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闢智慧市場新賽局

開闢智慧市場新賽局


5G 建設如火如荼進行之中, 宣告萬物聯網時代來臨之時, 實現智慧日常, 前方路途還有多少蜿蜒? 而A I 與I o T 的結合, 又會為市場行銷即將帶來哪些變革?

SXSW 2019西南偏南藝術節,是每年在美國德州舉行的電影、音樂及互動式多媒體大會。除了涉及娛樂,亦關注創意科技的孵育,世界級音樂表演、大小電影首映及各方新創產業論壇在這裡交會。

IPG集團旗下體驗創意代理商Huge,便因應3月8日的國際婦女節,在SXSW會場的一角,示範推出了智慧衛生棉條販售機「HOOHA」。這台現代感十足的機器上,標示著一組電話號碼,只要拿起手機傳送文字簡訊「免費衛生棉條」至這支號碼,HOOHA就會送你一個衛生棉條。

這台機器不僅在行動端至零售端,做了IoT(物聯網)應用上的牛刀小試,背後的洞察是來自對「科技創新由男性主宰」的反思。由於男性在科技行業佔大多數,使女性缺乏決策權力,導致她們的問題和需求時常被忽略,運用古老零售技術的「投幣式衛生棉條販售機」就是其中一點。

現在在網路上購買任何商品,取貨外包裝都能保護個人隱私,但在實體店或公廁等公共場合購買私密用品,對部分消費者來說可能需要左顧右盼、考驗著個人恥力。

鑑此,HOOHA就宜除了「投幣孔」,並開闢小窗口,可以讓人檢視剩餘產品量,販售機容量,更是傳統平均的3倍。也就是說,消費者可以確認有產品剩餘後,藉由手機觸發機器,經過它拿了就走,減低急用卻沒得用的機率之外,亦試圖縮減民眾「尷尬購買期間」。

在代理商Huge的《開箱5G: 零售的下個突破》報告提到: 「5G不只是4G+1,更將世界推向『永遠在線』的連結時代。」如今許多零售商正在通過全渠道,製定消費體驗戰略。

全球首台智能衛生棉條販售機

▲ HOOHA 運用物聯網技術,示範如何藉由簡單的新科技,來改善消費者的購物體驗,背後動機更是來自對人性的洞察。

雖然現階段網路運算的限制, 阻撓了零售商的體驗優化策略,Huge的技術總裁Gela Fridman表示,5G結合IoT和AI,最終將可解鎖潛在情報,真正達到個性化行銷,使消費者參與其中。鑑此,4月號《動腦》516期以「AIoT 開闢智慧市場新賽局」為題,探討品牌將能如何運用新科技,提升客戶體驗(CX)?智慧產品又將會以何種樣貌,融入生產、生命與生活?

需要注意的是,5G基本上並不會修復任一項凋零的商業模式,或提供任何產品,而是在「營運效率」和「客戶參與」產生新的途徑。

AI行銷:CX升級

IDC 國際數據資訊預估,2019 年全球人工智慧支出將達到358 億美元,比2018 年增長44%。2022 年,AI 系統支出更將增加一倍以上,達到792 億美元。而未來在IoT 大規模覆蓋下,Adobe 亞太區數位體驗業務產品行銷策略主管岑兆佳表示,消費者在現實生活中,數位體驗的接觸點會增加,從而帶動「數據資料」及「個性化服務需求」大幅成長。

「永遠在線」,意即品牌時時刻刻都在線上為顧客服務、行銷工作未曾停歇,岑兆佳說明,在這樣的情況下,「內容」會在消費者與品牌之間不斷「即時往返」,Adobe 便曾以Experience Cloud,協助酒店品牌串接每間客房中的智慧音箱Amazon Echo,達到個人化行銷。

這使Amazon Echo 能熟稔每位會員、常客的不同個性,以及住房服務需求。除了語音,Adobe 也藉由跨渠道(如網路、App 使用行為)蒐集顧客資訊,使酒店能在顧客入住時,即時做出個性化服務。

