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小狗免截肢就治好黑色素瘤

抗癌新兵 台灣自主研發寵物腫瘤用藥進擊美、澳市場

共信從人類肝癌新藥出發


撰文‧譚偉晟

在寵物醫療領域,共信醫藥科技控股(簡稱共信)走了一條很不一樣的路。作為完全由台灣自主研發的狗癌症用藥、原本是專注人類癌症新藥的生技公司,二○二二年十一月,共信成功將寵物癌症藥授權海外,與澳洲醫療器械公司Interpharma Solutions Pty簽署授權協議,據母公司共信-KY發布的重大訊息,共信將取得簽約金及分階段里程碑款項共二百萬美元。

共信開發的寵物癌症藥,是源於另一款產品PTS100、一個用於人類肝癌治療的新藥,如今共信將同一顆藥分兩個名字,以GWA101進行不分癌種的國內試驗,並以GWA301向美國與海外發展,用於狗的惡性黑色素瘤及神經腱鞘瘤治療。這款寵物癌症新藥,從一九年十一月在台灣展開「田間預試驗」、這個相當於人類新藥臨床一期的試驗,到目前為止,共信在台灣已收案超過三十例。


▲共信以人用癌症新藥基礎切進寵物市場,是國內罕見以動物癌症新藥進軍海外的生技公司。共信醫藥科技提供

Profile 共信醫藥科技控股
成立:2014年
董事長:吳崇漢
資本額:11.3億元
主要業務:抗癌新藥研發
財報:2022年前11月營收0元,上半年EPS-0.81元
關鍵成績
狗用惡性黑色素瘤及神經腱鞘瘤,以200 萬美元授權澳洲公司

選擇切入寵物癌症領域,共信總經理林懋元回憶,起點其實是一個不經意的發現。「一八年底,公司的人藥(人類癌症新藥)開發告一個段落, 我回到家, 看見家裡養的狗有些皮膚症狀,手邊剛好有殘留一些(共信的PTS100)藥,就抹抹看。」沒想到無心的嘗試,竟讓寵物的傷口一兩天就癒合了。

這個發現,讓林懋元很驚喜,便把這個狀況分享給公司團隊,結果不只是他,連當初負責為這款「人藥」進行動物試驗的同仁,也都觀察到類似結果。於是,在一九年初,共信展開跨入寵物新藥的討論,「我們開了六個月的課,每周三和周五下班前一個小時,去做寵物領域的基礎研究,針對病理學、病因學,大家即興討論。」林懋元說道。

從狗狗常見腫瘤下手

三個月治好黑色素瘤 吸來逾30例

半年的討論,讓共信團隊有了具體目標,也就是先朝皮膚淺層的動物腫瘤下手,「比方說表淺皮膚細胞瘤,或是黑色素瘤。」林懋元解釋,在新藥適應症的選題上,共信團隊也思考了執行上的難易,淺層腫瘤因為不用經過電腦斷層掃描就能確認,因此在執行上難度較低。

而選擇黑色素瘤,不只因為這是肉眼可見的腫瘤,也是因為常在狗狗身上出現。左岸動物醫院院長邱顯傑解釋,由於寵物身上黑色素出現癌變,在口腔與腳趾很容易出現黑色大顆的腫瘤,「這種惡性腫瘤,很容易轉移到淋巴結。」

但,想要治療黑色素瘤卻不容易。邱顯傑解釋,以下顎黑色素瘤的手術為例,需要將狗的下顎整個切掉,「所以沒辦法(用手術治療)。」即使是在腳趾上,林懋元表示, 若以傳統的手術作法,必須要將大腿以下的部分整個截肢,必然會導致寵物失能,「你把牠腿切了,牠就不想活了呀!」手術方式不可行,讓黑色素瘤的治療始終沒有進展。

市場上缺乏有效的治療選項,也讓共信對寵物新藥的前景更有信心。「但拿到(田間預試驗)證一個多月後,我們才收到第一個病患。」林懋元談起最初的臨床試驗經歷,坦言對於市場過度樂觀,而低估了作為寵物癌症藥的新兵,市場上幾乎沒有病患願意信任採用。

終於, 在一隻年僅兩歲、體格健壯,腳趾卻偏偏有黑色素瘤的狗狗身上,飼主考量到毛孩年紀而不願輕言截肢、但也不願放棄治療,因此決定嘗試共信的新藥。「治療後都很好,兩個月後康復,可以正常行走。」林懋元指出,因為第一個案例的成功,讓原本做了三個月時間、僅收到一個病患的狀況,變成一個月兩、三例,最終收案逾三十例。

在藥效逐漸被證明有效的同時,林懋元持續尋找市場機會, 而澳洲,便是他眼中的第一座金礦。「澳洲人口兩千多萬,但寵物超過三千萬隻!」林懋元強調,澳洲市場價值除了寵物數量,更重要的還有保險比例,「八八%的寵物都有保險,用癌症藥很多會給付,商機就會起來。」

同時,共信在二二年九月取得美國FDA(食品藥物管理局)的MUMS法規許可,讓共信未來在美國進行臨床試驗時,可同時銷售,創造營收;而共信也正嘗試澳洲夥伴能循此模式,加速在澳洲寵物癌症藥市場銷售的機會。

至於台灣市場,繼二一年四月完成田間預試驗後,二二年六月也取得農委會核准,進行第二階段的「田間試驗」,預計二三年底完成三十至五十件案例,若順利,預計最快於二四年取得藥證,「所以,大約在二四年,就會是我們寵物部門重要的時刻。」林懋元說。

《MUMS法規許可》
動物用藥品用於特殊的次要用途和次要物種,於該法規許可下,藥廠可以進行動物新藥試驗的同時,把新藥產品於市場上銷售。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2022/12月 第1358期

本文摘錄自‎

讓小狗免截肢就治好黑色素瘤

今周刊

2022/12月 第135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