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銷新戰場短影音 先創帳號就錯了

TikTok、IG、YouTube 全力佈局


短影音平台TikTok 抓住現代人習慣快速吸收資訊的特性,讓短影音的內容形式在全球掀起浪潮,Instagram 在2020 年8 月推出Reel;2021 年YouTube 則推出Shorts 功能一同加入短影音大戰,短影音儼然成為下一個行銷重點。

文/銀河互動網路領航員 圖片提供/達志影像

現代速食社會,求新、求快、求變,即時性、時間碎片化的生活方式,造就短影音內容興起,TikTok 憑藉著平台本身的基礎流量紅利,加上短影音漸漸成為大家主流關注的內容模式,迅速崛起成為能挑戰Meta、Google 的後起之秀。

居於領先地位的媒體平台為因應TikTok帶來的威脅, 紛紛推出IG Reels、YouTube Shorts 等短影音格式, 更讓企業覺得TikTok蘊藏大量的流量及行銷機會。尤其是在TikTok 推出廣告服務,讓TikTok 不再只是一個「娛樂」平台,而是創造用戶滑影片時也可能看到各種廣告,並因此產生購買行為的機會。

企業對於TikTok 是否具備行銷效益還存在疑慮, 特別是針對用戶年齡層偏低這一點; 但從官方開始在北美等地推出一站式電商服務, 更證明平台本身是存在行銷機會。


“企業…… 要將重點放在「短影音」可能創造的行銷機會,而不是糾結是否該經營「TikTok」。”

台灣目前尚未開放TikTok 電商機制,但在IG Reels 陸續出現成功案例,這已經足夠顯示,短影音行銷將會成為下一波數位行銷的重點方向。針對這一波趨勢,企業該如何備戰、又有什麼盲點需要事先檢視?

迷思1:
該如何思考經營短影音


企業首先要避開的執行迷思,便是要將重點放在「短影音」可能創造的行銷機會,而非糾結是否該經營TikTok。雖然目前短影音所產生的紅利都由平台給予,尤其是Instagram 提供連續短影音更多曝光紅利,但從TikTok 迅速崛起,也表現出網路用戶瀏覽內容的習慣再次改變。

由TikTok 所帶動的短影音潮流,與過去社群平台內容的不同,在於更加單純及碎片化。Facebook 跟Instagram 等平台內容雖然相對多元,但也因此顯得凌亂,加上演算法影響瀏覽的內容,使用戶可能看不到真正感興趣的資訊,反倒看了不少廣告,其中還存在詐騙內容。

與之相對,用戶瀏覽TikTok 內容時因只有短影音則單純許多,演算法還會不斷優化用戶的瀏覽內容,逐漸提高用戶黏著度, 並協助創作者觸及對內容感興趣的受眾,形成3贏局面。

YouTube 雖然也都以影片為主, 但是短影音比起長影片更容易滲透到用戶的零碎時間內,這也是TikTok 可以在短時間於全球創造話題的最主要原因。

基於上述2 個特點,造成無論是Instagram還是YouTube 都想切入短影音內容市場,但目前看來成效不彰,多數只是吸引用戶將TikTok 影片搬運上傳。但值得企業關注的是,在各大平台積極佈局短影音的情況下,用戶瀏覽資訊行為也會逐漸轉變,這才是企業切入短影音內容時該考量的前提。


▲企業不應追隨潮流,而是根據消費者瀏覽習慣評估是否經營短影音。

迷思2:
為了流量紅利而經營


企業經營短影音時,不能落入流量迷思中,這一點無論於TikTok 還是Instagram 時都相同。品牌經營數位行銷平台,多半是為了增加產品銷售量或是營收,掠奪行銷的重心放在提昇市佔率上。無論哪種社群平台,即便開放企業開設帳號並曝光產品,甚至也有廣告投放服務,但終究還是以一般用戶為主。當企業落入流量迷思,將迷失於擴散率,讓掠奪行銷重心偏移到眼球掠奪上。

在TikTok 剛於台灣市場打響名號時,有許多品牌嘗鮮在平台上拍攝短影音曝光。但發現品牌內容除了基本流量外,並無法產生病毒擴散效應,而開始「參考」其他熱門影片拍攝手法,進而轉向拍攝與專業無關的短影音,甚至是學起TikTok 網紅找員工拍攝跳舞影片。

即使這些內容受到網友歡迎而產生擴散效益,並為帳號帶來追蹤者,但當企業真正想「變現」時,就會發現這些流量實際上並不存在任何價值。

特別是經營TikTok 平台, 由於早期進入者多半是個人品牌經營,因此成功案例多數靠著眼球掠奪獲取追蹤數就可變現,但這不代表企業也能依循此模式。當經營短影音還是想著透過產品、服務變現時, 終究還是得回歸產品及專業溝通上。

“經營短影音的關鍵重點,就是要儘量做到「對話」,不管是影片中的人出鏡對話還是以旁白方式呈現。”


▲企業不應追隨潮流,而是根據消費者瀏覽習慣評估是否經營短影音。

短影音效益 IG 擊敗TikTok

TikTok 對多數企業來說,需要重新習慣及累積粉絲,甚至員工也可能要重新學習使用方式,相較之下,Meta 旗下2 大社群平台仍是社群行銷主場。Instagram 及YouTube 已積極擴展短影音,就連Facebook 也開放Reels連續短片功能,這也意謂著Facebook 將給予短影音更多的流量紅利。
當企業主想進行短影音行銷,而非TikTok行銷時,或許利用Instagram 跟Facebook 會是更加適合的選擇。單看1 則內容最基本的數據「觀看量」,當內容創作者同時在Instagram 跟TikTok 發佈相同內容時, 會發現Instagram的觀看量比TikTok 高出數倍。Instagram 能創造出更驚人觀看量,一方面是因為總體用戶量,另一個關鍵因素便是內容於平台上具稀有度。

TikTok 雖然充滿話題且用戶量持續成長,但從各項數據報告中還是可以發現, 台灣Instagram 跟Facebook 還是屬於相對強勢平台,無論是用戶數量還是用戶黏著度皆是如此。之所以會讓企業覺得難以行銷,主要還是受到演算法的影響,但短影音皆是Meta目前樂於提供擴散紅利的內容形式。 閱讀完整內容
能力雜誌2022/12月 第802期

本文摘錄自‎

行銷新戰場短影音 先創帳號就錯了

能力雜誌

2022/12月 第8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