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開放懂取捨、還會扮黑臉 他們的庫存比同業更安全

管好庫存,就是企業的競爭力!庫存風暴下,不是每間公司都遭殃,有些公司仍在危機中找出方法,精確控管庫存。商周專訪最擅長管理庫存的3C通路、汽車零組件商、廚具公司,剖析他們如何對抗高庫存。

文●王貞懿 攝影●郭涵羚

良興》不怕把「眼睛」借出去,庫存、決策全透明


庫存風暴來襲,消費性電子首當其衝,但直接面對消費者的3C通路商良興,提前嗅到風雨欲來,經過數月調整後,庫存天數已調整回歷史常態,低於四十五天的安全水位。

良興的秘訣,就是透明。「資料越透明,你越開放,讓原廠看得越清楚,他給你的支持力道和速度,就會越強、越快,」良興總經理賴志達說。

良興是最早「把自己攤給別人看」的3C通路商。


良興
• 成立:1973 年
• 總經理:賴志達(圖)
• 主要產品:3C 及其周邊銷售
• 成績單:2021 年營收約15.83 億元
• 地位:台灣前5 大3C 通路商

早在十幾年前,該公司就與上游原廠如華碩、羅技,或其代理商,共享每日的銷售與庫存狀況;也就是說,只要消費者在良興購買一台筆電,這個資料會直接傳送到代理商的電腦系統,轉換成請購單,完全零時差。

這就是賴志達口中的「第一個透明」——利用數位系統,讓資訊能即時、準確共享,等於良興把自己的「眼睛」,借給品牌商、代理商去觀察市場消費力道,不必再透過一層又一層的關卡,讓資訊不失真。

因為把自己攤開,也讓別人願意對良興分享資訊。「為什麼疫情爆發時,供應商要告訴你,他廠內的成品、再製品與原料庫存?」賴志達說,關鍵是信任,原廠和通路商雙方其實是「生死與共」,當資訊越透明,彼此誤判的機率就越低。

不過,願意這樣做的廠商不多。首先,通路商通常把庫存當商業機密,不輕易透露,深怕底牌被看光;其次,建置這樣的數位系統,需要人力、財力與時間。但良興做最早,因為賴志達相信,透明,是產業生態系連結的增強劑。

而要管好庫存,企業還得需要「第二個透明」:高階經理人不藏私,平常就要練習與採購團隊思維同步。

良興有一套模組化的設計,讓採購人員看到訂購單,能用同一套思維去分析,例如庫存為什麼這樣補?是不是有利潤最大化?通過該方法「共享大腦」後,主管就敢向下授權,採購決策才能快速,先發制人。

賴志達說,採購人員每月薪水五、六萬,經手的訂單金額卻是數千萬元,一旦做錯決策,會造成公司相當大的損失,不如讓決策模組化、透明化,效率既能提高,也不易發生錯誤。

但透明不是一日造成,而是需要長期累積,讓上下都能同步。這就像騎腳踏車,起步最難,但當踩順了,公司運轉就會越順、越快,錯誤的庫存政策也會越少發生。

慧國》一張小卡、「搗蛋名單」提高供應商配合度


走進豐田汽車(Toyota)的零件製造大廠——慧國的廠區,你會看到有些供應商的名字被貼出來,但這不是表揚,而是懲罰。他們把品質、交期出狀況的廠商名貼出來,讓其他走進走出的供應商,統統都看到。「如果連續三個月不改善,就換貼供應商總經理的照片。」慧國總經理江瑞坤表示。

慧國供應豐田汽車的產品,包含車身、座椅、煞車與門鎖等,今年第一季存貨天數僅有十九天,低於同業,關鍵就是他們把每一個供應商當「學生」,手把手的教。


慧國
• 成立:1975 年
• 總經理:江瑞坤(圖)
• 主要產品:汽車零組件,含門框、門鎖、天窗、ABS/ 碟式煞車等
• 成績單:2021 年營收約22 億元
• 地位: 國瑞汽車(台灣豐田製造基地)前5 大供應商

慧國早在一九八三年,便開始導入豐田著名的拉動式生產模式:根據當天預計完成的產品量, 向前規畫生產,避免浪費與庫存問題。

但這套模式要落實,每個供應商都不能掉隊,得大家一起做。而慧國就是靠一張張護貝小卡(豐田稱其為看板)與供應商溝通。

每道製程推進、每個原料補貨,都靠一張張的小卡來傳遞訊息,上面簡明扼要寫著各種生產訊息,供應商都要照著這張紙做。江瑞坤隨手拿起一張小卡,指著上面數字解釋:「1-1-2代表,供應商每『1』天要交『1』次貨,今天收到的訂單『2』天後要送進來……。」

