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爆料公社變公司,26歲神祕創辦人曝光

台灣最大、傳遞訊息最靈通的臉書社團「爆料公社」,在今年八月正式設立公司。《今周刊》獨家專訪爆料公社幕後神祕創辦人,揭開其暴紅的祕密。


撰文‧勵心如

今周刊第1079期_爆料公社

爆料公社

設立日期:2017年8月1日

董事長:葉昌圳(圖)

資本額:300萬元

公司人數:6人(4名創辦人+2名工程師)

經營業務:社群平台(16個子社團社員總數近400萬人;爆料公社粉絲專頁追蹤人數約250萬人)

十八日下午三點,在台中老字號茶堂「耕讀園」,一位穿著黑T恤、略帶羞澀的大男生走進來,他就是「爆料公社」創辦人之一──葉昌圳。一九九一年出生的他,比這家茶堂都還要年輕,但創辦的「爆料公社」已經是台灣最大網路社團。


二○一七年八月十九日,台北世大運開幕儀式上,反年金改革團體現場抗議,一名加拿大選手在現場錄製的影片被網友轉貼至爆料公社,引起網路討論,之後再被主流媒體報導出來,可見爆料公社對於台灣資訊傳播的影響力。


爆料公社靠網友自主上傳內容、由社員自主管理平台,過去三年吸引超過三百萬名成員(約為台灣十分之一人口),儘管在網路上勢力龐大,但幕後經營團隊始終未露面。


四創社人 從未公開露面


直到今年八月一日,「爆料公社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記成立,登記的股東浮出枱面,成為各媒體捕捉焦點。


爆料公社的創辦人有四位,除葉昌圳外,其他都低調不露面。這次《今周刊》獨家專訪今年才二十六歲的葉昌圳,他說團隊成員皆是資訊背景出身,都有正職在身。最早創立社團的原因,是因為網路上某些人會公開貼出吸毒、尋仇、校園霸凌等反社會行為的貼文,四個人不約而同在網路上撻伐這種行為而認識,為了抵制這種負面行為,決定一起創立爆料公社。


「我們沒有想到設立公司,會吸引那麼多媒體的關注。」葉昌圳說,不少記者前往公司設立地址一探究竟,「所以我們這幾天都不太敢過去辦公室那裡,怕被拍到。」


一四年成立的臉書社團爆料公社,憑藉人人都可爆料、人人是記者的定位,建立一個大家都可以發聲的平台,透過網路傳播的特性和媒體援引進一步報導,吸引許多人加入。


原本的單一社團加上後續衍生出「爆廢公社」、「爆笑公社」等十六個子社團;一五年開闢的粉絲專頁更在三個月內就達百萬追蹤人次,現在已有近兩百五十萬人追蹤。


葉昌圳說,一開始成立的緣由,就是為了讓大家有一個平台,用人人皆狗仔的訊息提供方式,讓主流媒體代為鳴不平。「每個社員都是眼線,只要看到任何不公不義的事情,貼文上來,經主流媒體披露,政府就會看到。」葉昌圳說。


這種人人皆能發聲的形式確實奏效,每天網友自主上傳的照片、影片等發文訊息就有上千則,不少媒體報導也援引平台上的照片、行車記錄器影片等素材。葉昌圳回想,像一五年八仙塵暴事故發生時,許多網友即時發文、傳訊息,讓事故發生的訊息在第一時間傳遞給外界,甚至速度比主流媒體還要快,發揮平台意義。


爆料公社成長快速,儼然是臉書上威力強大的社群,碰上熱門話題,葉昌圳說,「有時臉書也無法抵擋百萬社員的評論及留言,社員發言太過踴躍也會使臉書偶爾當機。」像是八仙塵暴意外、鄭捷案件等重大新聞發生時,留言討論之熱都曾造成臉書當機,導致平台管理員在審核貼文時,無法即時發布訊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創辦四人組才想要建立自己的社交社群平台。


今年五月,爆料公社正式成立官方網頁,未來還要開發App應用程式。「我們成立公司的目的是為了讓民眾有發聲管道」,葉昌圳說,「後續規畫則是使這個平台永續經營。」目前爆料公社的營收來自於官方網頁上的廣告投放收入,為了管理廣告收入、支付兩名開發App的工程師薪水及設立網頁的主機費用,決定設立公司。


幹部加小編 三成是單親媽媽


「我們沒有要成為媒體。」葉昌圳堅定地說,「有人說爆料公社崛起會取代媒體,其實這是錯誤觀念。社群平台能給的只有即時資訊,但這些資訊未必完整呈現真相全貌,須靠媒體力量查證並深入報導。」


此外, 葉昌圳表示, 即使成立公司,過去平台經營的宗旨和模式都不會改變,各媒體仍可自由採用爆料的影片圖文,未來也會維持與媒體互補的關係,不會向媒體收費。


創立迄今,爆料公社充滿自動服務的精神,葉昌圳說,爆料公社的一百多位管理員、小編,都由網友自願擔任,「大家都是靠著『熱忱』持續做下去的!」特別的是,社團的幹部加上小編中,約有三分之一人是單親媽媽。


這種特殊現象,葉昌圳很有感,他透露,未來營收若是支付維繫平台的成本後,仍有結餘,計畫成立像是免費的單親家庭技職訓練班等機構,進一步回饋社會。


看來,即使這個台灣最大的「鳴不平」社團轉為公司,爆料平台的精神並未改變,與媒體維持共生關係,依舊是他們的最大目標
··· 開啟APP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第1079期_爆料公社

本文摘錄自‎

爆料公社變公司26歲神祕創辦人曝光

今周刊

2017/8月 第107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