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搶賺特斯拉【封面故事-天下雜誌】

橫跨三大洲,台資供應鏈大擴廠


車子變得跟iPhone一樣潮!引領特斯拉衝上全球車廠市值王、連4季獲利,現實版「鋼鐵人」馬斯克空降世界第4大富豪,不僅技術狠甩同業6年,更徹底改變人類生活。

讓一切發生的背後,台灣很關鍵。《天下》直擊長春、和大等關鍵零組件供應商正加緊擴廠,台廠已佔特斯拉供應鏈75%,電動車夢有望成真?

文—劉光瑩 編輯—曹凱婷 設計—劉鎮豪、鄭寧寧
不瘋魔,不成活」,形容四十九歲的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再貼切不過。

馬斯克究竟是誰?讓太空旅行成為日常的火箭公司SpaceX,是他創的;把太陽能結合屋瓦的SolarCity,是他的;正在加州打造地下隧道的鑽洞公司(The Boring Company)也是他的。

「有史以來最聰明的兩位CEO,一個是賈伯斯,一個是馬斯克,」廣告名人徐一鳴不掩崇拜,對特斯拉股票鑽研至深,「我買進就從未賣過,當作對特斯拉的信仰。」

全球對空污的厭惡及減碳承諾,已成電動車成長最大驅力。特斯拉革命的不只百年汽車,更凸顯全球對零碳經濟的追求。全球疫情當頭,特斯拉卻在美股橫空出世。八月,特斯拉股價衝破兩千美元。儘管在全球賣車還不到一百萬輛,市值卻突破三千八百億美元,已是豐田的兩倍,成為全球最值錢車企。


▲特斯拉的時代來了!股價暴漲,8月中,馬斯克躍升全球第4大富豪,擠下LVMH創辦人。(Getty Images)

特斯拉的魔性魅力
瘋狂馬斯克,打造車界iPhone


七月下旬財報,更引起萬眾矚目。創業十七年來,首度連續四季獲利,外界預估最快九月底納入標準普爾五百指數。

徐一鳴甚至認為,特斯拉未來的市值有可能超越蘋果,「因為它的自主研發跟垂直整合很強,不仰賴其他人代工。」

「這是特斯拉的世界,我們其他人只是跑龍套罷了,」美國投資銀行分析師艾夫斯(Dan Ives)說。

馬斯克十二歲得到第一台電腦,就靠著自學寫出遊戲,連大學生都驚豔。「他讀大英百科全書,過目不忘,我都叫他天才男孩,」馬斯克的母親梅伊在書中寫道。

他的性格衝動,愛開玩笑。

馬斯克曾在推特發文透露要讓特斯拉下市,引發股價暴跌,美國證管會認為他企圖影響股價,重罰兩千萬美元。
他愛恨分明,常跟投資人賭氣。

他曾寄了一箱短褲給放空特斯拉的對沖基金創辦人安霍恩(David Einhorn),今年更將「放空短褲」(Tesla short shorts)上架銷售,下單後要等半年。

「馬斯克要打造車界iPhone,」BBC報導寫道,「徹底改變大家對車的看法,非買不可。」

愛他也好,恨他也罷,但你不可能忽視他。這說的是特斯拉,更是馬斯克。「很多人都因為是馬斯克粉絲,而成為特斯拉車主,」宅電顧問公司執行長陳青佑說。


▲歐萊德董事長葛望平(左2)與多位主管,都愛特斯拉,今年還要把公司充電樁增加到6支。(劉國泰攝)

雙B、捷豹車主,也變「特粉」

走進桃園龍潭的綠色髮妝品牌歐萊德總部,會發現停車場有三支電動車充電樁。

因為歐萊德才三百多位員工,就有五輛特斯拉,包括創辦人葛望平、總經理蔡怡穎、副總周曉鳴與葛麗利,都是「特粉」。(見96頁)

葛望平從雙B換特斯拉的原因,除了本身對廢氣敏感,其實是一次親身體驗,讓他印象深刻。二○一六年,他到荷蘭出差,「以前阿姆斯特丹機場排班計程車,都是黑色雙B車,但這次卻全是特斯拉。」

