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企外移潮
文/曹博凱 攝影/陳盈螢 我們正在見證美中競爭的新篇章,美中脫鉤搭上中國企業出海潮,讓全球供應鏈重組反而成為中國企業的機會之窗。
美國友岸外包供應鏈,多國貿易親中 二○二二年,美國將「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定調為供應鏈政策的核心,也就是要將供應鏈外包給和美國友好、沒有地緣衝突的國家,要拉著盟友來對抗中國這個世界工廠。然而,美國的「朋友們」其實早就跟中國形影不離。美國在二○二二年中,拉著十三國啟動「印太經濟框架」(IPEF),冀望打造一條對美國相對安全的供應鏈,但其中有十國的最大貿易夥伴都是中國(見下圖)。
此外,IPEF的成員與中國主導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高度重疊,中企去到RCEP成員國享有低關稅、更開放和便捷的投資環境。所以,當美國希望企業可以從中國移動到這些重疊的國家時,其實不過是搬到中國的「後院」而已,中企要跟著過去的難度並不高。
▲中國家電龍頭海信加碼投資墨西哥,積極進軍北美市場,目前於北美已市占第2,且是市占增長最快的品牌。
製造模式變中國出口零件、海外組裝 尤其是在被譽為製造業明日之星的越南,正是適合中企大顯身手的地方。根據越南計畫投資部統計,去年截至十一月,中國對越南的直接投資幾乎翻倍,若算上香港,將高達八十三億美元,成為最大投資國,一舉超車星、日、韓三大越南過去最主要投資來源。 中企蜂擁而至,象徵的是中企在全球供應鏈角色的典範轉移。「先前的模式是在中國的工廠,從日本、韓國、台灣購買零件,然後組裝出口,」滙豐銀行首席亞洲經濟學家紐曼(Frederic Neumann)對彭博表示,「現在組裝工廠確實是搬出去了,但高價值零件卻改由中國進口。」 以中國ODM(委託設計製造)大廠華勤技術為例,據《第一財經》報導,華勤在越南的工廠主要還是負責組裝以及一些初階材料,例如充電器和包材等,而攝影機、晶片、電路板等較先進的零件,還是由中國製造再送到當地去組裝。華勤除了越南外,也在印尼、墨西哥(規畫中)、印度等美國友岸生產基地設廠。
中企的群聚效應也開始發酵,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的報告指出,去年第三季越南對美國貿易依賴度下降,對中國反而上升。 除了越南,泰國同樣也是中企積極進軍的目標之一。截至去年九月,中國對泰國的直接投資年增近一•五倍,一躍成為最大投資國;相比下,美企對泰國的投資額僅約中國的三成。 中企在這邊的目標,是要搶占泰國這個東南亞最大的新能源車製造中心以及市場,再輻射到整個東南亞市場。為了獲得泰國的新能源車政策補貼(編按:在泰國生產可減免稅費),近三年比亞迪、上汽、長城、哪吒等超過十家中國大型車廠及零件廠,紛紛砸重金在泰國建廠或擴充產能。 中企的策略是成功的,大舉進軍下,根據泰國汽車協會的統計,去年中國品牌在泰國電動車市場的市占率高達七至八成。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預估,今年中國新能源車品牌在東南亞市占率可達到六七•五%,難有其他國家品牌可以匹敵。而特斯拉在泰國雖然銷量不差,但至今未有在泰國或其他東南亞國家設廠的計畫,未來要在東南亞扳回一城恐怕不易。
輸美最佳跳板墨國,中企重兵集結 另一個戰場,是兼具美國「友岸」和「近岸」優勢的墨西哥。墨西哥跟越南可說是並列這波供應鏈重組的最大贏家。美中科技戰從二○一九年開打以來,中國占美國進口的比例逐年下滑,墨西哥占比則是不斷攀升,至去年五月已取代中國成為美國最大進口來源。 而中國企業的解讀是:墨西哥對美國越重要,墨西哥對中企也就越重要。中國對墨西哥的直接投資在二○二一年翻了一倍多,二○二二年再成長近五成。另外,根據拉丁美洲房地產研究機構SiiLA,從二○一九年到去年上半年,中企在墨西哥使用的工業用地面積翻了五倍之多。
此外,雖然中墨之間沒有簽署貿易協定,但早在二○一三年中國就將兩國外交關係升級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簽署一系列合作協議,墨西哥也長年是中國在拉丁美洲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兩國之間並不陌生。 催促中企動身的一項關鍵原因是二○二○年生效的《美墨加協定》(USMCA)。該協定提高了成員間出口關稅減免的本土製造比率,特別是汽車產品,從六二•五%提升到了七五%。所以,在電動車這個新賽道若想打進北美市場,直接在墨西哥生產是效益最高的選項。根據墨西哥市場調研公司Market Analysis的統計,二○二二年占據墨國新增工業用地的前十大公司,一半是來自中國的汽車相關企業。 但與越南狀況類似,墨西哥供應鏈一時還未完善,它的角色更像是最終的組裝廠。我國經濟部國貿署的報告指出,墨西哥許多第二階(零件廠商)和第三階(原物料廠商)的汽車供應商,所用到的零組件仍大量仰賴從亞洲進口。數據上也顯示,即便去年中國經濟復甦熄火,整體對外貿易萎縮,但對墨西哥的貿易總額反而逆勢增長六%。 墨西哥的家電產業也是中企鎖定的領域。墨國是全球家電生產重鎮,生產的家電約有八成銷往美國,冰箱在美國約有四成市占,電視則是六成。要進軍美國家電市場,墨西哥絕對是最好的跳板。
中國家電龍頭海信集團已於二○二一年斥資二億六千萬美元,於墨西哥打造家電製造園區。據《第一財經》報導,中國其他家電巨頭,包括美的集團、格力電器、長虹美菱也有在墨西哥設廠的打算。 美國對中國的科技封鎖、友岸外包政策,對中國無疑是造成打擊的,許多工廠確實離開了中國,但中國企業並沒有因此離開世界的供應鏈。中企正加速離開過度競爭的中國市場,並帶著過往的優勢,在新興的製造基地崛起搶占全球製造產能,這是台灣企業必須面對的新格局。
閱讀完整內容本文摘錄自
逼全球重組供應鏈2年 美國好友反變中國後院
商業周刊
2024/2月 第1890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