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前20處最優離岸風場,台灣竟佔了16座?

「我們要將台灣海峽變成東方的沙烏地阿拉伯!」

2017年12月25日,彰化縣政府舉辦縣長就職三週年發表會,來賓擠爆了縣府一樓大廳。當縣長魏明谷一拿起麥克風,娓娓勾勒出彰化的藍圖時,卻冷不防地拋出了這麼一句話。

以農業立縣的彰化,縣長的施政重點應該盤旋在蔬果行銷、老人假牙等議題,怎麼會扯上沙烏地阿拉伯?

只見魏明谷繼續氣定神閒地說:「沙烏地阿拉伯是黑金,我們是綠金,黑金會用完,石油會開採光,但台灣的風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只要地球運轉,就有風力,所以我們真是得天獨厚⋯⋯。」

台灣發展離岸風電的先驅者上緯,自2010年投入後,2016年已成功在苗栗外海立下2支風機。

上緯 提供

離岸風電主戰場飽和台灣已成外商新大陸

短短的幾句話,定調出魏明谷對於彰化發展的主軸。眼尖的來賓這才赫然發現,舞台上方的主視覺,早已透露玄外之音,映入眼簾的,正是一支支佇立在海上的風車。

另外這次就職三週年,台下最吸睛的座上嘉賓,就是數十位碧髮金眼的老外,讓本土味十足的彰化,增添了幾許國際感。一經介紹才知道,原來這些大都是來自歐洲等國,並與彰化簽下MOU(合作備忘錄)的離岸風車大廠的負責人。

彰化外海的台灣海峽,一個絕大多數人一生也不會去的海面,近來已是魏明谷的最愛,一年多前,縣長會客室牆壁上,高高掛起偌大的離岸風場地圖,他逢人就分享。

接獲外商電話才知道 台灣擁世界級寶藏

故事開端可從兩年前一通電話講起。

2016年4月某天,在彰化縣政府產業推動聯合辦公室擔任副主任、留英博士許博涵接到一通來自北歐的越洋電話。對方介紹自己是丹麥離岸風電開發商DONG Energy(後已改名為Ørsted,沃旭能源)的代表,有意前來彰化開發風場。

一開始,接到這樣的電話,全縣府幾乎無人置信,一連串疑問更油然而生:「啥咪DONG?怎麼寫?」「這是不是詐騙?我們連請三井來彰化設個Outlet都得三顧茅廬了,怎可能還有外資自己送上門?還是千億元的投資?」「台灣很適合蓋海上風車?」

正當縣府團隊半信半疑之際,卻沒想到,來自新加坡的玉山能源、加拿大的NPI(北陸電力)也陸續一一來投石問路,這才讓人驚覺:原來是真的!

像是中了頭彩的彰化縣,立刻與丹麥人視訊會議。許博涵和負責縣內招商大策的建設處長戴瑞文、建設處產業發展科科長陳駿瑜等,經過一陣研究後,更確定彰化外海擁有世界級的風電資源。魏明谷更當機立斷,將離岸風電做為主政策。

自這通電話後,兩年不到的時間,整個彰化有了截然不同的風景,最明顯的是,穿梭在府內的「阿度仔」(外國人)變多了。

「最高紀錄一天三場,不同公司來,每次都來十幾個人!」陳駿瑜笑稱,自己在縣府11年,從沒看過這麼多外國人,讓整個縣府都國際化起來,「現在下班後,同仁都忙著學英文,以前只聽得懂四成,現在可以達到八成了,就連倒茶的阿桑,都會幾句簡單的Conversation。」

更值得一提的是,挾著寶藏就在自家後院的優勢,讓魏明谷在國際上走路有風。以前沒幾個外國人知道彰化「Changhua」在哪?但2017年8月在英國舉辦的台英經貿論壇,魏明谷卻是唯一受邀的縣市長。

當時,縣府團隊還出海考察了英國的離岸風場。「那天海風很大,所有人都嚴重暈船了,吐了一塌糊塗,然而我很堅持,一定要往前,直到抵達風場,因為這是台灣的機會,」魏明谷回憶那一趟考察之旅。

由於全球離岸風電的主戰場——歐洲西風帶(北海、愛爾蘭海、波羅的海一帶),市場已飽和,導致風電大國如丹麥、英國、德國積極探尋處女地,使得台灣已成外商的新大陸。

再加上蔡英文推動非核家園,急需發展綠電,無疑給了外商定心丸,加速「台灣淘金夢」!

從外國人急欲來台,無異宣告,向來天然資源貧脊的台灣,真的挖到「油田」了!

