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吃中美,造美國最夯小家電

台商戰法1》選邊站?小孩子才做選擇!


最悍美國強碰最硬中國,逼出一群最柔韌的台商,他們以通吃中美、兩岸共融、飛鏢戰術三種新商模,在中美對抗中,越戰越強。

這當中,以中國製造、外銷美國的台商,因為面臨輸美的高關稅與科技戰限制,被認為是轉型難度最高,因此,商周團隊前進珠三角與長三角的惠州與蘇州尋找解答。

「中美選邊站?小孩子才做選擇,台商又不是小孩子,我們當然是不選擇,而是兩邊的錢都要賺。」一位在中國設廠的汽車零組件台商高層說。


中國家電出口突破封鎖,不衰反漲
台商:陸製仍有優勢,南進負擔高


台商用中國大陸的流行語說,「只要思想不滑坡(編按:只要不消極),方法總比困難多」,其實美國高關稅,中國出口商品也並非全盤皆輸。

攤開中國海關總署數據,今年前九個月出口額中,前十五大產品僅有五項衰退,其餘十項商品仍是正成長,這當中,汽車(含底盤),同期年成長率近二一%,是最強商品;緊追其後的是家用電器,同期年成長率竟也飆出逾一三%的驚奇表現(見下圖)。


家用電器憑什麼突破歐美封鎖?商周循線造訪位於中國惠州,出口美國占比過半的小家電台霸、大統營總經理林志鴻解謎,答案是,用最強的中國製造,生產現在美國最夯的小家電品牌SharkNinja。

美國小家電品牌SharkNinja是近年來快速竄起的品牌,被稱為家電業的蘋果,旗下最搶手的明星產品──半自動咖啡機,就出自大統營中國惠州廠之手。

SharkNinja自創一套獨特的代工模式與最強代工廠合作。先是由美國母公司在深圳培養一千多位直接駐廠的工程師,這些人再與代工廠一起協作研發,並指定所有設備,直接開出一條品管、檢測都由電腦管控的新產線,獨家生產它家產品。

這種全自動產線建置成本比傳統產線貴四到五倍,要求的產品良率與交期又比其他家嚴苛,因此,如果沒有中國完整的產業聚落、便宜原物料,以及好的生產管理底蘊等優勢,根本不可能完成。

這也是越南、泰國、墨西哥等缺乏聚落效應的新生產基地,現階段無法滿足SharkNinja的根本原因。

但美國大選期間,兩黨候選人關稅保護主義高漲, 包含SharkNinja在內的美國客戶,對於將中國產能分散一部分到東南亞的需求更強烈,就擔心新總統上任後,有可能遭到最高六○%的關稅制裁。

因此一套新模式應運而生。大統營中國廠仍將保留研究開發、生產重心在中國,但前進泰國設廠,抓住美國友岸的優惠來滿足美系客戶。不過,林志鴻強調,必須是在客戶願意共同負擔南進設廠成本、調高訂單價格下,才會執行,「不然從中國移出去,訂單價格還要殺更低,根本是賠錢生意,不需要做。」他說。


▲在大統營惠州廠內,員工正在趕製SharkNinja咖啡機(左圖),總經理林志鴻(右圖)說,這種全電腦監控、檢測的生產模式,與過去中國製造完全不同,讓他學到一課。

電子零件台商靠「中泰雙軌」突圍
儲能與汽車留中、輕資產轉移基地


再來到蘇州,同樣終端客戶都在歐美的電子零組件台商,中國信音電子董事總經理林茂賢,他比大統營更早一步前進泰國。面對產業聚落不成熟、原物料成本高、擴廠等新支出,他採取「以中國製造搭配泰國組裝」的模式來解題。

這個中泰雙軌模式,就是以中國為根本,蘇州廠主導儲能、新能源車等非筆電類且持續成長的中國訂單;泰國廠則以租地蓋廠、組裝為主的輕資產經營模式來發展,鎖定歐美線筆電客戶及因中美對抗從中國轉出的訂單需求。

好處是投資成本相對低,且轉移製造基地的彈性大,而且由蘇州廠供應半成品到泰國再組裝出口,能避開美國高關稅。信音電子的下一步,是滿足泰國國產化要求,聯手在泰國的台商,一起把餅做大,如果泰國訂單穩定,再進一步投資智慧化產線,如此不只能擴大歐美訂單,還能搶當地亞洲造車重鎮的新訂單。

至於美國大選衝擊,林茂賢認為,這對大陸台商一定會影響,但美國不大可能馬上把對中國的關稅拉到六○%,否則沒有零件賣得進去,美國自己的物價也會高漲,應該是階段性調高關稅,所以「別人能撐得過,我們一定也可以克服,沒有問題。」他說。

但戰法最特別的,要屬智動化設備大廠廣運,該公司董事長謝清福的中國存在戰法。「我個人的做法就是,大陸縮到最小,但存在就是一種意義,然後伺機而行。」謝清福說。


▲廣運董事長謝清福(中)與蘇州台商會好友餐敘,他們普遍認定,不管誰當美國總統都一樣,中國都會走自己的路。

智動化台商採兩面戰略、伺機而行
攻歐美可拚機會、中國活路得「等」


相較於多數台商遇到客戶要求轉單到東南亞的問題,由於廣運本就是中、台、越、泰多國布局,並供就近服務的台商,所以影響相對較小。

尤其廣運台灣母公司不只打進輝達AI供應鏈、是黃仁勳的台灣隊成員之一,還搶下眾多國際半導體訂單,有望在明年營收破百億元。

但反觀廣運的中國事業,則受制於產業景氣下行衝擊,需求相對疲弱,自二○二三年起,主要都以旗下商辦出租與子公司拆遷活化資產為主,處於調整體質的沉潛期。

謝清福指出,現在中美就是將一個世界切成兩邊,等最後一個最強國出現後才會結束,但是地球一直在轉,世界也一直在變,難以預測,因此活路一定要多元化。而台灣拚歐美生意有機會,中國大陸則較辛苦,那就等機會,在這麼內捲的市場,能存活下來就一定有競爭力,不可能放棄。

此外,也有台商觀察到,現在不只大陸台商想辦法去中國化,其實陸企為了產品、服務能出海,也透過到新加坡成立企業總部轉換身分,或是購併歐美品牌做為產品出口管道,以淡化中國色彩來通吃全球市場,這也是台商能仿效的出路之一。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 2024/11月 第1930期

本文摘錄自‎

通吃中美,台商造美國最夯小家電

商業周刊

2024/11月 第19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