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次機師罷工為何發生在華航?

3年前何煖軒平息罷工坐穩董座如今工潮卻引發「拔何」聲浪

台灣史上第一場民航機師罷工就發生在今年春節期間。

年假前,華航機師宣布罷工,讓不少計畫好利用連假搭機旅遊的民眾心惶惶,生怕連假只得一場空。

發動罷工的機師工會以「失去信任感」為由,拒絕主管勞工業務的勞動部介入,因此剛接任交通部長的林佳龍出面負責協調勞資談判。這成了他接任交長後第一個大挑戰。

頻頻出現勞資糾紛和罷工,已讓華航小股東們投下不信任票,開春後華航股價一度跌破面額。而在政治效應上,有人擔心華航董事長何煖軒的強勢會搞壞勞資關係,進而影響總統選情。也有執政黨立委點名他下台,一場「拔何」已然展開。

罷工拖愈久,何煖軒不適任的聲浪就會愈大。3年前華航空服員罷工,何煖軒說:「一切都因前資方錯估情勢。」如今這段話以乎也適用在何煖軒的身上。
◎林哲良

華航機師罷工,對何煖軒等高層的管理不滿恐怕也是導火線之一。
「如果他(何煖軒)接受我當初的建議跟工會對話,相信罷工不會發生,能獲得最好的處理。」二月九日,針對中華航空罷工事件扯上民進黨派系內部之爭,尤其是有人刻意放話「何煖軒只聽鄭文燦的」,桃園市長鄭文燦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除強調這個說法是「編故事」,也特別將他與何溝通、協調的過程攤在陽光底下。
小年夜、除夕兩方放話不斷

鄭文燦的談話無意中點出,何煖軒的態度是影響整個罷工事件走向的關鍵。值得注意的是,當二月一日華航機師工會以華航寸步不讓,召開臨時會員代表大會,決議重啟罷工之後,二月四日何煖軒一席「假設能把罷工當做提款機,之後所有人都可以用罷工來要求加錢,公司就沒完沒了」,隱約讓人感覺何的態度並未有軟化的跡象。

這還不打緊,小年夜、除夕,華航勞資雙方又透過新聞稿相互放話。二月六日,華航一則「若機師工會無視法令要求,堅持春節罷工將涉及違法,公司亦得以針對罷工期間所產生的一切損失(包含但不限於營業損失),具體要求工會及罷工會員連帶負責。」終於徹底激發了機師工會戰鬥意志,於是工會於二月八日凌晨宣布,將於二月八日六點開始罷工。

就在鄭文燦點出長榮航空已經完成協商,華航為何不能之後,二月九日罷工開始的第二天,華航的態度終於出現轉變。

華航首度在交通部召集的協商會議中,針對過勞航班增派人力(飛時疲勞管理)問題做出回應、讓步。何煖軒似乎把鄭文燦的話聽進去了,只可惜為時已晚,工會死踩著底線,除了爭權益更爭一口氣,讓華航談判人員無功而返。
強硬態度來自何煖軒的「堅持」

針對華航首度機師罷工一發不可收拾,外界普遍認為,華航最大的失策就是一開始就採取強硬的態度。

事實上,民進黨立法委員林淑芬就在臉書上直接點名何煖軒:「據我所知,何煖軒從賀陳旦部長時代,他就無法溝通了,並不是只有林佳龍部長上任才如此,最該被開除的就是他。」頗有將華航機師罷工的責任歸咎於何煖軒的意味。

然而,何煖軒的強硬態度或許並不只是為了向股東交代,守住公司的獲利,而是他心中另有「堅持」。

何煖軒不是只看重公司獲利。這一點,從華航企業工會未考慮華航去年獲利大幅衰退,仍以「華航去年營收創歷史新高,員工今年年終及調薪卻比去年少」為由上街抗議。

之後交通部長林佳龍又稱:「我也看到華航的業績很好,所以希望這些航空公司既然有賺錢,應該優先照顧基層的員工,那調薪是好事,希望能夠做到。」時隔數小時,華航馬上做出善意回應,宣布加發春節激勵獎金一萬元及調薪二%便可略知一二。