旅宿版Alexa

▲ Amazon 與跨國酒店管理公司萬豪國際合作,推出旅宿版Alexa,在旗下品牌酒店內客房放置Echo 智慧音箱,貼身為旅客服務。

岑兆佳表示,如此一來品牌不需要等候長時間的統計,就能在短時間內產生客戶研究報表,如:「客人最常問的問題」、「客人喜歡什麼」,使顧客體驗立即做出改進。(物聯網創造哪些新的商業機會?速閱P.70「物聯商業」)

藉由「闖關/集點」兌換贈品活動,是零售、策展活動常見的行銷方式,目的是使消費者能盡可能前往不同攤位,帶動人潮的流動。這樣的方法,消費者需要拿著兌換卡到指定的地點由工作人員蓋上專屬圖章。

然而傳統形式的集點,無法整合線上,並留下有用的數據,方式簡單有效,但在OMO 的時代卻稍嫌可惜。鑑此,愛酷智能科技結合LINE@API與圖像辨識,為高雄夢時代購物中心的「愛.Sharing 2018 Milano」活動進行數位集點。

不同於以往的卡片集點,透過LINE API 的功能,夢時代將集點活動建立在LINE@生活圈帳號上,提供消費者加入LINE@,並免除領取集點卡的程序,活動可輕易分享給好友,立即進行活動。

除了增加活動擴散與參與意願,無紙化集點卡可避免傳統兌換卷破損或遺失。而結合影像辨識技術,能讓集點活動融入場景並充滿趣味,藉由圖案拍照方式進行集點,亦能免除人潮排隊與人工作業的困擾。

透過數位的方式進行集點,能在每個環節中,觀察消費者的參與狀況,並洞見活動的各項指標。最後,活動期間好友增長率為319%、封鎖率低,顯示多數為有效客群,而非是只為了參與活動,兌獎後即封鎖LINE@帳號的「無效客戶」。

該案例示範OMO 的可能性,讓線上與線下互相賦能,取得有效的客戶與數據。

AI 人工智慧技術在自動化行銷流程內,協助扮演了輔助決策的角色,能分析複雜的使用者行為。IBM 大中華區Watson 行銷方案業務總監張榮峯舉例,在行動App 上,AI 可以發現非尋常的使用行為,例如使用者頻繁點擊內容頁面空白處,便可以推測用戶可能遇到操作不順暢、當機等問題,進而提醒品牌給予改善。

像這類行為監測,在過往相當耗費人力、易被忽略,而在AI 的協助監測之下,可以挖掘問題,或找到客戶感興趣的事件。

此外,數據越來越快速的情況下,將導致廣告主的內容生產速度無法跟進,因此AI 開始協助創意性的生產作業。為了能跨渠道即時生產素材,AI 必須理解文字、多張圖片,甚至影片中每個影格中的意義。

岑兆佳舉例,一張圖片素材,AI 要能夠看懂其中重點,合適裁切出各渠道需要的版位尺寸;又或辨識影音的每張影格,製作出不同長度的素材,即時因應消費者行為變化,快速產出內容。

然而據統計,全球行銷自動化工具已超過5,000 種,行銷人在其中挑選合適工具的同時,需自行串接各大工具平台進行作業,張榮峯指出,大多DSP(Demand Side Platform 需求方平台)、DMP(Data Management Platform 數據管理平台)等行銷工具,彼此之間的銜接仍需要透過人力。

為此IBM 則提出大生態圈概念,在生態圈中不僅整合所有類型的工具,並連結至Paid Media(付費媒體)、Owned Media(自媒體)與社群媒體等端點,讓自動化行銷,能真正無縫接軌。至目前為止,IBM 已介接100 家媒體端平台。

張榮峯表示,自動化行銷分別為B2B 及B2C 的行銷模式帶來巨大的變革。過去行銷B2B產品,多仰賴業務拜訪及產品發佈會,以及客戶主動意識到某項問題必須要解決時,才會進行搜尋研究、尋找代理經銷商。

然而自動化行銷,可以解決這些層層斷點,讓行銷流程可以連續,並協助判別有效客戶,使業主跟客戶的互動更加密切。

B2C則更是有感,除了達到商品個人化行銷,也更容易提供消費民眾好的價格。張榮峯說明:「其實好的價格,是相對的!」消費者不太可能在網路上購買到絕對便宜的商品價格,好的價格是相對、比較出來的。因此對某商品感興趣的消費者,必須在對的時機點,投予對的價格,這便是自動化行銷工具可以提升行銷效率的方法。

