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手中錢,打敗通膨

物價上漲,經濟衰退,你手中的錢更顯珍貴。要付生活費、保險、儲蓄、投資? 你得制定優先策略,才能使自己滿意,錢又不縮水。

作者/陳重銘、吳淡如

2020 年新冠肺炎蔓延,讓不少企業跟上班族吃盡了苦頭,為了防止疫情蔓延,2020 跟2021年夏天,游泳池紛紛關門。但是暑假期間才是游泳池的旺季,不少游泳教練開設教學課程來增加收入,如今一旦關閉游泳池,這些人就少了許多收入,甚至是失業,只能夠靠以往的儲蓄過活,這是熱愛游泳的陳重銘的觀察。

沒有積蓄最可怕的就是「當明天跟你想像中不同」的時候,你應付得了變局嗎?用人的一生來想,你年輕的時候可以靠體力來賣命掙取衣食,萬一遇到變故,什麼都沒有怎麼辦?相信這個問法,你常常可以從保險業者口中聽到,不過,我們今天談的當然不是保險。請明白:只要把你的「食糧」都交給別人以求擔保明天,絕對不叫理財!

一個和金錢有關的故事
《伊索寓言》中有一個〈蚱蜢與螞蟻〉的故事,夏天的時候螞蟻辛勤地搬運食物,牠們曉得要儲存糧食才可以度過寒冬。可是蚱蜢卻是盡情享樂,不斷地唱歌跟跳舞,牠覺得螞蟻們不會即時享樂,浪費了當下的大好時光。寒冬很快地降臨了,螞蟻們躲在溫暖的洞穴裡,享用往日收藏的食物;但是蚱蜢無法在寒冬中找到食物,最後被白雪凍成了冰棍。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儲蓄的重要,現在不少的上班族都變成「月光族」,月初領到薪水的時候,恣意揮霍活得跟皇帝一樣,月底時往往沒錢可用,又活得跟乞丐一樣,更不要說儲蓄了。要知道,如果你現在不曉得管理好金錢,將來就會被金錢來管理你,薪水一進來馬上被各種帳單給瓜分:房貸、車貸、電信費、卡費、保費……,你只能靠剩下的錢過活。如果沒剩下,就只能祈禱下個月有剩下,這就是把理財的順位放到最後面的下場。結果不但沒有錢可以管理,還常常被錢修理。如果不想被錢管理你,就必須要做好規劃,首先將收入分成四筆:

①生活必需:請先釐清是「想要」還是「需要」,在你的經濟還在起步的時候,例如:你只是需要喝水,就要克服想喝飲料的衝動,不然每天幾杯飲料,一個月恐怕也會因此花掉幾千塊錢。如果可以搭捷運跟公車上班,就不要買車。想要投資股票就需要有錢,有開源跟節流這兩個辦法,但是一般人開源並不會太容易,就算再怎麼認真工作也不可能馬上加薪。「節流」卻是可以立竿見影的,巴菲特雖然是世界首富之一,他可能比你節省得多。所以馬上檢討每天的花費,盡量剔除想要但不需要的花費,把每一塊錢都省下來,西洋有一句俗諺「A Penny Saved Is A Penny Earned. 」省下一塊錢,就等於賺到一塊錢。但這裡可不是教你當吝嗇鬼:一個人若該付不付,或只對自己好,對別人小氣,這種人格將來恐怕沒人幫你。

②保險:如果你是家庭的經濟支柱,為了預防意外還是要投保一些醫療跟意外險,但是千萬不要把保險當理財或儲蓄,以免將薪水吃光光。如果有開車或騎車,一定要投保汽車超額責任險(超跑險),小小花費卻有大大的保障(1千萬)。如果不小心撞到雙B+1A(BENZ、BMW、AUDI )通常要賠上幾個月的薪水;如果是撞到賓利、勞斯萊斯、法拉利、藍寶堅尼,恐怕是幾年的薪水起跳喔!曾經有一個年輕人,開車打瞌睡結果撞到4 輛法拉利,希望他有投保超跑險,不然很可能要賠上一輩子。開車的時候一定注意安全、謹慎慢行,保險的錢不能省。然而,把保險當理財肯定是錯誤策略,一個家庭的保險費用不應該超過家庭收入的百分之十,否則你就是個「為了別人畫的大餅忍受飢餓」的傻子。好保險是為了有保障,不會讓你活著的時候致富!