從春節激勵獎金一事可以看出,何煖軒不是完全不甩林佳龍,他依舊深黯官場文化。

但針對機師罷工一事,為何他會給人難以溝通的觀感,究竟他在堅持什麼呢?由於何煖軒認為他的發言並無助於解決罷工相關爭議,暫時不再對外發言,所以外界並無法知道他內心正真的想法。但從日前何煖軒接受本刊專訪時的談話,或許可以推敲出何煖軒的幾許心思。
初上任時的何煖軒(前左)曾批前任「錯估情勢」,不料自己也犯了同樣問題
林佳龍上任之後的首度要求,其實華航有及時做出回應。

勞資雙方恐已無情義可言

「跟員工溝通行(可以),但不能踩我的紅線,很多事情都可以談,但我的紅線絕對沒得談。在華航,我的紅線就是安全和紀律。政府的規定、民航局的規定、華航的規定,這是完全踩不得紅線的,因為踩了這些紅線一定出事。譬如說,你喝酒開飛機,還搞罷工,這些事情我怎麼能容忍?我怎麼能容忍?如果喝酒開飛機我還能夠原諒你,哪華航乾脆關門算了。」透過何煖軒所陳述的這段話,不難發現,何煖軒打從心底認為,這場機師罷工與某機師工會成員酒測未過遭公司解職有關,因他絕對不示弱。不過工會則否認要求放寬酒測標準,而是要求要經驗血等精確的酒測方式才能開除員工。

於法,華航有關機師的航程派遣,完全按照民航局現行的規定,並無違法問題。於理,華航現行的制度、做法,與歐、美、日、韓等相比,雖然比上不足但比下有餘,而且並未被民航局裁罰過有重大過失。

法理都站得住腳,剩下的就看雙方之間的情義。而何煖軒上台後,華航對員工、工會興訟頻傳,與空服員工會、機師工會關係緊張,雙方之間應早已無情義可言。

這場機師罷工的背後,不單有勞資糾紛、飛安問題,還有彼此長期累積的情緒不滿問題。事實上,工會訴求二十一項協商中的「主管票選」,就隱含著這樣的意涵。

二月十一日,華航勞資雙方進行第二次協商,華航選擇再度做出讓步,針對占近七成營收命脈的短程亞洲航線(競爭對手長榮僅占五成),明確提出:「飛行八小時以上派三人,十二小時以上派遣四人,以及凌晨的紅眼航班七小時航程派遣三人。」

原本華航內部評估這樣應該可以讓罷工順利落幕,但從協商破局的結果來看,華航高層顯然沒有摸透工會的心思,僵局仍待解決。

「為什麼會罷工?一切都因前資方錯估情勢。」一六年六月,華航空服員罷工事件落幕後,何煖軒接受電台採訪時,針對罷工的緣由,何煖軒講了這麼一段話。看來這段話如今也適用在何煖軒的身上。

何煖軒想與勞方「直球對決」

對於這一場機師罷工,何煖軒雖然早就事前做了準備,透過自家虎航與友航的支援,盡全力降低航班減少的衝擊,但當事情實際發生後,仍引發不少的民怨。

總統大選在即,罷工的政治效應會愈來愈大,罷工拖得愈久,何煖軒不適任的聲浪就會愈大。

不難理解,當華航於記者會表達「談判能全程公開直播」的訴求時,意味著何煖軒希望能與勞方「直球對決」。不管談判時間長短與結果為何,讓輿論、民意靠向自己,否則華航勞資談判拔完河後,基於社會觀感的考量,接下來恐怕就是政壇的「拔何比賽」了。

閱讀完整內容
新新聞1667期

本文摘錄自‎

台灣首次機師罷工為何發生在華航?

新新聞

2019/2月第166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