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是位與眾不同的哲學家
生於十九世紀後半,歿於二十世紀初(一八四四∼一九○○)的德國哲學家尼采,二十四歲就被聘為巴塞爾大學教授,但任教僅十年,便因為生病療養的關係,辭去教職,周遊歐洲各地,創作他獨特的論述。
尼采的著作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就算沒聽過這部著作,也應該聽過理查.史特勞斯作曲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這首曲子是電影《二○○一太空漫遊》的主題曲。
雖說尼采是哲學家,但他不是那種思索、論述抽象難解事物的人,他只是批判當時的基督教道德,極力主張最重要的是現世的真理、善、以及道德。也就是說,他是為活在現世的人們創造哲學思想。
尼采之所以留名後世,是因為他那敏銳的洞察力。將其獨特的觀點、盎然的生命力、不屈的靈魂、高傲的意志,化為一句句名言與短文,打動許多人的心。
尤其是簡短的警句與短文,更是彰顯他那不凡的思考力。本書特別從中挑選反映現代人心靈層面的佳句短文,加以編篡成冊。
尼采的哲學,應該說獨特的思想,不同於康德和黑格爾的文體宏大,多是以熱情文思綴成的短句與短文。
雖說是短句,卻充滿尼采式的發想魅力,好比這樣的論述:「人類的肉體存在著莫大的理性,還有稱為精神的小理性。」如此大膽的發想,確實帶有藝術般迷人的魅力,不是嗎?
若是像康德那般耿直的哲學家,肯定會論述自己為何這麼說的理由,但尼采只是輕描淡寫地丟出一個發想而已,就這點來說,比起哲學家的頭銜,他更像藝術家。
從古至今,對於尼采的流言蜚語與誤解,從未斷過。譬如,批評他的觀點是納粹思想的根本,散布虛無主義哲學,主張反猶太主義等。
批評希特勒與納粹分子深受尼采影響的說法,簡直是惡意中傷。希特勒和納粹分子都是那種為了填補內心的空虛,恬不知恥地曲解各種領域的思想,藉以虛張聲勢。
也有可能是因為尼采的妹妹曾向納粹分子靠攏,所以崇尚馬克斯主義的匈牙利哲學家盧卡基才會提出尼采是納粹主義先驅的說法,加深世人對尼采的誤解。
批評尼采是反猶太主義者,其實有欠公允,應該說他反宗教比較洽當。尼采到底討厭宗教的哪一點呢?概括說來,就是對於宗教這般另一個世界的東西,也就是神與那個世界,對道德尺度予取予求的態度,十分反感吧。而且不僅如此,尼采思考的是更貼近現世人類必須具有的道德觀,因此尼采的思想被稱為「存在主義的先驅」。
所以尼采不是主張虛無主義的哲學家,反倒是批評虛無主義最厲害的人。nihilism(虛無主義),nihil在拉丁文是「無」的意思,虛無主義認為這世界沒有絕對價值與真理的存在。現代社會可說是虛無主義時代,因為價值相對化(相對價值)而失去了最根本的價值。
其實對現代人來說,金錢與利潤就是絕對價值,要是找不到絕對價值,內心就會惶惶不安。
直到十九世紀為止,基督教道德就是西歐的絕對價值與真理。然而尼采認為,基督教道德只是一種叫人相信虛無價值的宗教罷了。這種道德是假的,不是為活著的人們設想的宗教。
那麼,金錢和利潤就是現代社會的新絕對價值嗎?尼采批評這只是替代神的一種價值,只是為了逃離虛無主義所創的一種新虛無主義。
摘自《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裡的一句話:「我們在永遠的『無』中漂流,不是嗎?」此外,他的遺稿《權力意志》裡也有一句話:「對於現今道德的懷疑,將會席捲這世界吧!」彷彿預言了當今現況。
尼采的哲學觀點絕對沒有那麼艱澀難懂,只要試著閱讀一下,就能感受到一股莫名的興奮感。當然最大的目的,不是讓讀者感到興奮,而是給予刺激,讓大家都能思考人生的意義,這就是尼采的最大魅力。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