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型人社會【封面故事-商業周刊】

台灣由集體服從「犬系」,進入追求自我「貓系」

貓型人社會


製作人●劉佩修 文●林洧楨、吳和懋 攝影●楊文財 編輯●查慧瑛 設計●ivy

貓咪帶頭衝,台灣「毛小孩」比「真小孩」多的時代即將來臨。

根據內政部與農委會數據推估,全台家貓與家犬總數,最快在二○二○年下半年,將首度超過十五歲以下孩童數;二○二一年的台灣毛小孩總數將達近三百萬隻的史上新高,比同期的孩童數多出十二萬以上。

其中,貓,是近年人氣最強、數量成長最快的毛小孩種族。

在日本,竟有「貓之日」

全球貓奴變多,背後反映少子高齡化

受到這股風潮影響,北市動保處與北市寵物商業同業公會開辦八年的毛小孩育兒先修課程,今年回應市場需求,首度開出貓奴專屬課程,報名秒殺。原本每年在南港展覽館舉辦的貓狗混合寵物用品展,明年七月也將出現台灣首次大型獨立貓展。

台灣最權威寵物雜誌《哈寵誌》根據農委會動保資訊網數字推估,台灣家貓今年達九十萬隻,雖然數量仍不及家狗,但過去八年內卻成長一九七%,成長幅度遠遠高過狗的四八%,貓商機達近兩百億元。該雜誌社長廖曉萍推估,「貓(數量)最快三到五年內,就會追上狗。」

不只台灣,全球許多國家,近年家貓成長幅度均超過家犬。

在法國,不但三成家戶都養貓,家貓數達一千三百五十萬隻,比家犬整整多出近一倍。法國人崇尚自由,法國女人的優雅與慵懶,都像喵星人。



例如,一生活躍於巴黎時尚圈的「老佛爺」──香奈兒前創意總監拉格斐(Karl Lagerfeld)曾視愛貓邱比特(Choupette)為「優雅」的代名詞,他的愛貓不但代言名牌,一年收入超過三百萬歐元,還是時尚設計的靈感來源。

在美國,雖然養狗有六千三百萬戶,仍高於養貓的四千三百萬戶,但養貓人往往同時坐擁數隻貓咪,讓美國家貓數達九千四百萬隻,比家犬多出四百多萬隻。

在日本,距今約四十年前一份調查顯示,約半數日本人討厭貓,但後來,日本人卻被貓征服了。除了把二月二十二日,諧音「娘娘娘」(日文貓叫聲)的這一天訂為「貓之日」,和歌山貴志車站的貓站長小玉,一年曾吸引逾二百三十萬人造訪,連CNN都來報導,更從二○○○年起點燃養貓熱。

日本二○○四年首次公布寵物數量統計前,就因為少子高齡化,經歷「毛小孩超過人小孩」的黃金交叉;之後家貓數也在二○一七年一舉超越家犬數,而且相對於家犬連年減少,家貓卻是穩定成長,目前規模已逼近一千萬隻。

日本的貓咪快速增長,背後是社會結構、價值觀的雙重改變。

少子高齡化下,外出遛狗需要體力,讓五十歲以上的犬飼主逐年減少。加上日本在二○○五年修正環境噪音規制法,公寓不再接納家犬的叫聲,就連新幹線也禁止大中型寵物上車,養狗的負擔越來越大。

另一方面, 寵物保險業者Anicome估計,一年養貓支出只需十七萬日圓,是養狗的一半,很適合收入驟減的退休族。加上飼料改良讓貓咪越來越長壽,不需要太大平面空間,連租屋也能飼養,都讓養貓跟上少子化、都會化的潮流。

向服從精神說再見!

犬型社會「貓型化」,主張獨立自由

日本評論家古谷經衡在二○一六年出版《希特勒為何討厭貓》一書,曾分析指出,日本的毛小孩趨勢轉變,是因為已經從戰後崇尚集體主義、服從精神的「犬型社會」,進入到現在追求自由、獨立、個性主張的「貓型社會」所導致。

日本動物攝影師岩合光昭則認為,人會被要求社會化,服從是最容易融入社會的方法,但貓卻非常重視自由,這成了貓的魅力所在,他說:「也許我們身在社會當中,也想追求貓式的自由。」

從日本主題標籤(hashtag)數量統計,也能看出這股熱潮不退,貓的主題標籤在二○一七年奪下日本臉書之冠,二○一八年在IG繼續以不同寫法,同時奪下第一、第三,與第二十二名,大勝狗的十一名。

在日本喊出Nekonomics(貓咪經濟學)的關西大學榮譽教授宮本勝浩指出,雙薪家庭以及單身的獨居者變多,對貓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貓的特性與習性,很符合現在日本的社會環境」,而且養貓數的增加,擴大了相關商品與服務,又為貓帶來更高人氣,帶動正向循環,因此他曾大膽估計貓咪在日本帶來的市場規模,超過二兆三千億日圓(約合新台幣六千五百億元)。

日本不論養貓熱潮的背景、人口發展結構,都與台灣最為相似,也最適於預測台灣這股貓熱潮的走向。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第1673期

本文摘錄自‎

貓型人社會

商業周刊

2019/第167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