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影音就像數位毒品!志祺親授千萬流量密碼

熱炒情緒價值,分眾、秒殺是必須

短影音就像數位毒品!志祺親授千萬流量密碼


採訪‧撰文/隋昱嬋 攝影/蔡仁譯


Profile+ @志祺七七
頻道:志祺七七×圖文不符
成立:2016年
活躍平台:YouTube、Instagram
成績:YouTube 訂閱數130 萬、Instagram追蹤數16.2 萬
主打內容:時事評論、議題分析、新聞新知


當一個YouTube 頻道已經天天更新、7 年不間斷,還有餘力可以做多少事?志祺會告訴你:「每天能多發2 支短影音,每月額外帶來千萬流量、和15 萬至20萬元的收益。」

志祺創立的「志祺77 ×圖文不符」是台灣最知名的時事議題分析頻道,靠著365 天不斷更新的超高發片頻率,在競爭激烈的YouTube 圈殺出重圍,至今累計130 萬訂閱的規模。團隊一直都專注經營10 到15 分鐘左右的長影片,直到2020 年,YouTube 開始測試Shorts 短影音功能,成為頻道發展最關鍵的轉捩點。

當時正碰上追蹤人數60 萬的瓶頸,為了推進停滯不前的腳步,志祺看上短影音的演算法機制,高達90%是靠演算法推薦,能夠更輕易接觸陌生觀眾,加上想擴張年輕觀眾的數量,開始投入短影音製作,「我們可以說是靠著短影音,才達到現在百萬訂閱的成績。」志祺說。

不靠長片一魚多吃,「炸彈連發」留觀眾

影音起家的YouTuber 有製作概念,也有團隊支援,想做短影音相對容易,不少頻道甚至選擇更簡單的「一魚多吃法」,把長影片剪成精華短片再利用。但志祺從決定投入的那一刻起,就走上更麻煩、成本也更高的一條路——內容分流,讓每支短影音擁有自己獨立的主題,代表在日更的緊湊行程下,還得額外擠出時間企畫、拍攝、剪輯。

「短影音的觀看動機跟體驗,和長影音完全不同,要擁有完整的內容,它才會獨立活著。」志祺認為,如果只做精華片段,等於依附在原有的內容,很難帶來渴望的新訂閱者。

那內容該做什麼? 團隊經過層層剖析發現,長影音是把事件切分成幾個問題,一步步鋪陳解答,最後揭開面紗的溝通模式,至於3 秒內就可能被滑掉的短影音,觀眾沒有那麼多的時間跟你耗。

因此短影音主題最重要的是情緒價值,開場第一句話或標題直接丟出一顆炸彈,引爆觀眾的情緒:「好扯!」「太不爽了吧!」「怎麼會這樣?」例如近期一支突破147 萬次觀看的短影音,主題是一位名叫「秦、」的中國學生,標題大大的寫下:「你叫什麼名字?我叫、。」馬上激起觀眾覺得誇張又好奇的情緒反應,願意停下腳步觀看。

就算觀眾點進來了,同樣沒有太多的耐心,這時要加入高頻率回饋的剪輯技巧,1 至2 秒就丟出一個新字卡、圖片等素材,創造新的刺激,讓觀眾有新的意願繼續往下看完,「其實有點像是做數位毒品。」志祺笑著形容,靠著這些「神祕配方」,每月就能為頻道穩定帶進千萬流量。


變現難!先外包拚80 分,不重押人力

靠著短影音的置入版位,每月可以額外獲得15 萬到20萬元的業配收益,但扣掉成本,淨利潤其實非常低,甚至只有打平的程度,賺到的錢也是重新投入短影音的成本中。因為公司沒有成立短影音團隊,扣掉負責出鏡錄製的志祺,僅有一名主編負責挑選短影音的主題,其他從腳本、拍攝到剪輯工作,幾乎都採用外包形式,也因此提高人事成本,影響淨利。

志祺坦言,並沒有想要靠短影音發大財,目前市場還太初期,平台的商業模式、變現機制都不夠完善,更擔心只做短影音內容對員工們的職涯發展不利,才選擇以外包為主,先做出80 分的成果,就已經心滿意足。

「如果我想要,一天做10 支、拿下1 億次觀看,可能都不是問題,只是需要投入更多資源。」已經摸清公式,確保自己擁有90 分的實力,未來市場丟出再難的考題,也許志祺都能輕鬆破解。 閱讀完整內容
數位時代2023/10月 第353期

本文摘錄自‎

短影音就像數位毒品!志祺親授千萬流量密碼

數位時代

2023/10月 第35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