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重拳難抵供需失衡
撰文:楊明峰 被稱為「史上最重打炒房措施」的《平均地權條例》部分條文修正法案,2023年7月上路至今將屆滿1年,成功打退投機性買盤,房市買氣卻依舊暢旺。為何少了投資客炒作,各地房價還能續漲創新高?主因出在供給與需求間的失衡。 去年7月上路的打炒房措施,對房市祭出5大重拳: 1.禁止預售屋、新建屋換約轉售。 2.重罰炒作行為。 3.建立檢舉獎金制度。 4.管制私法人購屋。 5.解約申報登錄。 其中,禁止預售屋換約轉售的規定,對市場衝擊最大,原因是購屋族一旦買下預售屋後,除非符合主管機關規定的「得讓與或轉售的特殊情形」,否則在成屋交屋前,不得以換約轉售。 過往在預售屋完工前,投資客僅需憑著房屋總價10%∼15%的頭期款( 定金、簽約金、開工款),即可買下1,000萬元、2,000萬元的預售屋,形同開了7倍∼10倍的槓桿購屋。但由於房價出現漲勢時,投資客會採取換約的方式,在預售屋完工前轉售獲利出場,造成市場炒風興起,主管機關因此限制預售屋換約。 去年7月政策限制換約轉售預售屋後,這項投機管道從此遭到封堵,使得投機客紛紛棄守預售屋市場,轉往中古屋市場,或是改採長線置產投資。 法案上路前半年,在2023年1月經立法院三讀通過,震撼市場。外界預期少了投資買盤,房價推升力道不足,成交量也將銳減,加上當時全球正值高通膨、高利率環境,經濟前景悲觀,房市買氣隨之轉淡。 代表新屋市場的國泰房地產指數顯示,2022年第3季房價漲勢見頂後,2022年第4季起房價始進入盤整微跌,2023年7月打炒房政策上路後,房市更是瀰漫悲觀氛圍。 然而,2023年9月政府推出新青安貸款,提振買盤信心,使得利空出盡,房價自2023年第4季起走出區間盤整,掀起新一波漲勢,全國房價指數年增率從2023年第4季的3.1%,到了2024年第1季擴大至6.19%(詳見圖1)。 樂居統計實價登錄全台新案交易量,2023年6月禁轉預售屋政策前夕,市場把握最後換約機會,當月交易量爆量至1萬4,344筆高峰後,7月政策上路後隨即降至7,243筆冰點(詳見圖2)。直到9月新青安貸款上路,10月起新案交易量連續4個月維持在萬筆大關之上,逼近2020年、2021年市場熱絡的水平。 對於房市在打炒房政策屆滿1年後轉趨熱絡一事,可以觀察到3大現象:現象1》 為避免遭政府質疑炒房 新建案呈低調熱銷狀態 從市調機構《住展》雜誌調查,各預售屋的平均每週看屋組數與成交組數,近半年穩健提升,更在農曆新年後持續滾燙,2024年329檔期各地預售案頻傳熱銷,也讓代表北台灣新建案市況的「住展風向球」在今年3月燈號,暌違16年再現「熱絡注意」的黃紅燈。 《住展》雜誌發言人陳炳辰表示,這波房市熱度,不亞於疫情時的房市高峰,卻未出現漏夜排隊搶房的情形,原因出在《平均地權條例》修法後,重罰炒作行為,都讓業者在行銷手法上,轉趨審慎與低調。 這次房市熱絡,被業者形容為「檯面下的暗潮洶湧」,因為民眾擠爆案場,或是個案熱銷或完銷,業者都不敢張揚宣傳,就是深怕引發媒體關注,進而引起政府到場關切「查水表」稽查,房市呈現「低調」熱銷狀態。 現象2》 全台房市掀台積電效應 中南部漲勢尤為顯著 隨著半導體業庫存調整進入尾聲,台積電(2330)對未來營運展望抱持樂觀,以及擴廠效應下,連帶在全台房市掀起「台積電效應」,包含竹科、中科、南科等地區,近年房市價量齊揚。 尤其是台積電宣布進駐嘉義布局CoWoS先進封裝廠前,雖風聲不斷,卻成功炒熱區域房市,根據21世紀不動產統計實價登錄,嘉義縣自2020年至2023年, 近4 年來每坪均價從11萬7,000元上漲至24萬9,200萬元,漲幅達112.99%。 陳炳辰分析,台積電帶動相關供應鏈進駐,也帶來高薪科技就業者的居住需求預期,因此推升當地房價與租金,更吸引投資買盤提早卡位,尤其是中南部科技園區,因過往房價低基期,在資金大舉挹注下,掀起區域房價明顯漲幅。 現象3》 低總價小宅買氣暢旺 各地成交單價頻創新高 低總價的小宅,大多較能符合一般民眾購屋負擔,且若能在未來4年內交屋,將可獲得新青安貸款的補貼(補貼至2026年7月31日為止)。 因此,總價1,200萬元以下的預售屋,都成為近期買氣最暢旺的商品,若是區域釋出的供給有限,更是引發購屋族的瘋搶。 各地新案房價屢屢創高,實價登錄資訊揭露,台北市大安區24.9坪小宅,於2023年11月寫下每坪成交價200萬8,000元的交易紀錄;新北市板橋區豪宅新預售案,則以單坪110萬元刷新區域新高行情;台中七期預售案更是以單坪88萬4,900元,突破區域預售屋單價天花板,另外在中南部各地,也同樣都有預售新案創區域高價,持續刷榜。