這並非空穴來風!

自從外商前來投資離岸風場後,彰化變得很國際。(左為CiP台灣區執行長侯奕愷,右為彰化縣長魏明谷)

陳之俊 攝

全球最優質20處離岸風場 台灣占八成

根據國際工程顧問公司4C Offshore在2014年發布的全球「23年平均風速觀測」研究,竟發現世界上風況最好的20處離岸風場,台灣海峽就占了16處。甚至排在前十名的,除第一名是位於中國南海外,風速每秒12多米(12.04∼12.11m/s),其他9處都在台灣領海,平均風速約每秒近12米(11.94∼12.02m/s)。

相對於台灣陸域風力機平均年滿發時數約2400小時,台灣海峽的離岸風場,年滿發時數可達3000小時,約占了一年的34.2%(表1)。

外國人的發現不只這樁。2010年時,美國太空總署NASA也曾利用遙感資料,發現彰化沿海地區風力平均密度,每平方米超過750瓦,特別是常年風速高達每秒七米以上。那時NASA就認定,彰化外海是全球罕見的優質風場。

另外,工研院亦在2013年發現,台灣離岸風電總可安裝面積達5640平方公里,總裝置容量達29GW(290億瓦),足可撐起2000萬戶一年的用電量。

不只風速強,台灣海峽多數地區的平均水深低於60公尺,更可大大節省離岸風機的固定基座安裝成本,讓台灣海峽成為優質風場。

截至2016年底,全球離岸風力發電累計裝置量達14GW(140億瓦,占全球風電市場3%),其中超過97%在歐洲地區。

若工研院推估的台灣29GW能全數開發,不但能勇冠世界離岸風能龍頭,更幾乎是目前全球已開發量能的一倍。

這絕非台灣人自己老王買瓜!丹麥沃旭能源亞太區總經理暨台灣董事長柏森文就斬釘截鐵地指出,跟英國、德國或丹麥相比,台灣風真的很強,「這就像一項全年都有,穩定、永續的產品,而且在歐洲風向常常不一樣,但台灣海峽就像一個隧道通道,風大都吹往同一個方向,很適合設立風場。」

因此,儘管台灣離岸風電落後西歐國家20多年,仍有迎頭趕上的機會。

何以優質離岸風場,會被視為世界級寶藏?

離岸風電成本大幅降低 已是世界潮流

首先,發展綠色能源已是全球共識。

一輩子投入環保運動的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分析,台灣地狹人稠,近2/3為山區,可以開發陸域風場的土地有限,加上陸域風機會造成噪音及光影問題,更經常引起民怨。而根據統計,離岸風機位於海上,全年滿發時數為3000小時,比起陸域的2400小時,多了25%,因此離岸風場已成發展主軸。

過去,離岸風電建置成本很高的問題,近幾年來隨著技術日漸成熟,也已快速降低。

傳統的非再生能源每度發電成本,由低到高,分別是核能0.95元、化石燃煤1.39元、煤氣3.91元、陸域風電2.6元、太陽能光電5.6∼8.4元,而離岸風力5.6元。

但近年來,離岸風電建置成本迅速下滑,專家預估2023年,亞洲地區海上風電每度電的成本將降至1.66∼1.85元。

成本降低的結果,讓離岸風電產業日趨蓬勃,各國新建的離岸風場更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例如英國北海附近的風電計畫Dogger Bank Wind Farm,四座離岸風電場已於2015年完工,每座風電場發電容量達1.2GW,足以供應超過100萬戶家庭用電。至於2017年,荷蘭海岸則有150支風機的離岸風電場開始運作。


值得注意的是,發展離岸風電,更能帶動相關產業效益。

從離岸風機的建置,到透過海上變電站收集且升壓後,經由海底電纜傳輸至陸上電纜,最後併聯至各地的陸上變電站,這一整套流程,就能串起一長串產業鏈。任一元素,都足以撐起數個次產業。例如一台離岸風機的扇葉已可跟一台A380噴射機一樣大。

蔡英文總統上台後,喊出2025年再生能源占比由目前5.1%提升至20%的口號,其中離岸風電要扛起的比例,也不斷上修。

能源局長林全能指出,計劃2025年前,離岸風力開發備查裝置容量,期許能達到5.5GW(55億瓦),到了2030年更可望達到22GW(220億瓦)。

千支風機聳立海中 帶動投資及就業

若以目前台灣離岸風機主流機場為每支5∼8MW(500∼800萬瓦)估計,未來七年內,預計台灣海峽上將樹立1000支左右的風機,將帶動9625億元投資額,1.8萬人次就業機會。每年發電量為198億度,占台灣年用電量的9%。

