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亞馬遜夾殺 Spotify為何股價急漲80%

怪才老闆操刀 瑞典小公司驚奇突圍記

蘋果、亞馬遜夾殺 Spotify為何股價急漲80%


Spotify近來漲幅驚人,成為繼特斯拉後,科技新創投資界最關注的焦點,而背後動能,來自於高速成長的Podcast。

撰文‧乾隆來
Profile Spotify
成 立:2006年4 月
創辦人: 丹尼爾.艾克(Daniel Ek,上圖)、馬丁.羅倫特松(Martin Lorentzon)
市 值:517 億美元

新世代網路龍頭族群FAANG(臉書、蘋果、亞馬遜、網飛與谷歌)的代碼,可能要再加上一個小寫的「s」:總部在瑞典的音樂串流平台Spotify。

Spotify沒有中文名稱,不過它的服務,台灣年輕朋友已經非常熟悉。音樂播放載體從早年的黑膠唱片、卡帶、CD一路發展,到了二○一○年後,載具變成手機與電腦,擁有網路串流技術的Spotify向SONY、BMG等傳統音樂公司,以及個人音樂創作者購買版權,整合之後用App傳送給數以億計的消費者,成為當今最重要的音樂服務平台。到今年六月底,Spotify每月活躍用戶高達二.八六億戶。

這個「 網路世代的唱片行」,沒有唱片、卡帶、CD這些老前輩的實體,卻能依據消費者喜好組合音樂,每位消費者猶如擁有一整座圖書館的CD個人珍藏館,一組音樂服務可以長達三個小時,Spotify的大數據還會依照消費者偏好,主動推薦。

最近歌手費玉清在一九八三年的曲子〈一剪梅〉(初名〈一翦梅〉),在歐洲成為點閱第一名的暴紅歌曲,就是Spotify推薦服務引爆病毒傳遞效應的傑作。一位已經封麥的台灣歌星、近四十年前錄製的中文老歌,竟然從北歐暴紅,迅速傳到美國與巴西,成了排名第一名的洋人洗腦歌,網路力量真是難以置信。

被稱為「 每周探索」(Discover Weekly)、每周一次針對個別客戶量身訂做的推薦歌曲清單威力強大,這是使用人工智慧運算的「協同過濾」(Collaborative Filtering)演算法,早就把「告示牌」這種老式的排行榜徹底打敗,主導全球數億人口的音樂偏好,更讓音樂產業徹底翻轉。歌手泰勒絲(Taylor Swift)去年發行的專輯《情人》,創下全球銷量三二○萬張的金氏紀錄年度最佳暢銷專輯,大量頂尖歌手的年收入更早已超越八、九○年代的前輩,簡單來說,歌星要暴紅,必須經過 Spotify點火。

不過,相較於FAANG這些巨獸,Spotify雖然在音樂領域取得無可挑戰的壟斷地位,但是不論是營收、獲利或社群規模,一直只是小老弟。Spotify創立於○六年,一八年四月三日公司股票在紐約證交所上市,各項重要里程碑的時間都遠遠落後FAANG,一九年營收才七十五.七億美元,公司總市值直到今年七月才突破五百億美元,而FAANG五大巨頭已經有四家總市值突破兆美元。

而且, 蘋果、亞馬遜都提供直接競爭的音樂服務平台,蘋果如今擁有六千萬名付費訂戶、亞馬遜音樂有五千五百萬名付費訂戶,谷歌的YouTube也動用大量資源殺入音樂領域,其他社群媒體大腕如LINE,也用LINE Music服務搶奪市場,Spotify面臨愈來愈嚴峻的生存挑戰。

令人驚奇的是,Spotify在巨獸環伺的生死競爭下,竟然又殺出重圍,找到新的增長、稱霸的領域。Spotify股價在六、七月突然暴漲超過八○%,公司總市值突破五百億美元,穩坐歐洲最有價值科技公司的寶座,驚人漲幅也讓Spotify成為僅次於特斯拉,科技新創投資界最關注的焦點。

Spotify增長動能, 來自於高速成長的Podcast,一如音樂串流是取代CD的新服務,Podcast則是破繭而出的廣播電台。Podcast是「iPod」和「broadcast」的混成詞,中國稱為「播客」。以往,消費者要用收音機,在串流的時代,則變成用手機搜尋喜愛主持人製作的廣播節目,Podcast適合在開車、跑步等無法用眼睛觀看的時機,更大的成長動能則來自愈來愈普及的Alexa等家庭數位音箱。
搶占Podcast服務龍頭 DC漫畫、金卡戴珊都是武器