2因素造成供需失衡 短期內房價不易回檔 今年房市329檔期,預售屋市場少了短期投機客,但為何在僅剩下剛性需求以及長期置產買盤的情形下,房價依舊漲不停,買氣爆棚? 多名專家均認為,需求與供給失衡,使得房價續漲,短期內更看不見價格回頭的理由,以下為造成房市供需失衡的2點主因: 1.預售屋禁止轉售法令使新屋市場出現「鎖籌碼」效應:建商因應去年房市買氣轉淡,放緩推案進度,加上房地合一稅重稅閉鎖期,鎖住新成屋的流通性,使得市場供給下滑。 然而,自2023年7月起限制預售屋轉售後,購屋族過去還能加價向第一手買家購買換約,如今想買新案,卻只剩下建商代銷的唯一管道,否則就須待成屋過了5年重稅閉鎖期,才比較容易加價向願意換手者買到新古屋,因此使新案市場出現「鎖籌碼」的效應。 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表示,精華區或舊市區開發飽和,素地稀缺,建商開發不易,甚至出現「推案空窗期」。當這些開發飽和區,暌違幾年後難得推出新案,便會吸引包含首購,或是舊換新、小換大的換屋買盤爭搶。 預售屋在銷售模式往往會分階段調價,當第1波戶數釋出時,就會出現購屋搶破頭的現象,這是因為許多購屋族擔心待未來第2波釋出,將面臨向上調價,或是買不到心儀房型的情形。 尤其是當具備品牌名氣、優質地段的低總價個案一經推出,更會掀起搶房潮,單價自然頻創區域新高,即便房價漲多,也會因供給有限,中小坪數產品依舊能夠迅速完銷。 也難怪代銷龍頭、愛山林董事長祝文宇在政策上路前曾說:「我沒對手了,要買房的人,都得跟我買!」如今在預售屋禁止轉售的法令下,鎖籌碼效應尤為明顯,更使得房價易漲難跌。 2.新青安貸款激勵大量剛需買氣:政府一方面限制預售屋禁止轉售,降低新案交易的周轉率與流通性,另一方面又祭出優惠補貼的新青安貸款,包含利率補貼至1.5碼、提高貸款額度上限至1,000萬元、貸款最長年限延至40年、寬限期延長至5年,以此大幅提升民眾的購買力與購屋信心,讓原本猶豫不決的剛性需求買盤,紛紛大舉進場。 根據內政部統計,2024年第1季全台建物買賣移轉棟數達8萬1,000棟,創下近13年來次高紀錄,可見新青安貸款催出大量剛需買氣。 新青安貸款激勵成屋買氣,但在近1、2年可完工的預售屋,在成屋辦理貸款階段時,也能適用相關補貼優惠,因此新青安貸款同樣亦帶動預售屋買氣,與此同時,代銷趁勢推出的低門檻購屋方案,都將預售買氣推升向上。 縱使台灣房市步入少子化社會、央行升息、政府打房等不利因素環繞,房價近20年來仍緩步墊高。住商不動產企畫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分析,家戶結構小宅化、利率處於歷史相對低點、科技業暢旺帶動台灣整體經濟等原因,都讓台灣長期房價易漲難跌。 然而,近年來由於缺工缺料、電價漲價、開徵碳稅等原物料漲價題材,以及台灣游資豐沛等因素發酵,縱使政府祭出史上最嚴打炒房措施,仍舊抵擋不了這波房價漲勢,除非有政經黑天鵝來襲,否則短期內應該看不見房價大幅回檔的理由。 隨著房市滾燙,包含低首付方案,以及寬限期與貸款金額上限雙雙提高,促使部分首購族大舉操作信用槓桿,形成房市「超買」的隱憂,恐不利房市的後市發展。因為擴大信用槓桿的買家,在未來房市反轉或寬限期過後,恐將面臨斷頭危機。另外,買盤大舉進場逐步完成消化之後,若接手力道減弱,房價漲勢動能也將逐漸遞減。 徐佳馨建議,面對市場祭出低門檻購屋方案來搶客,民眾必須衡量自我購屋負擔能力以及現金流是否足夠,切勿衝動買房。尤其是在房市熱度持續提升之下,不排除央行未來有進一步提高信用管制措施的可能,恐將澆熄現階段熱絡的房市,因此民眾追高買房,仍需留意風險。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