他與同事包計程車到布魯塞爾,一路上快速、平穩,司機甚至「放手一搏」。「高速公路自動駕駛功能超強,司機甚至跟我們玩牌,」葛望平笑說。「電動車的未來已經來了,」他在兩年後購入Model S,更鼓勵其他主管跟進。

電動車盛世已到
像每個月開新車,還不用頻繁保養


一八八五年,德國工程師卡爾.賓士發明第一輛汽車。「從馬車轉換到汽車,只花了四十年,」美國前能源部長朱棣文說,百年前,馬車在紐約造成的污染,是驅動交通快速轉為汽車的主因。

如今歷史即將重演,電動車將取代排廢氣的汽車(表2)。但是談了這麼久電動車革命,為什麼這次是真的?
最主要原因是:成本。

油車保養的「五油三水」變成「一油一水」,節省可觀費用。德國電動車名人凡格明根(Hansjörg von Gemmingen)的特斯拉總里程數超過一百萬公里,五年來維修費用僅約四十五萬台幣。「五到十年內,電動車總成本(包括購車、保養、燃料與排碳)會降到與燃油車相當,」國際清潔交通委員會(ICCT)的報告指出,將有愈來愈多消費者,將電動車列為購車首選。歐萊德副總周曉鳴,開Model S剛滿一年。從台北到龍潭每天通勤的他,原本開捷豹(Jaguar),一個月油錢動輒上萬,一年碳排五噸。換成特斯拉後,碳排減八成,公司又有充電樁,省去油費和保養費。「開了兩年沒保養過,」另一位副總葛麗利也說,過去開油車,半年就得進廠一次。

「其實跟綠建築很像,」葛望平說,歐萊德總部就是一例,初期投資成本較高,但如果把生命週期省的能源都算進去,未來還可能減碳、賣碳權。他會買特斯拉,也是因電動車符合公司綠色減碳宗旨。

第二個原因:科技聯網,車子愈開愈聰明。

過去七年,特斯拉共推出約一五○次OTA(空中下載更新)升级,導入全新功能六十七次,優化使用者介面六十四次。「就像每個月開新車,」周曉鳴說,最讓他驚豔的是,一開始買車沒有行車紀錄器,後來因車主要求,直接從雲端新增功能,搭配現有車載鏡頭,不需更換硬體。
里程焦慮有解,魔術數字成真

「我常問別人:是蘋果電腦還是微軟電腦貴?」葛望平說,他後來悟出:微軟電腦價格較便宜,但更新要付錢;蘋果雖貴,卻可免費更新。「特斯拉就像蘋果,」他笑說。

第三:電池革命成真,魔術數字已達成。

馬斯克不只賣車,更要讓全世界使用低碳能源。五年前,他成立特斯拉能源,後又收購太陽能電池廠SolarCity,一七年把公司從「TeslaMotors」改名「Tesla Inc.」,宣示更大野心。特斯拉已在澳洲打造出全球最大虛擬電廠,五萬戶家庭安裝Powerwall儲能設備,現在也已進軍台灣。


▲華城電機不僅與各大車廠合作建置充電設備,也推出自有品牌EValue,圖為執行長許逸晟。(王建棟攝)

台電虛擬電廠今年七月開標,儲能電池供應商就包含特斯拉。去年在竹北生醫園區的智慧電網示範機組,得標廠商華城電機也使用特斯拉系統,打造台灣唯一非貨櫃式的戶外型儲能系統,假若停電,可供電給園區四小時。

「因為特斯拉儲能技術非常頂尖,」華城電機執行長許逸晟說,與台灣系統相比,同體積設備,特斯拉儲電量多五成。隨著電池技術進展,電動車的「里程焦慮」也將成過去式。

六月初,出現震撼全世界的數字:兩百萬。

全球第三大車用電池廠寧德時代宣布,正在開發給特斯拉的新電池,總里程數可達兩百萬公里,壽命長達十六年。比一般電池壽命翻倍、總里程增八倍,生產成本僅高不到一成。

在電動車業界有個「魔術數字」:一百美元。意味著,電動車用鋰電池成本,每度電若能降到一百美元,電動車的生命週期總成本,就會跟燃油車相當。(表4)
這個點何時來到?BBC報導認為:「已經到了。」九月二十二日,特斯拉在「電池日」,可能就會做出驚人宣布。

