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進20年台商示警:地方缺錢,台商被拔毛

當中國年度目標只祈求能穩住增長、保就業民生,台商要如何面對又老又慢且債台高築的中國?一位在中國經商逾二十年的台商預告,當地方政府未來不能再以賣地做為財政收入,企業、台商,就成了下一個被剝皮拔毛的對象!

兩會過後,課稅、查稅、追稅、加稅,將可能是未來日常!以下為這位曾登上商周封面故事案例、年少有成在中國闖出一片天、熟知中國稅務與政策的台商口述內容摘要:

許多人說中國經濟是被它的疫情「清零政策」影響,是有影響,但也只是一部分。

我最在乎的是它貧富不均衡情況會不會更嚴重。因為這種經濟不均衡,會加深社會不穩定,社會不穩定就會衍生很多的問題,反過來影響經濟。

中國經濟本身就很不平衡,貧者很貧,有錢的很有錢,所以習近平才要喊脫貧;但現在,你光是隔著一條街的辦公大樓跟購物中心,氣氛就截然不同。辦公大樓的餐廳都倒了,但隔壁購物中心的LV還是排隊買個不停。

官方、民間口袋不均衡經濟下行成必然,「出來混總要還」

這種不均衡,不只老百姓的口袋不均衡,還有地方政府、企業之間也不均衡。

中國地方政府財政除了上海之外,其他地方政府財政都是負的。如果你把中國當成是一個大公司,下面三十幾個子公司,只有一個子公司賺錢,其他全部虧錢,這是很可怕的現象!這才是北京政府現在最擔心的。

要期待中國經濟變好,根本不對。它的地方政府舉債過頭,現在的經濟成長率變慢,無法蓋過過去的債,這已經是一個必然的問題,解決不了的,只能承受,不要死就好、社會不要亂就好了!古有明訓,寅吃卯糧,出來混都是要還的。

中國現在正在為過去太縱容地方政府出售土地賺錢、縱容房地產成為經濟火車頭而付出代價。你看今天的中國經濟,你一定會很痛苦;但是萬一今天中國經濟很好的話,也肯定是假的。

每個經濟體都有週期性,西方、台灣一直希望中國維持七到八%的經濟成長率,但這不切實際,它已經跑了三、四十年了,總得慢下來吧。它已經不可能回到八%、七%的時代,以後只要維持得了三%、四%就已經不錯了。

中國一直在講「去槓桿」,其實重點就是在「重分配」,想辦法提高工人階級、一般百姓的生活水準。比如,通過稅務(做財富重新分配)。所以,以後台商會被查稅查得很嚴重。

北京政府會用重新分配的方式來解決( 貧富不均)問題,比如徵富人稅、所得稅、抓逃漏稅⋯⋯, 未來(台商)被查稅的機會更高了。


▲中國查稅、查廠頻率增加,墊高企業經營成本,是否會讓台商加速將製造基地移轉至東南亞,成另一待觀察議題。

很多人鼓勵台商可以利用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把中國生產基地移動到東南亞,再把產品賣回中國市場。實際上,有朋友把工廠搬到緬甸、柬埔寨或印尼,但它是出口美國,沒人再賣回中國。

原因是,一個工廠最重要的不是關稅,也不是成本,是供應鏈跟時間,這兩個看不見的成本。特別在疫情之下,供應鏈更重要,把供應鏈拉長,是最致命的。

東南亞國家的供應鏈絕對不及中國成熟,從中美貿易戰後,搬去東南亞的台商,最後真的過得幸福快樂生活的有多少?我的統計是不到一○%。

現在在東南亞混得很好的台商,都是十年前去的,他的土地是自有的,而且當地供應鏈已經成熟了。

現在仍留在中國的台商,只求安身立命,要強化在地化的管理、經營與物流,活下去比什麼都重要。
民企、消費遭重創疫情讓社會團結,「穩定才有經濟」

中國這一波經濟下行,中國民營企業絕對會比台商受傷更重,為什麼?

因為過去這二十年,大部分台商都是小本經營、省吃儉用,不會躁進、不會多角化、不會投資非常大,所以負債比率都很低;但(中國)民營企業不一樣,他們都是拚命借錢來發展。中國的地方政府舉債,跟中國民營企業是一模一樣的消費習慣。

當然了,我覺得中國的消費往下掉是毋庸置疑的,經濟不好也是毋庸置疑的。但最大的好消息是:它是穩定的年代,我是台商,當然會希望穩定,領導人繼續做下去。而且因為疫情,反而讓中國(政治)更穩定、更團結,因為大家忘記很多的不公平的現象。

中國只有政治穩定,才有經濟發展,不然其他都是假的。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 第1791期 2022/第1791期

本文摘錄自‎

西進20年台商示警:地方缺錢,台商被拔毛

商業周刊 第1791期

2022/第179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