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工作,比錢更重要的事

關於工作,比錢更重要的事: 找到你的「為什麼」


計算一下,如果你一年工作50周(扣掉特休、國定假日補休)、每周工作40小時,工作40年,一輩子就工作了8萬小時。許多人一周甚至工作超過50小時,除了睡眠,這輩子耗去你最多時間與精力的事情,非工作莫屬。
對於這個占據絕大部分人生的事,人們如何看待?蓋洛普(Gallup)2020年民意調查顯示,全球平均80%勞工都無心工作(包括「得過且過」以及「抗拒工作」);在東亞,工作不開心、無法投入(engage)的比例甚至高達86%。為什麼這麼多人不喜歡工作?

《組織行為學》談到,要把人才留在組織中,必須讓員工對工作滿意。滿意度的影響因素包括工作狀態、工作待遇、企業社會責任等。如果企業沒有滿足這些基本要素,像是公平的薪酬制度、恰當的薪資福利、合理的升遷管道、安全的工作場所,員工就會心生不滿,或掛冠求去。

但是,你一定也遇過,領著不錯的薪水,公司福利也不差,卻還是「提不起勁」的人。他們(或者就是我們),缺乏的是什麼?

我們為什麼而工作? 人天生想要成就自己

這時得回到一個基本問題:驅使我們行動的原因是什麼?對於個人而言,除了養家糊口,我們為什麼要工作?真的存在「只要有意義就樂此不疲」內在源源不絕的幹勁嗎?

在1949年,威斯康辛大學心理系教授哈利.哈洛(Harry Harlow)用猴子進行學習行為實驗,發現即使沒有任何獎勵,猴群還是樂於解開籠子裡的的器械謎題。他提出以當時觀點相當新穎的解釋:行為本身就提供了樂趣。

後來學者愛德華.德西(Edward Deci)受哈洛的學說啟發,在1985年與理查德.萊恩(Richard Ryan)提出「自我決定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指出人喜歡掌控自己行動的感受,而且我們天生就有追求好奇、挑戰的傾向,滿足主動探索的內在需求,比起提供外在報酬,更能維持人的熱情。

既然如此,為什麼多數人還是對工作相當被動、甚至充滿怨言?

設計工作5大核心構面,提高員工滿意度與投入度


組織行為學家理查德.哈克曼(Richard Hackman)、格雷格.奧爾德漢姆(Greg Oldham)在1975年提出「工作特徵模型」(job characteristics model),主張任何工作都包括5個核心構面,而且這些構面能對應到3種心理狀態。如果滿足這些狀態,員工會受到激勵,提高對工作的滿意度與投入度。


▲資料來源:《組織行為學》,華泰文化

關於工作,比錢更重要的事: 找到你的「為什麼」


計算一下,如果你一年工作50周(扣掉特休、國定假日補休)、每周工作40小時,工作40年,一輩子就工作了8萬小時。許多人一周甚至工作超過50小時,除了睡眠,這輩子耗去你最多時間與精力的事情,非工作莫屬。

對於這個占據絕大部分人生的事,人們如何看待?蓋洛普(Gallup)2020年民意調查顯示,全球平均80%勞工都無心工作(包括「得過且過」以及「抗拒工作」);在東亞,工作不開心、無法投入(engage)的比例甚至高達86%。為什麼這麼多人不喜歡工作?

《組織行為學》談到,要把人才留在組織中,必須讓員工對工作滿意。滿意度的影響因素包括工作狀態、工作待遇、企業社會責任等。如果企業沒有滿足這些基本要素,像是公平的薪酬制度、恰當的薪資福利、合理的升遷管道、安全的工作場所,員工就會心生不滿,或掛冠求去。

但是,你一定也遇過,領著不錯的薪水,公司福利也不差,卻還是「提不起勁」的人。他們(或者就是我們),缺乏的是什麼?

我們為什麼而工作? 人天生想要成就自己

這時得回到一個基本問題:驅使我們行動的原因是什麼?對於個人而言,除了養家糊口,我們為什麼要工作?真的存在「只要有意義就樂此不疲」內在源源不絕的幹勁嗎?

在1949年,威斯康辛大學心理系教授哈利.哈洛(Harry Harlow)用猴子進行學習行為實驗,發現即使沒有任何獎勵,猴群還是樂於解開籠子裡的的器械謎題。他提出以當時觀點相當新穎的解釋:行為本身就提供了樂趣。

後來學者愛德華.德西(Edward Deci)受哈洛的學說啟發,在1985年與理查德.萊恩(Richard Ryan)提出「自我決定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指出人喜歡掌控自己行動的感受,而且我們天生就有追求好奇、挑戰的傾向,滿足主動探索的內在需求,比起提供外在報酬,更能維持人的熱情。

既然如此,為什麼多數人還是對工作相當被動、甚至充滿怨言?

職業還是志業?決定你的動機強弱


心理學家艾美.瑞斯尼斯基(Amy Wrzesniewski)將人對職業的看法分成3種類型:工作(job)、職業(career)、志業(calling)。視工作為「工作」,認為工作是為了溫飽、視為「職業」,則是邁向其他機會的手段、視為「志業」,認為是在實現人生意義,因此最能投入其中。


▲資料來源:《恆毅力》,天下雜誌

換言之,你我心中都存在一股強大的驅動力,等待我們去挖掘與滿足;如何不讓員工內心的火苗熄滅,甚至點燃星星之火,也是領導人必須學會的課題。



閱讀完整內容
經理人月刊第201期

本文摘錄自‎

關於工作,比錢更重要的事:找到你的「為什麼」

經理人月刊

2021/第2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