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許多與「快」有關的產業,發展似乎都出現了「慢」的跡象。風光多時的快時尚產業,2015年起出現疲態。包含UNIQLO、H&M、GAP,全球幾大快時尚品牌財報都顯示成長乏力、甚至利潤暴跌。甫由UNIQLO台灣CEO升任GU全球副社長末永智明指出,快時尚的快速發展確實已告一段落,接下來必須思考怎麼創造新價值。
2016年12月中旬,第一波冷氣團南下,老牌即溶咖啡「麥斯威爾」在內湖園區搭起快閃店,當街分送免費咖啡。這股香氣與當年孫越那句廣告詞,「好東西和好朋友分享」,是很多台灣人對咖啡的第一印象。
但不過兩個月前,設立一年多的麥斯威爾廣州廠才傳出停產消息,反映即溶品牌市占率持續下滑的現實。
速食、快時尚、即溶咖啡,這些過去被視為方便、便宜的好選擇,為什麼一夕間失靈了?
社會、科技不斷飆速 讓人更想按下暫停鍵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佛里曼在即將出版的新書《謝謝你遲到了》中提出一個說法。他認為,科技進步已經變得太快,人類的適應力面臨空前考驗,反而產生一種「按下暫停鍵」的需要。
書中提到,全世界最前衛、最神祕的GOOGLE X實驗室負責人泰勒指出,如果把科技進步和人類的適應力,當成座標上的兩條線,Y軸是「變化速率」,X軸則是「時間」,那麼這兩條弧線已經正式交叉。
現在是人類史上第一次,科技創新正在加速發展,速度超越人類的適應能力,社會結構也難以容納,大多數的人都跟不上了。
就連總是腳步最快、最先預見未來的趨勢大師佛里曼也說,「因為生活步調太快,讓人疲於應付,我需要慢下來。」
他認為,當機器按下暫停鍵,就真的停止了;當人按下暫停鍵,人就活過來了,開始思考、想像、反省。
因此,當社會變化、科技創新不斷「加速」,反而激發人心比過去更希望尋求「減速」的事物。而這種轉向,讓過去許多販賣「速度」、販賣「效率」的商業模式,可能不再吃香。
日本蔦屋書店社長增田宗昭甚至提出「效率使人不幸福」。他觀察當時的日本企業一味追求效率、性價比,但這種消費模式,完全不能為消費者帶來幸福感。
因此他做書店轉型,打造成全球最美20家書店之一。後來又打造蔦屋家電,首創以生活風格來賣家電,在日本大受歡迎,每逢假日,賣場可有兩萬人次。
市調機構「東方線上」長期追蹤台灣生活型態,發現「回歸家庭」是近10年來讓消費者最滿足的部分;其餘包含經濟寬裕得以享受物質生活、享受佳餚美食、盡興逛街購物,都是這兩年來明顯讓消費者感到滿足的來源。
政治大學企管系教授別蓮蒂對此解讀,這反映的是「渴望安定的生活」,因為消費者面對惡化的經濟景氣,對大環境與未來「不抱期望」,甚至感到個人的努力無效。
「在這種資訊混亂的時代,會導致有太多的選擇,其實很煩亂,很多人就會追求一些簡單的東西,」10年前創辦簡單生活節,對文化現象有深入觀察的中子創新執行長張培仁分析。
這樣的社會心理,在各個領域發酵,催生出新的產業價值,形成特殊的「慢」商機,不只顛覆了速食、快時尚、超商百貨、乃至於製造業也受到影響,甚至帶動原本強調效率的「快產業」,全面開始向「慢」轉。
速食業向慢轉〉
強調新鮮、有機現做 服務一樣快
向慢轉,包含的意義,除了速度慢下來之外,更包括重視品質、價值、在地、生態等讓人更安定,更感到有意義的部分。
近幾年,新世代的「慢」快餐(又稱「快速休閒餐廳」)品牌已在美國大量崛起。這種餐廳雖然強調服務速度快,但烹食的方式卻很講究,有餐廳水準的美食。
譬如同樣是賣漢堡,Shake Shake融合「慢食」精神與「速食」做法,強調新鮮現做、有機食材,被譽為是紐約最好吃的漢堡。上季營收勁揚40%,獲利增25%。
NEW TECHNOMIC研究也指出,慢快餐是美國經濟不景氣下市場銷售最佳的餐廳類型,2010年至今年成長6%,幅度大勝速食店(1.9%)和正統餐廳(1.3%)。
「現代人需要吃得快,但也希望吃得好」,去年引進紐約慢快餐品牌新秀「麥笛昆」來台的赫士盟餐飲集團總裁葛世傑,點出慢快餐切中消費者需求的關鍵。
超商、百貨業向慢轉〉
提供熱食料理 擴大用餐區
台灣超商密度世界第一,是快產業發展極致的最佳範例。但自從2004年統一超商CITY CAFE問世以來,便利商店似乎反過來成為城市中的「慢活」角落。
全家前年起更進一步與天和鮮物結盟,開出60∼70坪的大店,現場提供熱食料理,擴大用餐區,還打上暈黃燈光改變氣氛。半年間業績成長40%,全家立刻決定增闢複合店據點。
百貨通路如今也都從過去的講究坪效,反過來強調怎麼黏著客人。
商發院經營模式創新研究所組長林原慶就以誠品為例,台灣百貨通路一般EPS(每股盈餘)大約在3∼4元,但誠品卻有9元,是「嚇死人的高」。背後關鍵就在誠品用書本、餐飲把顧客留下來,讓同一個人可以對百貨的營收做出更多種貢獻···
閱讀更多
本文摘錄自
愈慢,愈值錢
遠見雜誌
2017/1月 第367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