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仁勳2025十年大布局 共創「超摩爾時代」

先行者優勢建立「平台」策略,築起「輝達護城河」


輝達員工曾透露,黃仁勳不談明年趨勢,因為他一次看十年後。面對全球同業緊盯輝達的動作,黃仁勳核心策略為何?他又如何看出「超摩爾時代」,台灣供應鏈能搭上這波新商機?

文/林士蕙

2024年一整年,全球無處不談AI,而黃仁勳創立的輝達(NVIDIA)總是話題焦點。不論是中美地緣政治議題、反壟斷、AI監管,抑或是對手博通(Broadcom)的ASIC晶片崛起,常讓輝達攻占媒體大幅版面,股價波動也常牽引全球科技類股大盤上沖下洗。

「不論今天輝達市值破紀錄,還是如當年跌掉八成,我的核心理念都不會改變!」2024年3月,執行長黃仁勳曾於史丹佛商學院演講時如此表示。

然而,每天面對四面八方的挑戰,黃仁勳為何能穩步前進?2024年底,在兩個由矽谷創投人士主持的重量級Podcast《Acquired》與《Bg2》節目中,黃仁勳便深度剖析自己從創業以來,就長期堅持的平台策略。

這個策略伴著他草創公司、及早切入AI商機,如今劍指「超摩爾時代」(Hyper Moore’s Law)。

這也是外界研究黃仁勳經營策略,最常稱頌的「輝達護城河」,符合巴菲特首創「護城河」一詞時的定義:一家企業具備長期難以被同業撼動的獨特優勢。

不只賣晶片,更要打造平台

62歲的黃仁勳指出,早在創立輝達時,他就想好不只賣晶片,還要做一個「平台」公司。那是什麼?就是鎖定一個有幾十億美元的全新市場,在預估這市場成熟的十年前就先進來。人工智慧(AI)便是一個好例子。

一位輝達員工便曾私下透露,「我們老闆(黃仁勳)不講明年趨勢。他都一次看到十年後,然後再往回推到現在(2025年)要做什麼?」

為何要布局這麼早?黃仁勳認為,如果你能第一個進來,並且緊密地和生態圈裡的伙伴一起合作,開發伙伴們真正需要的產品,並不斷優化,最終就可以建立一個平台,對手幾乎很難跟你競爭。

不過,黃仁勳心中的平台策略,執行起來需要慧眼與勇氣。

2006年,輝達就是以如此思惟推出CUDA(統一計算架構)。簡單來說,CUDA最大的價值,就是讓輝達GPU可以寫入程式碼,讓晶片功能更多元。那時黃仁勳就已經發現,要發展人工智慧,讓GPU可程式化是必須的條件。

也因此,黃仁勳決定在還沒多少人看好AI的2006年,就開始經營CUDA平台,扮演拓荒者的先行角色。


▲補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常在公開活動中,提出對科技趨勢的觀察。蘇義傑 攝

即便當時外界並不看好,甚至一度讓輝達股價跌至僅剩一股1.55美元,黃仁勳仍積極與許多人工智慧領域的先驅合作,以便蒐集經驗來優化下一代產品。例如,2012年深度學習大師辛頓(Geoffrey Hinton)的「Alex Net」研究計畫,便是使用CUDA架構。此外,2018年輝達終於賣出第一台用於人工智慧的超級電腦,買家正是後來開發出ChatGPT的OpenAI。

如今,CUDA早已不僅是一種程式語言,更是一個包含各種工具和函式庫的完整生態系。許多開發團隊只要透過CUDA這個大平台的資源,就能輕鬆開發出各種各樣的AI應用。

如果其他企業想在2025年建立宛如輝達的生態系,極為困難。黃仁勳分析,因為輝達是一個包含硬體、軟體,以及數百萬使用輝達獨創計算架構「CUDA」開發者的大平台。這裡面包含多項元素:像是有容易使用的技術、完善的API(應用程式開發介面)、函式庫。另外,晶片本身性能也要優越,還有相關程式開發工具配套等。