為了讓供應商知道該怎麼做,江瑞坤自己當起「老師」,設計了七十小時的課程,通過六個模組、十二個個案,免費幫供應商主管上課。剛開始,繁忙的供應商們興趣缺缺,他便一一邀請、說服他們上課,「我常被講很囉嗦!」他笑說。

他們的上課地點,是叫作「道場」的訓練教室,裡面放著各種車輛零組件,讓員工還有供應商看得到、摸得到,為的就是要落實體驗學習,加深肌肉記憶,讓他們都知其所以然。

江瑞坤也會親自走訪供應商工廠,邊走邊問,「你這道製程要多久?」他聽到答案後,最常回答的是:「不對,還可以更快!」但如果對方答案是「不會、不可能、不知道」,他一定狠狠念對方一頓。

江瑞坤說,庫存管理不能一廂情願,懲罰、獎勵是手段,不是目的,為的是讓環環相扣的製造業能夠穩定的轉,為此,他情願當個「最囉嗦的人」。

喜特麗》讓資金從倉庫解放!勇敢砍非必要庫存


台灣家用烘碗機龍頭喜特麗,總經理侯劭諺是該公司二代,但與上一代不同,他對庫存更敏感,甚至>把公司庫存教條,從「Just in case(以防萬一)」變成「Just in time(及時管理)」,目的就是要控制庫存天數。

這個政策改變,帶來了成績。今年首季,喜特麗內部換算出的庫存週轉天數約四十五天,約比同業平均少了九天。

其實在過去,喜特麗採「Just in case」是因為自家品牌知名度尚低,不能讓消費者想買買不到,所以維持較高備貨量。


喜特麗
• 成立:1993 年
• 總經理:侯劭諺(圖)
• 主要產品:烘碗機、檯面瓦斯爐、排油煙機、熱水器
• 成績單:2021 年營收約7.8 億元
• 地位:台灣第3 大廚電品牌、家用烘碗機市占龍頭 。

但二○一七年,侯劭諺接班約兩年後,該公司年營收已較創立初期翻了數倍,若庫存思維不改變,積壓在庫存的營運週轉金,也必須翻數倍。侯劭諺說,借錢拿去買「不必要」的庫存,這樣並不健康,因此,同年他開始規畫導入「及時管理」,當時公司負債比率接近五成。一九年,新方法開始奏效,不到半年就擠出六千萬元還款給銀行,把短期借貸從一億二千萬元砍半。

不料,新庫存思維上路沒多久,疫情便爆發,百年難遇的供應鏈問題一一浮現,因此招致內部批評:「就是你亂改,才會缺料!」但他沒踩煞車,因為他知道,這是對的方向。

侯劭諺認為,為了滿足安全感去備高庫存,邏輯不通,好比大部分人不會怕走路跌倒,每天背著醫藥箱,但車上可能會放一個,裡面裝什麼,每個人習慣都都不同。

他說,庫存管理就是「取捨」,企業不能看單點,而是要看整體、量身打造。

此外,這幾年來,他開始不斷調整工廠運作效率,盡可能把原料貼近產線,減少作業員非必要的移動,縮短生產時間;更通過幫台車加裝輪子、替工具上潤滑油,讓員工省力、好操作,也使單位產出提升了二○%。

當企業的生產效率提升,就不必因害怕交不出貨,而去囤積原料與半成品庫存。

侯劭諺舉例,很多供應商報價會限制最低訂購量,如螺絲一次買五百個,單價五元,如果一次只買三百個,要六元才有合理獲利,所以採購會認為,買太少量是貴了二○%。但採購沒發現的是,其實公司買三百個螺絲的總金額,低了七百元。這可以讓公司營運資金較充沛,庫存也更健康。

「庫存高又怎樣?沒買到對的品項,都是白搭!」侯劭諺說。企業主不能只看眼前得失,要綜觀全局,才能創造公司最大利益。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2022/8月 第1813期

本文摘錄自‎

敢開放懂取捨、還會扮黑臉 他們的庫存比同業更安全

商業周刊

2022/8月 第18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