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為了創新

沒有改變,就沒有創新。不論政治、股市或奧運都是如此。1960年代高中生福斯貝里,突破了前跳的模式,創造了背向式跳高。如果你能打破習慣,做好準備,創新的動力就能源源不斷。

文/塔莉.沙羅特、凱斯.桑思坦


創造力:克服思考的習慣化

沒有改變,就沒有創新、創造力或改進的動力。

─C.威廉.波拉德(C.William Pollard)


迪克.福斯貝里(Dick Fosbury)覺得身為青少年的自己很沒用。他是美國奧勒岡州梅德福高中(Medford High School)的學生,熱愛運動,卻沒有什麼擅長的項目。高中時,他渴望加入美式足球隊,但因身材太瘦弱而被打了回票,於是他嘗試加入籃球隊,但被告知球技不夠好。於是他加入了田徑隊,可是在那裡,他也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的項目。最後他選擇了跳高,但又跳不出五呎的成績─這是許多高中田徑比賽的最低合格標準。福斯貝里知道,如果他想要─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首先,停止失敗,其次,留在田徑隊中」,他就必須做出改變。

如果你今天觀看跳高比賽,就會看到選手沿著J字形的路線跑向橫桿,然後背對橫桿面向天空一躍而過。這種技巧稱為福斯貝里式跳高(Fosbury flop,背向式跳高),以發明者福斯貝里的名字為名。然而在一九六○年代初,福斯貝里還在上高中時,所有的運動選手都是面朝前方跳的,大家都這樣做,沒有人想到採用不同的方式,直到福斯貝里出現。

大家都嘲笑他。他們認為福斯貝里式跳高很荒謬,認為他會扭斷脖子。「沒有多少人把他當回事,」隊友法蘭克.托斯(Frank Toews)說。沒有人像他那樣跳高。

但福斯貝里卻是最後的贏家。一九六八年,他在奧運會上贏得跳高金牌。正如他的大學朋友說的,「人人都在談革命,卻有一種模仿抄襲的從眾心態;一個人把頭髮留長了,其他人也都一窩蜂跟著留長髮。但他有真正不同的東西。福斯貝里是我所見唯一真正的革命者。」

當你觀察人們一遍又一遍以同樣的方式做同樣的事情,你的大腦就會停止記錄他們的行為;它停止回應。也就是說,你已經習慣化了。你預期人們開車時坐在前座,不開車時坐在後座;腳上穿鞋,手上戴手套;用湯匙而不是叉子吃冰淇淋。因此,當人們做這些事情時,沒有什麼需要處理的。你的大腦中沒有引起你注意、讓你思考的「驚奇」信號:「嘿,也許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做事?」

但偶爾會有人想知道,我們一直以來採取的方式是否是唯一的方式、最好的方式。有人會想:「嘿,也許人類不僅可以在地面上旅行,還可以在空中旅行?」或者「嘿,也許我們可以在網上而非在實體店銷售?」或者「嘿,也許你面朝上而不是朝前,可以跳得更高?」問題是:是什麼使得一些人擺脫現狀的習慣,而最後能夠創新?

部分的答案在於需要。如果福斯貝里擅長向前跳高,他可能不會去想其他的跳高技巧。但標準的跳高方式對福斯貝里沒用。幸好他的挫折感與雄心結合,促使他思考自己是否可以用與其他人不同的跳高法,以及該如何做。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福斯貝里的失敗導致了福斯貝里式跳高的成功。但需求只是一個開始,而且光是需求遠遠不夠。

一九六○年代初已經是跳高運動的改變時期,甚至在福斯貝里發明革命性的背向式跳高之前。首先,當所有的運動員向前跳時,他們採用兩種不同的技巧:跨越式和剪式,兩種方法截然不同。

