方式與他人互動,並建立關係;這樣的概念,我認為只是在我們今日都已習慣的視訊會議之外,新增的一種形式。從視訊影音升級到2D虛擬化身,再到3D沉浸式會議。這或許是一種務實的方式,可讓我思考元宇宙在實際上會如何出現。

閱讀完整內容
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第186期

本文摘錄自‎

微軟執行長納德拉談未來工作

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

2022/第18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