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副作用!中國債務危機引爆邊緣?

中美兩強貿易戰,逼出中國內部風險,人民幣持續走貶,債券違約創新高。信貸泡沫破裂在即,對各經濟體來說,都不是好消息。

▲債券違約達新高,加上內需放緩,考驗過去過去兩年積極去槓桿化的決心。(AFP提供)

美國對機械和電子產品課徵二五%關稅,初看之下,有點像是針對外包課徵隱形稅賦。聚焦於半導體、核能組件等美國企業在中國大量製造的品項,讓人想起川普曾在一六年承諾,要針對「任何離開美國的企業」課稅。

但目前看來,外包不是目標。針對低價值、主要與亞洲價值鏈有關的出口品課徵新關稅,代表問題是在對美銷售的低廉產品。無論如何,聯準會升息之際,川普政府似乎打算縮小其經常帳赤字。壓力已在中國浮現。七月中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貶至六.七二五,為過去一年來的最低點,比五月底的匯率低了五%。

人民幣續貶,政府形象動搖

對於管控程度較低的貨幣來說,這樣的變動並不是大事。然而,穩定的人民幣是中國領導層對人民的重要承諾,其匯率亦是由央行緊密控制。

過去一年裡,中國投資人相信官方的保證、相信人民幣會像堡壘一樣穩固,但現在,他們已經不那麼確信,也再次開始出口資金。中國在五月出現資本淨外流,外匯存底亦下滑。

中國大陸用來支撐人民幣發行的外匯存底,貿易順差是最重要的來源,其中美元資產佔中國大陸外匯存底超過六成。

然而,隨著一帶一路大量對外捐輸,產業轉型所需又大舉對外購併,加上民眾資本外逃,導致中國外匯存底連續下降。

此刻順差若再大減,人民幣發行的地基更被侵蝕,中國進行一帶一路和產業轉型所需的大額資金,成本勢必高漲。這便是中美貿易戰導致人民幣大跌的主因。

美國經濟正處在金融海嘯之後最好的時刻,聯準會縮表和升息雙管齊下,刺激資本爭奪戰朝美國傾斜,加上川普減稅吸引美企利潤回流,對人民幣更加不利。

中國希望能展現的形象是,其經濟管控極為優秀,就算在貿易、就業或消費出現暫時性的烏雲,也不會影響亮眼的經濟成長。然而,人民幣可能就是此形象滑動的最明顯跡象。

債券違約創新高,焦慮增加

「平衡國內與外部的穩定,貨幣政策面臨壓力,操作的空間變得很小,」中國央行研究局局長徐忠在論壇上表示,「貨幣政策無法做每件事,特別是外部衝擊不斷增加的情況下。」

根據《華爾街日報》,習近平在四月人大會時呼籲擴大內需,過去北京當局持續遏制金融風險,自一五年以來,人大會上如此以促進成長為重點還是首見。

過去中國官方瞄準債務和其他金融風險,如今內需放緩,等於考驗中國去槓桿的決心。

工廠投資減少、家庭消費不足、企業違約率上升︙︙疲軟的經濟成長,遇到美國貿易戰大動作,各種風險更加外露。

大家開始質疑,中國的去槓桿化是否去得太快了。

過去為了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引發中國創紀錄的借貸狂潮,企業債佔GDP的比重,從十年前的一○一%,飆升至一七年的一六○%。北京當局希望控制過度的企業債,以抑制資產泡沫。

一六年開始,習近平就希望遏制金融市場風險,努力去槓桿,打擊影子銀行,加強資產管理規範。但是,企業在籌措新資金以償還現有債務上遇到瓶頸,使得今年債券違約數量,達到創紀錄的新高。

問題多大?依《彭博》數據,今年公司債券違約達三百三十三億人民幣,已經超過了一六年整年三百億人民幣的規模。

為什麼違約?過去違約的企業,多半是產能過剩的行業,包括煤炭和鋼鐵。而現今,中國企業面臨更困難的融資,因為投資者要求更高的收益率。

違約率上升,刺激投資者重新評估風險。現有債券殖利率一直上升,更進一步削弱企業發行新債的能力。情況多糟?陸企即將到期的債券高達二.五兆人民幣,一八年是非常密集的贖回期,公司債券市場需求減少,收益率上升,意味流動性更緊縮。

還有許多其他跡象:上海綜合指數六月一整個月下跌七%,是一六年九月以來,首度跌破政府紅線三千點;公司債違約可能創紀錄;垃圾債券的殖利率大增。

地方政府無法支付員工薪資或退休金的報導接連出現,債務帶來的焦慮逐漸增加。不動產價格在部份城市重跌,而在其他城市,則因為地方政府暫停交易而凍結。巨額債務負擔會將經濟拖入衰退,就和各地出現的空置大樓一樣顯而易見。

中國經濟縮減內向,衝擊全球

精算十分困難,因為中國政府致力於維持表象,促使金融機構將債務推入其他較隱蔽的管道。

但從任何衡量方式來看,每年的新放款總額,成長速度都快過經濟,新增的利息也超出了GDP的成長。換句話說,整個經濟就是一套龐氏騙局。

若將近期的人民幣貶值,視為削弱美國關稅效應的策略,確實十分吸引人。然而,對中國來說,資本帳比經常帳更重要,短期而言,中國央行應會嘗試拉回人民幣匯率。與主導出口的私人及外資企業相較,當局更在乎黃金儲備、小米和螞蟻金服成功上市,以及利潤豐厚的債券發行。

目前,連串量化寬鬆將美元推向世界各地之際,中國靠著資本流入,得以維持巨額的不良債務。美國貨幣政策緊縮,將讓中國信貸泡沫破裂難以避免。

此事發生之時,人民幣就得大幅貶值;這會為全球帶來通縮衝擊,也會拉低中國在全球GDP的佔比,劇烈削減中國的原物料需求,削弱中國在國際政治舞台上的地位。

中國的貿易措施確實有許多不公平之處;但美國那犧牲勞工、嘉惠大企業的政策,帶來的財富不均,就和中國的結構性補助一樣多。兩者都是難以處理的問題──比懲罰出口難上許多。

問題是,中國經濟縮減並轉而內向,對所有人都沒有好處。中美兩強貿易摩擦的副作用,正一一顯現…閱讀完整內容

天下雜誌第653期

本文摘錄自‎

中國債務危機,引爆邊緣!

天下雜誌

2018/8月號第65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