③儲蓄:天有不測風雲,像是疫情期間可能碰到公司倒閉、裁員、無薪假,最好能夠儲蓄半年到一年的生活費,例如每個月的基本開銷(租屋、生活費、交通費)是2.5萬元,那麼就要儲蓄15萬至30萬(6個月至一年),若考慮疫情後標準「可以活下去」,隨時可以進行兌現的現金流,可能要超過一年半才足夠。可以保障生活無虞,萬一失業也可以慢慢找新工作。以前這個標準可能是6個月就夠了,但經過疫情的洗禮,說沒工作就馬上沒工作,閉關時期食物的花費更大。有人的公司甚至倒閉了、裁員了,所以一定要有儲蓄。

吳淡如身邊有個職位很高的上班族,單身,月薪破20 萬元,開跑車吃米其林每月花光光,在疫情的前兩個月,遇上公司裁員,這一失業就是兩年,他撐到第一年結束,工作還沒找到、積蓄全花完,又沒房可貸款,只好靠朋友的接濟過日。這裡要提醒一下,儲蓄主要的目的是當作保命錢,並非要靠銀行利息賺錢,因為通膨會導致錢越存越薄。如果是公務員,因為被開除的機率很低,反而不需要太多的儲蓄,而是要盡量把錢拿去投資,發揮出最大的效益。

④投資:想要讓股利養你一輩子,就一定要投資股票。記住「金額」跟「時間」這兩大因素,盡量省吃儉用,節約下更多的錢來投資,然後越早投資就越好,才能夠盡早累積股票資產。雖然,四平八穩的理財路肯定是漫長的。但是如果你想要成功,為何不早一點開始?複利的作用,一定要靠時間。在累積複利成果上,吳淡如從40歲開始就很有耐心(也可以說是懶),保持紀律前進,不攤平也不貪財,因為複利的效果,肯定是慢慢的,剛開始沒有太大感覺。

一個和金錢有關的故事
有一個富翁的漂亮女兒得了怪病,富翁貼出公告,只要有人醫好他的女兒,就給他二選一的獎勵,並且請他在3分鐘內做選擇!
第一個獎勵、連續30天,每天給100萬元。
第二個獎勵、連續30天,第一天給1元,第二天給2 元,第3天給4元……每一天都是前一天的2倍!直到第30天結束!
如果你可以把她女兒的病醫好,請問你選哪一個?根據人類喜歡看得見的固定報酬的心理,很多人的反應是選擇第一個獎勵!第一個選擇是3千萬,非常容易算!
不過……,不久,有一位年輕醫生把富翁女兒的病治好了。想也不想就選擇第二個獎勵!所有的旁觀者都覺得他是不是瘋了!他是對的!第二個選擇可以拿到從(2的0次方)累加到(2的29次方)=1,073,741,823元。
這個比3千萬多太多了,誰才是數學不好的傻瓜?富翁不僅把錢給了年輕人,還把女兒嫁給了他。因為這個年輕人很聰明,不會被眼前的固定報酬所欺騙(在這裡要勸告你:如果你是有婦之夫,你就不要娶富翁的女兒)。
投資的錢,要先存再花,不是先花再存。從日常生活來舉例說明一下,一個薪水4萬元的上班族,省吃儉用的生活費是2萬元,保險費用5千元,每個月儲蓄5千元,剩下的1萬元就可以拿來投資。但是請記得先後順序,這個最重要。

很多人投資失敗的原因是「等到月底有剩錢再來投資」,但是月底都把錢花光光成為月光族,投資股票永遠只是一個夢想。要奉行「把投資的錢先存起來」,薪水一進入帳戶後,馬上自動轉帳1萬元到投資股票的帳戶,而且這個帳戶不能辦提款卡,錢只能進來不能提出,你只能花存剩下來的3萬元,就能夠做好投資!這樣也並沒有因為存錢而損壞太多生活品質吧!

再看看下面這張圖:如果你每天只比別人多努力1%,那麼一年之後,你和剛進公司時程度相同卻一直在原地踏步走的同事相比,你們的距離有多遠呢?

當然,這是個「理想化的圖表」,你的複利不可能在一生中達到了365次方,然而此表也告訴你「重複累計加乘」的數目會比你想像中大得多。

通膨讓你未來只吃得起半片雞排


2022年美國因為通膨嚴重,開始大幅度的升息,台灣自然也跟著調升利率,既然銀行的利率增加了,那麼把錢放在銀行定存,就可以領到更多的利息?對嗎?不對!這樣的想法其實是錯誤的,因為你沒有看到升息的源頭是「通膨」。對於通膨的解釋,最簡單的就是「有老鼠偷偷吃掉你的乳酪」!2022年中美國的通膨率在8%以上,表示100元的商品在一年後的售價會變成108元;但是8月的聯邦基金利率只有2.5%,100 元放在銀行一年後只會變成102.5元,你反而買不起108元的商品了!

通膨會影響到日常生活,許多人在逛夜市的時候,喜歡來一塊香香辣辣的雞排,但是價格逐年上漲,不少人已經高呼吃不起了。記得在1992年時一塊只要新台幣30元,30年後卻漲價到新台幣90元,平均每年上漲的幅度(通膨率)為3.7%。
通膨率每年3.7%,看來好像不很多,但是用20年來看,侵蝕度非常驚人。貪圖小利息的人難免不「悄悄被變窮」!也許你也會常看到台灣這「20年薪水其實沒有漲」的消息,沒漲,加上錢變薄,貧窮化現象非常普遍。如果發揮儲蓄的美德,將買雞排的錢存在銀行內,讓我們來看看下場會如何?2022年8月,台灣銀行一年期定存利率為1.2%,假設往後升息到1.5%,那麼買雞排的90元,在30年後的2052年會增加為140 元;但是90元的雞排,也會因為通膨而漲價到270元,你的140元存款反而只吃得起半片雞排。所以,你如果只會存定存的話,你以為你賺到了,其實乳酪是被隱形的老鼠偷走了。
如果定存的利率輸給通膨率,其實你的錢只會越存越薄,也就是購買力逐年下降,只能看著高漲的物價而大喊吃不起。報紙上曾經有這樣的投稿:一位中年人說他一輩子認真上班,不投資股票也不炒作房地產,只是老老實實地把錢存在銀行,寄望退休後可以靠著利息過日子,但是銀行利率一直往下調降,看著越來越少的利息收入,他不禁要請央行總裁「放他一條生路」。