全球供應鏈跟著飛
特斯拉插旗德國,福斯緊張


眼看特斯拉崛起,觀望的車廠都改變了。百年歐洲車廠一開始懷疑,想看特斯拉做得如何?「這兩年他們終於醒了,」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分析師謝騄璘說。

因應減碳趨勢,各國政策鼓勵淘汰燃油車。謝騄璘說,從中國、美國到歐盟,都有積分制,要求車廠朝向節能或提高能效,生產耗油產品會得負分,未來可能被課碳稅。

專做電動車減速齒輪的和大,董事長沈國榮透露,他們的客戶早就不只特斯拉。「英國、德國品牌都有,很多客戶要送樣,」他說。特斯拉威脅在前,汽車企業不敢怠慢。里昂證券報告指出,五年後全球將有近三三○款電動車,是現在的兩倍。(表3)
全球汽車龍頭德國福斯,未來五年將斥資三百多億歐元投入電動化,打造歐洲最大電動車廠,推出二十多款全電動車,目標成為世界領導品牌。

位於柏林東南方的德國特斯拉超級工廠,佔地三百多公頃。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資深經理斯凡特(Stefan di Bitonto)曾多次帶投資人拜訪,目前施工進度並未被疫情拖慢。

有了特斯拉這條「鯰魚」,德國車廠無不加快電動車部署。「上次有新的汽車製造商在德國蓋整車廠,都不知道是哪一年的事了,」斯凡特說,有新競爭者,讓大家對未來充滿信心。

特斯拉將在德國市場佔一席之地。他說,德國十年前就定出發展方針,要成為全球電動車最大市場以及供應者,所有車廠都推出新電動車款,萬箭齊發。

去年特斯拉交車數近四十萬輛,超過前兩年總和,今年目標五十萬輛,全球需求強勁,去年發表的電動皮卡Cybertruck,接單已超過六十五萬輛。

接單接到手軟,擴廠都來不及。特斯拉上海的超級工廠年初剛投產,現在已開始擴建第二期,為明年的Model Y做準備。過往特斯拉曾遭遇生產瓶頸,連馬斯克自己都形容為「生產地獄」,如今隨著技術成熟,特斯拉已進入「生產天堂」。

當特斯拉領頭,電動車起飛已勢不可擋。和大董事長沈國榮說,許多歐洲國家二○三○年禁售燃油車,未來幾年就可觀察到油車與電車交叉。

「馬斯克提出電車取代油車,大家一開始不看好,但北歐國家積極響應,現在已是全球主流,」沈國榮說,「地球過度開發,大量污染與碳排放,該有所改變了。」

台廠準備好了!迎接十倍大未來

但台灣電動車爆發關鍵,還是充電基礎設施。目前全台僅兩千支充電樁,未來每個角落都是充電站,從咖啡店、飯店到百貨公司,吃飯逛街順便充電,不用特別跑加油站。

華城電機執行長許逸晟說,華城研究三年,投入數億開發EValue品牌,將電動車充電站結合太陽能、儲能,並串接後端金流。一六年,特斯拉找上華城做充電設備,全台灣十八座超充站,就有一半是華城做的。

今年開始,華城更要幫保時捷和賓士建置超級快充。許逸晟透露,華城預計今年要做至少五個快充站、一五○支充電樁,「未來幾年是好幾倍的成長,」他說。

改變發生,沒有台灣不行。

特斯拉供應鏈的要角,包括做減速齒輪的和大、做電池管理線束的貿聯、為了松下電池將銅箔做到最薄的長春等,都積極趕工、擴廠。(見98頁)

「特斯拉供應鏈七成五有台灣成分,」沈國榮說。而特斯拉只是切入點,台廠供應鏈看的是全球電動車市場,未來十年將至少十倍成長。

「零碳經濟絕對是未來,」葛望平問:如果一家企業跟永續環保無關,十年後還會存在嗎?特斯拉創業十七年來,今年首度連四季獲利,已為電動車拚出一條康莊大道。台灣電動車供應鏈,也已繫好安全帶、踩下電門,跟著特斯拉一飛沖天。

閱讀完整內容
天下雜誌第705期

本文摘錄自‎

台灣搶賺特斯拉

天下雜誌

2020/第7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