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少事雜又高壓 血汗特教師權益誰來顧?

《特教法》時隔十四年大翻修 卻又陷僵局……


特教老師每天工時多達十二小時,除了教學本業,還得額外做心理評量工作,面對修法訴求脫鉤減輕負擔,教育部至今不願妥協,血汗教師困境怎解?

撰文‧林良昇

暌違十四年,關乎特教品質和師生權益的《特殊教育法》,再度大翻修。原本修法聚焦在保障特教學生和幼兒學習權益,但特教老師面對長久以來經費不足、師生比過高、心理評量工作負擔沉重等困境,集體發出怒吼,反成為關注焦點,凸顯長期被忽視的特教血汗問題更加迫切待解。


▲《特教法》迎來14年大修,特教老師站上第一線抗議,力促降低教師工作負擔。攝影·林良昇

四月六日,立法院一場《特教法》修法公聽會上,台灣特教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用一張時間配置圖,呈現特教老師的一天。圖中清楚可見,即使是在非評鑑時期,特教師光是日常教學、備課、輔導學生、與家長溝通、參與校內會議和行政事務等,每日工時就高達十二小時。

近年少子化趨勢下,就學人數愈來愈少,但令人意外的是,台灣特教生人數卻反倒逆勢成長。台師大特殊教育學系教授洪儷瑜解釋,我國特教生鑑出率約只有四%,但進步國家通常為五至七%,除非特教退步,否則未來特教生數量會持續上升。
特教老師訴求與心評脫鉤

據教育部統計,高中以下特教生(含身心障礙類、資賦優異類)人數,從二○一八年的十三.八萬人,逐年攀升到二二年的十五.六萬人,增加一.八萬人。但對照正式編制特教老師人數,近五年變化並不大,維持在一.二萬人左右;去年特教老師總數一口氣暴增近三千人,也是因為多了近兩千名代理老師,並非正式編制顯著提升。

不只緊繃的師生比未見舒緩,教育部投入的經費資源也原地踏步。近五年,特教預算雖隨著中央政府總預算擴張而增加,但占教育部整體預算比率,僅低空飛過《特教法》明訂的四.五%下限,從未超過四.七%。

「特教老師太好壓榨,就無所謂了嗎?」台灣特教工作專業人員協會理事長鄭又端直指,經費一定還有撥補空間,問題是,教育部擺明不想減輕特教壓力。

教學工作繁雜、資源不足、人力缺乏……,已成為特教老師的日常,但這還不是血汗工作的全貌,心理評量、特教評鑑等額外負擔,更是壓垮特教師的最後一根稻草。

所謂的心理評量,指的是安置特教生前的鑑定工作,一般會在小學入學或升國中等跨階段時進行,負責心評工作的人員,需在約一個月內,判定學生是否需要特殊教育。

在歐美先進國家,心評多由專業心理師或諮商師進行;但在台灣,心評人員普遍由特教老師兼任,對於心評的專業要求,教育部未訂出統一標準,心評人員也不須考取相關專業證照,只須參與地方政府培訓,取得資格。

長久下來,除了特教老師負責心評的適切性受到外界質疑,繁重的心評案量也讓第一線教師難以承受。
教育部態度保守不願妥協

一般而言,特教老師每年可能接到十個心評個案,每案平均耗費三十三小時,負擔沉重。「有些特教老師為了心評工作,甚至得放下自己的班級,請代課老師上課,反而讓特教生權益受損。」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林碩杰點出教學現場的畸形現象。

「大家不是不願意做,而是真的有心無力!」擔任特教老師三十年的李麗紅感嘆,老師的本質應是教學,卻被外加了心評工作,許多特教老師白天抽不出時間,甚至得把工作帶回家,加班累到睡在沙發上,甚至顧不了自己的孩子。

更為人詬病的,還有不合理的待遇。一位不具名的新北市代理特教老師透露,特教師花數十個小時做出一份心評報告,往往只補助一千元,「平時代三節課就有一千元了,誰還願意花時間做心評?」

藉著這次修法,教師團體強力訴求,應將心評工作專任化,與特教老師脫鉤,一方面減輕工作負擔,也把老師還給學生,保障特教生權益。儘管對此修法方向,朝野立委展現高度共識,但教育部態度保守,至今不願妥協。

教育部學務特教司司長吳林輝強調,減輕特教師負擔是修法共識,心評人員專任化是方向之一,但「不要變成唯一」,盼以附帶決議處理,「入法後方向就回不來了」。

不過, 朝野立委仍認為,應在法條中明文規定。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則點出,相關人力、資源配置需要時間,難以一蹴可幾,可定五年內朝專任方向努力。

雙方各有堅持,爭議條文將保留送黨團協商。外界期待教育部端出顧及特教師生權益的折衷方案,正視教師血汗問題,就看協商時能否打破僵局。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2023/5月 第1376期

本文摘錄自‎

薪少事雜又高壓 血汗特教師權益誰來顧?

今周刊

2023/5月 第137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