「現在正值台灣發展離岸風電的『甜蜜點』!」誠如許博涵所言,由於國外發展離岸風電跌跌撞撞多年,累積了龐大的寶貴經驗,讓台灣可以省走不少冤枉路,加上台灣政府又強力支持,水到渠成下,讓全球各地的風電大廠前仆後繼而來。

建置一座離岸風場,除了風機本身,還包括工作船隊、海底電纜等周邊工程需搭配。

張智傑 攝

六大外商瘋狂搶進國家隊也嚴陣以待

隨著能源局於2015年7月2日公告全台36處潛力場址後,兩年半以來,已經有11個開發商組成的九組團隊,前來圈地卡位。其中包括六家外商、五家本土商,「可說是八國聯軍!」台電董事長楊偉甫比喻。

值得注意的是,所謂的六大外商更個個是離岸風商的翹楚。包括丹麥沃旭能源(Ørsted)、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Copenhagen infrastructure Partners)、加拿大商北陸電力NPI、新加坡玉山能源、澳洲麥格理(Macquarie)及德國達德能源集團(WPD),台灣儼然已成為世界盃的主場。

「台灣絕對是亞洲離岸風電的中心!」全球離岸風商龍頭沃旭,早已在2016年5月就選中台灣做為進駐亞洲市場的首戰場,為此,該公司亞太區總經理柏森文還因而全家搬到台灣。

而CiP也在2017年10月6日成立台北辦公室。台灣區執行長不讓沃旭專美於前,起了個中文名字——侯奕愷,更帶著太太和三個小孩定居台灣,「今年的聖誕節,我們都在台灣過!」侯奕愷驕傲地說。

除了外商摩拳擦掌,本土商亦蠢蠢欲動。

據了解,包括上緯新能源、力麗、中鋼、台電和亞泥都已完成多座風場的環評,以開發商的角色,準備插旗。

至於供應鏈方面,工業局已整理出一系列有潛力的企業,組成「國家隊」,由中鋼、台船擔任領頭羊,將以「市場換技術」,鼓勵國外業者技轉。包括葉片、風機輪轂、機艙罩、齒輪箱、電器設備,以及塔架、水下基礎建設等,落實國產化。

彰化縣養金雞母 將打造運維中心

不僅產業界,地方政府更把離岸風場視為金雞母,野心不惶多讓,其中又以彰化縣最積極。由於4C Offshore所指稱的台灣16座世界級風場,通通在彰化,因此彰化縣除了與各大風商簽定MOU外,也積極部署離岸風電的運維碼頭,希望打造為台灣離岸風電的運維中心。

驅車來到彰化臨海的彰濱工業區,途經知名的秀傳醫院與廠房,再往濱海走,就能來到運維碼頭預定地。

過去這一年半來,這一片偏遠海邊,經常有風力開發業者造訪,常見外國人出沒。這裡長年吹著強勁的海風,總將人吹得滿頭散髮、衣衫不整,但好似風愈強,風力商機愈大似的,沒人抱怨,反倒大大讚許風很強。

以後在這一塊偌大海邊,就要興建碼頭,提供業者維修、培訓、行政等服務。

彰化縣新聞處長李俊德指出,去年縣府曾參觀一個英國小鎮——巴羅(Barrow),人口只有七、八萬,原是英國潛艇製造基地,後來產業沒落,北陸風力將巴羅當成運維基地,沒想到鎮民都成了NPI員工,顯見「運維碼頭就撐起了小鎮經濟,讓沒落小鎮再生。」

值得注意的是,這洋洋灑灑的計劃案,並非「紙上談兵」。

繼全球第一座離岸風場商轉25年後,台灣也於2016年10月完成本土首座離岸風力機組,為台灣離岸風電立下重要里程碑。

這是由上緯新能源在苗栗外海的示範風場,2017年4月28日取得經濟部發出台灣首張海上風力發電機組之電業執照,發電容量合計8MW(800萬瓦),是台灣首次商業運轉的離岸風機。

台灣海峽的寶藏,能不能在未來幾年為台灣帶來璀璨的未來?各界都在期待。

被視為台版油田的離岸風電,能否讓台灣的產業翻身?各界都在期盼…閱讀完整內容


陳之俊 攝

遠見雜誌380期

本文摘錄自‎

一分鐘帶你看懂台灣海峽的優勢風場

遠見雜誌

2018/2月第38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