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太陽光電進度確定未達標 未來5年還有7成缺口要趕
搶救綠電跳票危機
2025年政府綠電藍圖中,占比近7成的太陽光電是重中之重。隨著2020年光電進度未達標,接下來的5年必須加速追趕。關鍵時刻,《今周刊》深入直擊台南市郊、彰化蛋鄉、嘉義魚塭等新聞現場,發現要搶救綠電跳票危機,現階段至少有四大困境待解。
製作人‧方德琳 撰文‧萬年生、李佳穎 研究員‧徐右螢
太陽光電困局,讓台灣綠能政策恐面臨跳票危機!
二○二五年是蔡英文政府主打「非核家園」的關鍵年,翻開能源轉型規畫目標,該年度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為二○%,其中太陽光電的裝置容量達二十GW(十億瓦)、以六七%占比居各綠電之冠,可說是綠能政策能否達標的關鍵要角。
進一步檢視各年度目標,二○年政府替太陽光電設立的累積建置目標是六.五GW,但依經濟部提供的最新數字,截至二○年十月底,加總屋頂型、地面型太陽光電實際累計的裝置容量為五.二GW,距離目標仍有二○%的距
困境1
限縮2公頃以下申請 業者損失3000萬不敢投資
首站台南 直擊法規變動下的受害業主
二○年七月七日,對太陽光電業者來說,絕對是個忘不了的日子。那一天,農委會公告修正「農業主管機關同意農業用地變更使用審查作業要點」,並在七月二十八日正式修正的要點中,確定
新增第七點之一。除了為自然地形或其他非農業用地所包圍、夾雜之零星農業用地,或七月三十一日前經台電核准再生能源發電設備併聯審查意見書,以及經行政院列管有案之太陽光電專案推動區域外,兩公頃以下的農地依法都不開放設置太陽光電。
由於修法採更嚴格規範,且緩衝期太短,光電業者前期投入的費用付諸流水,因此損失數百萬、數千萬甚至上億元的並不少見,市場一片哀鴻遍野,稱其為「七七事變」。
第一站,我們來到台南市,一探光電業者因法規變動的受害實錄。眼前,手機接不停的浩威能源董事長呂唐緯,正是因修法,而至少損失三千萬元的苦主。
他解釋,建置地面型的太陽光電,從一開始地主接洽到承租、土地公證、申請台電核准併聯審查,接著辦理土地變更、再到實際施工,為期最快十八個月、最慢三十六個月,而不論土地開發商或EPC(設計、採購、施工總承包商)業者,一開始就要投入資金。
「這對我們開發商是重傷,我這邊損失還沒有破億,有野心的EPC損失隨便算一定是上億元!」一公頃預付地主二十萬元訂金,加上中間人介紹費、業務人事成本與獎金,以及電機技師、審查費等,呂唐緯這樣一一細數花出去的前期開發費。
約在四年前,他因看好再生能源商機轉進太陽光電土地開發,至今全台共簽約一千多甲土地。他怎樣也沒想到政府一路力推的太陽光電政策,卻突然翻盤,公司上千萬元的前期投資,現在只能認賠。「七七事變,我們大概有一百甲土地受到影響,如果都能執行到最後,那些案子起碼可以賺到五億元左右。」
「目前台灣光電開發商,像浩威有一、二十位業務在跑的,不超過三家。」呂唐緯
“業務在公司等,也不知道要等什麼,我叫他們快去做foodpanda,還有錢可賺。——浩威能源董事長呂唐緯”
閱讀完整內容
本文摘錄自
搶救綠電跳票危機
今周刊
2021/第1254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