自動化行銷工具,可為面臨數位轉型的中小企業帶來機會。例如,對於今日的雜誌媒體來說,舉辦活動是重要的營收來源之一,而IBM便曾以自動化行銷的解決方案,協助雜誌社提升活動客戶名單的精準度,增進行銷效能與活動產量。

不過張榮峯提到,仍有中小企業主,對數位的概念缺乏,新穎的行銷工具顛覆他們對傳統經營的思考模式,而公司長年累積的客戶資產,就缺乏被活化使用。(傳統農民的工作,在AIoT、大數據及自動化機械的協助下,智慧生產將為傳產帶來哪些成效?翻閱P.84「智慧農業」)


雖然自動化行銷工具,無法保證提升營收,但相較傳統媒體的廣告效果,張榮峯認為,可以讓業主在行銷上的投資成效,能夠容易被掌控。

岑兆佳表示,即使台灣許多品牌會使用AI驅動廣告,但在客戶體驗及跨渠道的應用,其步調仍稍緩慢。具市場調查機構Ascend2《超個性化策略調查總結報告》顯示,只有9% 的行銷人員,完成以AI、即時數據所打造的「超個性化行銷」策略。62% 大多數行銷人員,仍在紙上談兵或無作為。

行動數據和廣告代理商LoopMe 更指出,行銷人將19%的預算用於AI,但24%的行銷人也表示,他們無法衡量AI 的投資報酬率。對於廣告主來說,不易想像AI 及IoT 的應用,甚至沒有設定明確的商業目標,就採用了AI 卻不知其成效,而最終放棄。

智慧科技與大眾的距離

5G 的大頻寬與低延遲特性,將為人類的日常生活及生產作業,帶來新一波革命。從家中的智慧生活,走出門的智慧城市,到日常工作的智慧生產,與保障生命的智慧醫療,無不與通訊技術及AI 做連結。

「2018工業局資訊應用服務創新創業新秀選拔」斬獲銀獎的愛酷智能科技,則在Line平台上研發了醫療照護AI助理,可透過AI進行圖像辨識、自然語意理解、文字萃取等功能,進一步達成藥物影像辨識、用藥紀錄追蹤、緊急通知與多人照護的解決方案。(品牌將如何藉由5G及人工智慧,搶攻龐大的醫療照護市場?參考P.90「智慧醫療」)

談到智慧城市,張榮峯認為,必須要去思考,人在城市生活的旅程。一般人對智慧城市的思考常落在基礎建設本身,但對於城市居民來說,必須密切進入到他們生活中的每一步。而推行智慧城市的地方政府,經常僅製作暫時性的廣告,忽略思考智慧建設應如何融入市民生活;另一方面,對於第一次來到這座城市的旅人,又能否協助快速熟悉新環境,就考驗了政府做行銷的功力。

此外,5G 的大承載量,將改善區塊鏈的演算速度,促使區塊鏈未來有機會進入一般大眾的消費生活;因為「低延遲」帶來的即時性,人們將可操縱機器人,從事更精密或更危險的工作。

Accu Care 人工智慧助理

▲ Accu Care 可以協助紀錄用戶的就診與用藥資訊,即時上傳至個人帳戶;同時遠端用戶也可以提醒、督促外地的被照護者。

而IoT也更能因此發揮公共安全的維護,以往受線路牽制監視器,藉由無線連網,可使監測範圍毫無死角,不過萬物聯網也同樣引發資訊安全疑慮。一旦連網產品在製造過程中,忽視了加密技術,將更容易導致資安問題,如流行歐洲市場的兒童智慧錶,則大量遭檢驗出安全漏洞。因此去年底經濟部開始推動「物聯網資安標章」,擬定預防惡意攻擊。(翻閱P.76「智慧城市」看各大城市如何運用最新科技提出解決方案?)