跳高領域的這種多樣性,顯示可能有不止一種解決之道。其次,跳高選手的實體環境也在改變。當時所用的鋸末、沙子和木屑的著陸表面,由三呎厚的軟泡棉橡膠取代。較柔軟的新表面使選手可以仰面著地而不受傷。福斯貝里需要這些改變,但除了這個實際的層面之外,著陸表面的變化本身就可能會鼓勵福斯貝里對跳高進行不同的思考。


為改變做好準備

像一塊新的落地泡棉墊這樣小的改變,怎麼能促進創新的思維?實驗證明,即使是微小的變化也有能力發出需要應對新情況的信號,進而觸發習慣的改變。因此人們比較可能會重新思考現狀。例如,人在移居到一個新的國家後,會更擅長解決創意拼圖,應該是因為需要處理全新的環境使人的思考更靈活之故。這種心理轉變適用於生活的各個層面,包括解拼圖。

但你不必搬到另一個國家才能享受創造力的提升。適度的改變,例如在電腦前坐一陣子之後去跑步,也會有幫助。大量的文獻都指出身體活動與創造性思考的關係。大多數人認為身體的活動可以提高創造力,是因為它可以改善情緒,但這並不是完整的原委。

凱莉.曼恩(Kelly Main)主持的一連串實驗顯示,活動本身和主動的變化(例如,從坐下到步行或從步行到坐下)可以增強創造性思考,因為它可以讓大腦適應變化。為了測量創造性思考,凱莉要求志願者完成兩項任務之一。在其中一項任務中,志願者被分配到一組三個單字,並且要找出第四個單字,可以和這一組的每一個字創造出一個複合字詞。例如,如果我們給你單字cup、fingers和peanut,你可以舉出butter作為第四個字(可以組出buttercup金鳳花、butterfingers笨手笨腳的人、peanut butter花生醬)。

這裡還有一些範例可供你嘗試:

1.sense、courtesy、place

2.political、surprise、line

3.dream、break、light

4. ake、mobile、cone

5.river、note、account

在這項任務上表現出色的人,在其他創造力指標上往往得分也較高。但凱莉和她的團隊不僅僅用這項任務來衡量創造力,他們也要求志願者想出家居用品不尋常的用途。例如,想想空紙巾捲不常見的用途,比如你可以把捲筒插入靴子,以便保持靴子存放時的形狀,或者你可以用它們來存放橡皮筋。想出許多不尋常用途的人往往在其他的創意任務上得分也更高。

凱莉實驗的關鍵在於,一群志願者是坐著完成任務,而另一組志願者則由坐下變為步行,然後又回到坐下。凱莉發現,一直坐著的那組人提出的不尋常物品用法和複合字詞答案較少。她以不同的參與組重複了三次實驗,三次都得到這樣的結果。更有趣的是,她發現在人們開始走路後不久和坐下後不久,創造力的提升最顯著。這顯示改變本身可能會提升創造性思考。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志願者習慣了自己的狀況,久而久之,創造力的提升逐漸減少。也就是說,步行一開始會提高創造力,但如果人們繼續步行,就會習慣化,創造力就減弱了。平均而言,人們開始步行後,創造性思考的提升會持續約六分鐘。一旦人們坐下來,創造性思考就會再次提升,但會在習慣化之後再次消退(這一次是在習慣坐下之後)。

這並不是全部。僅僅期待改變,就足以激發創造性思考。當這些科學家告訴志願者,他們很快就會改變他們的活動時,研究人員觀察到志願者的創造力分數增加。凱莉和她的團隊認為,這是因為當人們預期變化,他們的心智會做準備來因應以不同方式處理資訊的需求,因此產生更靈活的思維。

請注意,凱莉和她的團隊發現的影響相對較小。然而,即使創造力小幅提升,也可能會幫助我們更接近那個難以捉摸的「我發現了」時刻。因此,起身去散個步或慢跑可能是個好主意,或者偶爾改變一下你的工作環境,從辦公室到廚房再到咖啡店,然後再返回,這樣的變化也可能有效。