Podcast市場高速增長趨勢已經確認, 根據Edison Research調查,到去年為止,美國消費者下載Podcast的比率正式突破五成,估計有一億四千多萬人開啟Podcast的服務。正如傳統廣播電台仰賴商業廣告收入支持,廣告收入也是Podcast營運模式的核心,互動廣告協會(Interactive Advertising Bureau)估計,今年光是美國市場,就有超過八.六三億美元的廣告預算投入在Podcast節目,到明年將會突破十億美元,五年複合增長率超過六成。
Spotify搶占Podcast服務的全球龍頭,增長遠遠超過市場平均值,根據公司的資料,一九年的Podcast用戶數量成長超過五成,用戶每季收聽的平均時間增長三九%。

Spotify早早就訂定Podcast龍頭策略,卻到今年才真正爆發。今年五月,Spotify宣布斥資一億美元的簽約金,與全球Podcast聲量最大、被稱為「播客之王」的喬.羅根(Joe Rogan)簽訂獨家合約,羅根累積超過一千五百集的節目,質量極為驚人,來賓都是重量級人物,從拳王泰森到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都是常客,去年更創下單月下載近兩億次紀錄。

Spotify全球圈地壟斷、瘋狂鎖定著名主持人的策略奏效,簽約名單還有《超人》與《神力女超人》的漫畫公司DC Comics,以及長年占據八卦頭條的超級名媛金.卡戴珊(Kim Kardashian West),兩起合約同一天宣布,公司股價一天跳漲逾十二%。

除了與熱門主持人簽訂獨家合約之外,Spotify也快速收購市場競爭者,例如今年二月斥資兩億美元,收購在體育賽事與流行樂界的Podcast節目供應商The Ringer等。Spotify的圈地壟斷策略不只獲投資人熱烈回響,最近更獲得廣告商真金白銀的支持,全球營業額第二大的廣告媒體集團宏盟集團(Omnicom Media Group)在七月八日宣布,將在今年下半年斥資兩千萬美元(約五億九千萬元新台幣)廣告預算,投入Spotify的Podcast廣告時段。
大學中輟、接案賺百萬美元 創辦人成長歷程奇特

企業文化保守、法規對勞工極為保護的歐洲國家,實際上並不利於新創公司發展,總部在瑞典的Spotify能夠異軍突起,甚至讓矽谷的FAANG大哥們疲於奔命,歸功於公司的創辦人兼現任執行長丹尼爾.艾克(Daniel Ek)。

他的成長歷程極為奇特,他念高中時已經懂得寫程式、幫公司做網頁,當時做一個網頁專案的行情是五萬美元,艾克卻只收五千美元,而且找來同學分工接案,不到十八歲已經是月入一萬五千美元、約四十五萬元新台幣的小富翁了。

艾克在十六歲時曾進入谷歌打工,公司主管賞識他並鼓勵他拿到大學與研究所學歷後,再進入谷歌成為核心幹部;後來艾克進入斯德哥爾摩的皇家理工學院,但他發現僵化的學校教育,與日新月異的網路產業差異太大,索性退學。艾克繼續接案,二十歲時幫一家科技公司撰寫搜尋程式,賺到一百萬美元的權利金,二十二歲又從另外一家公司賺到第二個一百萬美元。

大學沒畢業就成了身價二百萬美元富豪,艾克說,他經歷一段迷惘期,成天開著新買的法拉利閒晃。啟發他電腦能力的人,是在科技公司上班的繼父,而外祖父母都是音樂家,艾克除了不會唱歌,各種樂器都有天分,有段時間想放棄科技,轉往熱門樂團發展。

後來他遇到瑞典新創產業的創業家馬丁.羅倫特松(Martin Lorentzon),羅倫特松比他大十五歲,已經因為賣掉新創公司Tradedoubler賺進七千萬美元,兩人於是攜手開創Spotify,把艾克在科技的長才與對熱門音樂的天分結合。艾克與羅倫特松的關係極為穩定,他們將初期幾百萬美元的投資,長成總市值五百億美元的音樂產業龍頭,兩人合計也享有超過百億美元的身價。

在音樂產業呼風喚雨的Spotify,總市值雖然只有蘋果這些超級巨獸的二十分之一,卻也被視為與Netflix一樣能夠改變產業生態、影響億萬消費者的龍頭企業。Spotify股價大漲後,看好看壞的聲音同樣熱鬧,卻更強化了Spotify引領音樂產業、創造「耳朵經濟」的影響力。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第1230期

本文摘錄自‎

蘋果亞馬遜夾殺 Spotify為何股價急漲80%

今周刊

2020/第12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