他強調要成就這一切,不僅需要硬體與軟體工程團隊的努力,更要投入大量資源去說服、教育、協助用戶解決問題,讓他們相信這就是該走的方向。

而當輝達的客戶習慣了完善服務,以及軟硬體配套方案等,就很難為了其他廠商一、兩種優勢或低價的產品,而切斷與輝達的合作關係。


「超摩爾時代」六大創新商機

平台策略,也讓黃仁勳提早思考與布局「摩爾定律」逐漸失效後的超摩爾時代。

半導體業無人不知的摩爾定律(Moore’s Law),是由英特爾共同創辦人戈登.摩爾(Gordon Moore)於1965年提出。這個定律指的是,每隔約18到24個月,晶片中的電晶體數量會增加一倍,性能會提升,成本卻不會顯著增加。但是近年來,許多人士皆悲觀認為,由於物理技術限制,晶片中不可能塞下更多電晶體,摩爾定律注定失效。

在與矽谷創投葛斯納(Brad Gerstner)的Podcast訪談中,黃仁勳認為摩爾定律的時代即將告終,這是不爭事實。即便過去數十年,摩爾定律如同科技業的「禮物」,讓晶片效能不斷提升,但現在腳步已明顯慢了下來。

當老規矩不管用,全球所有科技業者如何在「超摩爾時代」生存?

所謂「超摩爾」,是黃仁勳由近期提出概念,指在演算法與架構創新下,未來十年運算效能將加速成長:AI晶片性能可望每年翻倍、能源需求則遞減,以加速人工智慧應用創新。

黃仁勳強調,這次的變革將不只在於晶片,而是整體。因此,像是半導體業者,不能再如過去單純關注晶片和電晶體的改善就好,要從「系統思惟」出發。

其次,黃仁勳認為,即使晶片本身效能提升幅度有限,也能透過優化資料傳輸來達到更好的效果,是突圍辦法之一。因為無論是在晶片內部或是系統內部,資料的傳輸都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能源。光是改善這一點就大有幫助。

不過正因有太多問題可改善,他認為超摩爾時代的創新商機將無處不在。

像是網路技術,就是黃仁勳點名AI時代值得投資的創新機會。他認為即便以全球網路目前相對快的速度,去下載一個數個GB的檔案,還是要花好幾個小時,已經完全不符AI時代需求。

像是OpenAI這類模型業者,團隊光是在建立或訓練大模型時,就會需要好幾百GB、甚至TB的資料。所以不能再指望摩爾定律,亟需有人設計出更棒的網路技術。

其次,各種AI大模型的開發,正啟動一個規模化的正面循環:模型參數暴增、訓練資料量增加、運算需求提高,AI功能將更強大。最後各家業者都會積極投入巨大資源,培養下一代模型。

輝達號召新一波平台革命

黃仁勳認為,隨著大模型不斷擴大,勢必要有一種全新的規模化技術,來取代摩爾定律。也就是,未來業界要將運算、網路、儲存等關鍵技術高效整合,這會是一個改善系統的巨大挑戰,但也藏著創新商機。他認為,因為數據量暴增,資料的移動與存取,將與晶片處理速度同等重要。過往不受重視的儲存技術,在超摩爾時代有機會重新崛起。

確實,黃仁勳正發起新一波革命,呼籲科技業伙伴來加入「超摩爾大平台」,就像他在CUDA時期與AI科學家的合作一樣。

或許如黃仁勳2024年6月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之前,在台大的演講中暗示,這次「AI創新風暴」,台灣正處在中心。就看國內科技軟硬體業者,能否抓住這波可改寫科技史的新商機。 閱讀完整內容
遠見雜誌2025/1月 第463期

本文摘錄自‎

黃仁勳2025十年大布局 共創「超摩爾時代」

遠見雜誌

2025/1月 第46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