金融風暴後這些年,我們經歷了人類史上歷史利息最低的時期,過去20年來,降息成為全球的主流,記得在民國80年代銀行定存的利率還有8%左右(吳淡如和陳重銘都存過,只不過當時錢不多),如果是1千萬一年可以拿到80萬利息,當時物價低,30萬可能足以支付一年的必要生活費用;但是現在低利的環境下,1千萬一年僅能拿到12萬的利息,加上物價逐年上揚,真的無法只靠利息來過活。

那麼請央行調高定存利率可行嗎?沒那麼簡單。任何一個國家的央行都不敢「擅自」調高或調降利率,都要看「大時代」的臉色,調高會造成經濟崩盤;調低會引發高度通膨。如果定存利率調高到8%,房貸利率恐怕會達到10%,許多的房貸族會撐不下去,又會引發許多社會問題。升息其實是雙面刃,而且過高的利息會阻礙經濟發展(大家不敢貸款買房,銀行、建商、建築工人……都賺不到錢),然後,整個經濟都在惡性循環!雖然2022 年美國不斷因通膨而調高利率,但也不可能無限上綱。如果你依然故步自封,拿「不投機取巧」來掩飾「不懂投資」,你只會讓自己深陷在高通膨的風險中。所以在面對通膨之時,要先改變自己的腦袋,學習投資用錢來賺錢。要知道,富者奴役錢,貧者為錢所奴役,錢其實是你的工人,不要讓它爽爽躺在銀行中休息。

其實投資股票的觀念很簡單,如果擔心將來吃不起雞排,那麼幹嘛不成為雞肉公司的股東呢?雞排越來越貴就表示雞肉的價格上漲,這些公司也會跟著越賺越多,當股東的你可以拿到更多的股利,還怕將來吃不起雞排嗎?

股市實例解析
我們就舉雞肉為例吧!卜蜂(1215)及大成(1210) 是台灣兩大白肉雞產業龍頭,垂直整合上游養雞場與下游通路,具有強大的規模與市場競爭力。大成(1210)是國內最大雞肉供應商,肯德基、麥當勞也都是他的客戶,先來看過去的獲利表現吧。

可以看出歷年的獲利跟配息都很穩定,平均一年賺進3.05元,然後配發2.38元股利,而且5年的平均盈餘分配率為78.03%。看起來公司發放股利很大方,很照顧股東的權益。
盈餘分配率=股利/每股盈餘=2.38/3.05=78.03%
接著來看一下卜蜂(1215),從飼養、屠宰、加工到餐飲擁有完整的一條龍供應鏈,主要是發展冷藏料理、微波食品等,並且打入超市、超商及量販通路,以因應現代人的飲食需求。下表是過去5年的獲利表現,主要是發放現金股利為主,平均每年賺進5.12元,發放3.5元現金股利,表現也算是可圈可點。
如果你只有死薪水,通膨會是你揮之不去的夢魘;如果你是公司的股東,通膨反而會幫你帶來獲利。拿卜蜂來舉例,如果持有10張股票平均一年可以拿到3.5萬元現金股利,可以吃389 塊的90元雞排,你可以每天逛夜市吃雞排,都是卜蜂買單。不過要提醒一下,夜市的雞排普遍是高油跟高鹽,吃了口渴又會喝進高糖的飲料,高油、高鹽、高糖是健康的三大殺手。雞排可以少吃一點,把花剩下的股利繼續買回卜蜂的股票,張數持續增加後領到的股利也會越來越多。買這一類民生用品的股票,適合存股領股利,股價不會像雲霄飛車,你想要在短時間翻倍也不太可能,但是可以讓你成為「股市中的包租婆」,好處還在於不必太管「房客」。

想成為窮人,肯定要「先享受」,今朝有酒今朝醉。有錢人則是先累積一筆資產,然後靠資產產生的收入來幫消費買單。如果你一直花光手中的錢,將來一定會受到通膨的傷害;如果你能夠堅持先投資一筆資產,股利就會養你一輩子。先苦後甘的人生,真的很值得。畢竟我們希望年紀越大,心裡越踏實,越不用擔心明天的衣食吧!
閱讀完整內容
big大時商業誌 2023/4月 第80期

本文摘錄自‎

管好手中錢,打敗通膨

big大時商業誌

2023/4月 第8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