一般大眾對「智慧家居」的認識,中保無限+ 整合事業本部執行長李榮貴認為,雖仍需要持續對消費者進行教育與推廣,但還缺乏推出殺手級應用,各國相關產業都在尋找更多機會。

不過,以往僅從事傳統的保全工作,「商業」與「家用」用戶數比是7:3,中興保全在逐步推出智慧家居服務後,比例便來到了6:4,提升了家庭用戶比,更吸引對新科技有興趣的消費民眾。

智慧居家安全

▲「安心」生活,是消費者重視的項目。家中設備可以透過物聯網系統,讓家庭成員可以一手掌握居家安全。

除了金字塔頂端之外,今日為能吸引中階消費能力的家庭,中保無限+ 也開始調降智慧家居的月租服務,同時開放客製化,迎合不同需求的消費者。

李榮貴表示,早期運作智慧家居,需要一個能結合(藉由線路)所有設備的系統,但結合IoT 技術後,消費者便可以任意選用單一設備,藉由無線網路進行串聯,預計在2022 年後,相關服務在全球市場均有很大成長。

5G 在台灣仍需要時間,發展成熟後,屆時連網設備會大增,其「低延遲」特性,對遠端監控將有極大貢獻,使影像監控更加即時與流暢。李榮貴說明,屆時現階段的各種感應器(Sensor),都將很可能被「即時影像」所取代。

他舉例,中保無限+ 便運用了競爭業者所沒有的IoT 技術,讓一位老闆可以遠端開啟鐵捲門,使之撤換了原有的保全設備。台灣諸多中小企業都會安裝鐵捲門,原僅推銷電子鎖的中保無限+,看到更多面向的應用,對於公司老闆來說,他不用親臨現場開門,而在臨時拜訪等情境時,可以透過影像確認訪客身份,進行遠端操縱,節省許多不便。

如果未來進一步使用大數據,近一步結合AI 與監測影像,智慧家居系統就可以分析、學習用戶行為,以提供自動化的服務。李榮貴說:「現階段其實還談不上真正的智慧,用戶仍有賴遙控方式來設定喜好。往後真正的智慧,是監測鏡頭有能力看得懂人們的日常行為習慣,藉此主動為用戶料理各種事務。」

李榮貴說,產品服務需與消費者的生活深具關連,而中保無限+ 客戶最感興趣的產品,則是訴求「安心」的產品,如火災、瓦斯警報,以及老人、幼童的安全照護設備;其次是娛樂服務,消費者對串聯熱門OTT 平台的需求,會越來越高。

不過智慧家居的產品操作,可能會讓樂齡族群感到不便,為此中保無限+ 便將操作介面結合至Line@;李榮貴解釋,比起一項品牌的App介面,不分年齡層的消費者,幾乎都熟悉了Line這項通訊軟體,以此來提升使用意願。

物聯網促使家電產品有更多新應用,但李榮貴坦言,雖然說萬物聯網,卻「不相通」,多數品牌依舊專注開發自家平台,但一般消費者家中的物品,幾乎均出自不同廠牌。

鑑此經濟部工業局方在去年提出,建構產品開發標準,現階段已有5 家家電品牌加入統一協定。由於需要投入的成本偏高,其他各大企業仍在觀望,但未來市場終究步入同套IoT 標準。

OC&C 策略顧問公司根據去年研究指出,預計在2022 年,語音購物將從20 億美元,成長至400 億美元(約新台幣1 兆2,340 億元)以上,藉由語音進行購買的三項常見商品分別是雜貨(20%),娛樂(19%)和電子(17%),其中Amazon 握有電商及語音助理Echo,有望在未來聲音市場瓜分大餅;RBC Capital Markets 也預測Amazon 將在2020 年前,從Alexa 的語音設備產出100 至110 億美元的銷售額(含括本身設備及語音購物)。

全美有13%的家庭擁有AI 智慧音箱,其中36%的家庭經常採用語音購物。而近期台灣市場,也終於開始陸續出現音箱產品,在地廠商均積極佈局,中保無限+ 也正有推出自家智慧音箱的計劃,並也做好了準備。

播客 Podcast

一詞源於「iPod 」和廣播的單字「Broadcasting」混合而成,指將音訊,甚至是影片等不限格式的文本,透過數位媒介進行傳播,閱聽眾藉由訂閱、下載等方式進行資訊接收。簡單來說,電視台之於YouTuber,就如同廣播電台之於播客,早在歐美閱聽市場便相當流行,並伴隨強大商機。

 

閱讀完整內容

動腦雜誌516期/2019.4月號

本文摘錄自‎

開闢智慧市場新賽局

動腦雜誌

2019/4月號第5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