習慣化遲緩的價值

凱莉的研究顯示,變化會提升創造性思考,而習慣化則會減少創造性思考。那麼,是不是愈慢習慣化的人就愈有創造力?在鑽研創造力這方面有許多著作的心理學家雪莉.卡森(Shelley Carson)認為很有可能。習慣化遲緩可以使人看到其他人不再看到的事物,因此發現改進的機會。

大多數人很快就會對接下來發生什麼、何時、為什麼以及如何發生產生預期。他們能夠快速對周圍的世界產生心理模型。但如果你對事情應該如何演變的假設比較少,就比較會接受新的可能性。科學家先前就曾經提出這種觀念的不同版本,只是尚未經過適當的測試,因此雪莉和她的同僚決定測試看看。

雪莉的第一步是指定一組她稱為「傑出的創意成就者」的人,這些人對某個創意領域做出了重大貢獻,例如,擁有獲得專利的發明,或出版著作,或舉辦過個人藝術作品展,或售出音樂作品,或因科學發現獲得國家級的獎勵,或其他類似的成就。她會把這些傑出的「創意成就者」與不具備這種資格的人做比較。

接下來,雪莉給兩組人同一項任務,以測量他們習慣化的速度。有點類似以下的情況:想像一下你接受了我們的建議去慢跑。你喜歡在跑步時聽音樂,因此你戴上耳機,並播放「起身運動」歌曲清單。你用跑步應用程式來監控自己的速度和跑步的距離。

每五分鐘,音樂的音量就會調低一級,然後一個單調的聲音會說出類似如下的報告:「距離:四.六哩;平均速度:每哩九分三十二秒。」這種情況一次又一次地發生。報告的距離每五分鐘改變一次,平均的速度也可能改變,但聲音是一樣的,語氣是一樣的,句子的結構─也是一樣的。由於這種重複性,許多人不再關心這些資訊。他們的大腦過濾了高度可預測的聲音,無法將確實的距離和速度聽進去。

雪莉並沒有要求人們使用跑步應用程式,但她採用的任務與上面的場景類似。


首先,她一次又一次地向志願參與者播放相同的聲音。由於習慣化,在重複幾次後,大多數人就會停止處理聲音的訊息,就像他們停止聽進跑步應用程式所產生的話語一樣。接下來,雪莉加入一個轉折。類似下面這種轉折:想像當你慢跑時,你遇到了朋友喬琳。喬琳也出來跑步,你們決定一起慢跑。

喬琳沒有跑步應用程式,因此你答應與她分享每五分鐘的平均速度。但你的大腦不斷過濾掉應用程式的聲音,所以你未能向喬琳報告速度。如果你是「快速習慣化者」,你會表現得比較糟;如果你是「緩慢的習慣化者」,你會做得比較好。

雪莉加入的轉折原則上是類似的。她配合聲音向參與者展示了簡單的圖像(例如一個黃色圓圈),並確認他們是否會注意聲音和圖像之間的關聯。也就是說,參與者必須了解哪種聲音與哪種圖像,以及按什麼順序配對。雪莉讓一些參與者(「創意者」和「非創意者」的混合)在先前沒有聽過聲音的情況下完成了關聯性問題,而其他參與者(「創意者」和「非創意者」的混合)則先完成了習慣化的任務。藉著比較預先聽過聲音的「創意者」表現,與未預先聽過聲音的「創意者」表現,雪莉就可以測出習慣化對「創意者」這組人的影響。她對「非創意者」也做了同樣的測試。

她發現,與非創意者相比,創意者受重複性的影響較小。也就是說,儘管一遍又一遍地聽到相同的聲音,創意者仍然留神並注意,足以完成關聯性任務… 閱讀完整內容
big大時商業誌2024/8月 第96期

本文摘錄自‎

打破為了創新

big大時商業誌

2024/8月 第9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