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逆襲美國5年大計

美國大選前夕,影響中國命運的「十四五」規畫重磅登場

十月二十六日,中共第十九屆五中全會於北京揭開序幕,俗稱「十四五」的中國第十四個「五年計畫」即將公布,其中,「內循環」、「第三代半導體」、「加速金融開放」等幾個政策關鍵字,已率先出籠……。

有別於往年,這是一場中國精心準備、力抗美國進逼的五年「逆襲計畫」,這場計畫的成與敗,不僅左右中國的未來命運,也將牽動中、美對峙的下一回合戰局。

撰文‧黃煒軒 研究員‧蘇柏昀
十四五規畫
正式名稱: 中國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第14個5年規畫
執行時間:2021年至2025年
目前進度: 今年5月習近平正式宣布推動「內循環」和「雙循環」
特殊地位: 面對美國步步進逼下的5年「逆襲計畫」


「未來五年,中共只要做好這些事,它大概會認為,美國就將奈何不了自己……。」 這是《紐約時報》在九月底發表的一篇評論。

這篇由曾任職中共中央黨校校刊副編審、現為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的鄧聿文執筆的文章,強調在美國總統大選後的四到五年,將是美國遏制中共全方位崛起的「戰略窗口期」;一旦錯過這五年,美方在力阻中國「挑戰其霸權」上,恐再無力回天。他為何這麼說?

「因為這段時間,正好跟中國的『十四五』規畫重疊。」鄧聿文向《今周刊》指出。

十月二十六日,中共中央第十九屆「五中全會」於北京召開,這場為期四天的會議,主要一個任務,是為未來五年中國的「國家發展藍圖」定下基調,並在二○二一年三月,經由第十三屆中國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表決通過後,成為未來五年中國發展最權威的綱領性文件。

中國第一個「五年計畫」始於一九五三年,此後每隔五年更新一次,每次的變革,都會聚焦在當時中國官方最為關注的經濟與社會問題。然而,綜觀過去的五年計畫,政策出發點多是因應自身內部發展問題,直到「十三五」,「外部壓力」在五年計畫的天秤上,才開始占有較重的分量。
至於十四五,應對外部壓力的逆襲戰略更是重中之重了。因為過去兩年,隨著美中對抗從貿易戰的關稅、演變至科技戰的半導體技術封鎖,乃至金融戰的嚴審在美中資企業等,在在讓中國政府體認到,面對美國步步進逼,「經濟長城」是如何的不堪一擊。

不堪一擊,是因為中國經濟發展被自家人評為「兩頭在外」:市場出海口高度仰賴外貿,原料也高度仰賴外援。

不堪一擊,也是因為不像坐擁無數科技專利的「優等生」美國,中國在許多高端技術、特別是半導體先進製程領域,依舊是個「局外人」。

不堪一擊,更是因為相較美國擁有全球最強勢的儲備貨幣,以及最開放的資本市場,經濟量體僅次美國的中國,人民幣在全球的流通量,卻是連前五名都排不上。

在鄧聿文眼中,這代表隨著美中冷戰趨向常態化,中國存在一系列的「短板(不足之處)」亟待克服,而十四五的核心任務,正是修補這些短板與弱項。換句話說,這一回的五年計畫,是中國企圖反制美國、進而「逆襲突破」的關鍵五年。

「補短板(中國)過去雖然已有在做,但是步調比較慢,沒有美國打壓不會提速,十四五將會加速這一進程。」熟稔中國政經發展的台灣經濟研究院六所所長吳孟道,也以此定調中國十四五的意義。

事實上,如果細看今年九月以來中國媒體、官方,乃至學界所提到的幾個十四五「關鍵字」,也都精準對接了中國在中美貿易戰、科技戰、金融戰的核心困境。

怎樣「對接」?先從一則上海九月底發布的「落戶」公告說起。

「十四五」背後3個迫切任務

在當前全球市場萎縮的外部環境下,中國必須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要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 、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8 月在安徽合肥「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

面對美國對中國高科技產業的打壓,中科院希望在這方面能做一些工作,將把美國「卡脖子」的清單變成中科院的科研任務清單進行布局,在未來十年集中全院力量,把攻堅任務做好。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9 月在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記者會談話

進一步擴大金融業開放,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金融業開放不僅引入了機構、業務、產品,增加了金融要素供給,還促進了制度規則的完善,促進了金融制度供給。這有利於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和能力,助力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10 月於上海外灘金融峰會談話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第1245期

本文摘錄自‎

習近平逆襲美國5年大計

今周刊

2020/第124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