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輪車伕之子 逆襲成台大新校長

爆冷出線,陳文章是誰?


台灣大學十月七日公布新任校長,由工學院院長陳文章出任。《天下》獨家專訪陳文章,看他如何力拚成最高學府領導者,又將如何帶領台大向前。

文—蕭歆諺 攝影—邱劍英

寓言故事裡,貓頭鷹往往是智慧與圓融的象徵,總是能氣定神閒地為其他動物伙伴提供建議。

身形不高大、不說話的時候彷彿隨時自帶笑容,陳文章今年五十九歲,給人的印象如貓頭鷹,總是親切地提供周遭親友、同事洞見。

和藹的形象容易讓人卸下心防,忘記隸屬鴞形目的貓頭鷹,也屬猛禽。

台大七日公布新任校長,相較於備受媒體關注的前代理校長郭大維與電機系教授葉丙成,陳文章爆冷出線,順利在競爭激烈的六人角逐中飛出突圍。


《小檔案》陳文章
出生/1963年
現職/台大化學工程系特聘教授、台大工學院院長
學歷/美國羅徹斯特大學化工博士
經歷/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亞洲高分子聯合學會理事長、國科會高分子學門召集人

自問:當校長能否有新做法?

回顧參選念頭,陳文章笑著說,其實原先擔心校長管中閔任期滿之後,因年紀太大並無意角逐,後來管中閔宣布提前結束任期,他陸續收到周遭同事鼓勵勸進,才參加遴選。

投入前,他自問三個問題:「做了十八年行政工作,還有熱忱與使命感嗎?」、「當校長後,能否在台大現有基礎上提出新做法?」、「校長需要犧牲家庭生活,我太太和兩個女兒同意嗎?」請教同事,問自己也問過家人,答案都是肯定的。

擔任院長期間,陳文章累積出興趣與成就感,成為他繼續挑戰校長職位的重要動力。

他自台大化工系畢業,取得美國羅徹斯特大學化工博士,在台大曾任六年高分子研究所所長、六年工學院副院長和六年工學院院長。縱覽台大教師,十八年行政經驗難望項背。

擔任行政工作期間,他為教師與學生募款的獎勵金與講座費用達五千萬,興建館舍募款約五億,展現強大募款與促進產學合作的能力,為工學院帶來諸多資源。

這些資源包括:協助募款興建鄭江樓三棟館舍,同時爭取設置特色研究中心;他也看見中生代學者不易拿到講座與資源的問題,募款提供給院級講座與傑出學者等。

照顧教師,也關注學生。他為研究生設立院長獎,由他、工學院和企業各出一些錢,鼓勵學生研究向學。由於成效頗佳,最終他也說服二十七家企業參加,募到兩百七十萬元,展現與企業互動的手腕。

「募款時要清楚讓人知道,他的錢能帶來哪些實質影響,」總結募款心法,陳文章認為,關鍵是要讓捐款者明瞭捐的錢能夠有效培育人才、貢獻社會,勾勒明確藍圖。

募款雖是自身專長,但擔任校長僅有這項能力還不夠,他期待能整合各領域與學院戰力及資源,打團體戰。他比較,過往台大各學院習慣各做各的,他期許自身能靈活一點,整合不同資源發揮優勢。

著重特色,台大要被世界記住

他舉例說明,這次候選人們皆有使命感與熱忱,從各角度提出的政見也多有洞見,未來他希望能整合這次候選人們發表的重要政見,將之轉為行動方案執行與長期校務發展策略。

帶領台大往前衝,須制定明確方向。除了眾候選人都有提到的攬才留才計劃和國際化方式,陳文章另提三項特殊做法。

首先,有別於外界多把目光放在台大總校區,他對台大六個校區都有規劃,直截了當地指明發展方向。

如台大醫學院的雲林分院,他期待和高齡長照、智慧農業、永續科技結合,與在地產業特色鏈結,推動共好。

以共好理念為起點,他希冀台大能翻轉過去過度重視研究的作風,多表揚教師的服務貢獻,如教師有重要研究貢獻時可以開記者會發表,而非只在教師有重要貢獻時才開,藉此讓大眾知道,台大不只是重視研究的學術基地,也是個能感動人心的地方。

延伸這份另類思考,他進一步指出,過去爭取世界排名的做法可以做調整。

陳文章強調,排名固然重要,能幫助檢視台大不足之處,但比起排名,他更期望讓台大成為一所各院系都有鮮明特色與專長的學校。

一如想到瑞士,會讓人直覺地聯想它們的鐘錶表現出色。「台大要往上爬,不是看冰冷的數字,而是要抬出能讓大家驕傲的特色研究,」陳文章說。

台大能否重返高教龍頭地位?

但陳文章順利出線,可能很難開心太久,他尚有諸多挑戰要面對、期待要回應。

台大學生會會長孫語謙與台大研究生協會副會長高鉦詠指出,除了校內修課資源不足與宿舍老舊等學生認為最迫切的具體問題待解決,台大作為台灣高教龍頭應負起更多貢獻社會的責任,應多思考利他而非利己,帶領學生思考知識份子的職責,而非只是側重研究面向。

「台大是領導者,應展現突破現實困境的勇氣,」長期關注高教發展的元智大學校長廖慶榮同樣表示,台大必須意識到自己身負的領導功能,引領眾大學挑戰教育部與法規,爭取管制鬆綁。

另外,他也期許台大應向哈佛大學看齊,向優秀校友借力,建立完善捐贈制度,充實辦學經費,避免領太多政府經費而受制於人,強化國際化表現;也要在近年受到的各種政治風波與質疑中,重塑台大的正面形象。
車伕之子,領一次獎改變一生

眼前挑戰眾多,並非陳文章第一次面對。父親是三輪車伕的他,從小就懂得如何在逆境中咬牙前行,等待柳暗花明。

他來自貧困家庭,三歲搬到台南新營廟口,父親僅有小學畢業,日治時期騎三輪車維生,母親也不識字。

在這樣的家庭中成長,少了親人啟發學習之路,他原先對念書並無多大興趣,直到一次上台領獎的經驗,誤打誤撞地扭轉了他的人生。

「國中一年級第二次月考,我考了全校第五,上台領獎好高興,」憶起這段往事,陳文章歷歷在目。

從那次經驗他才知曉,原來一個來自貧困家庭的學生也可以得到掌聲。自此用功讀書,順利考上台南一中。

但學海如江湖,一步一擂台。陳文章考上南一中和台大化工,周遭強者同學環伺,成績不突出的他常感挫折,大學前三個學期都有補考紀錄。

「很感動的是,老師跟同學都會鼓勵我,」陳文章欣慰地說,還好彼時老師與同學如貴人,不時給他關懷。讀書雖難,但有了他人善意,好像就不那麼難了。


▲台大曾在《經濟學人》上刊登廣告,徵求校長人選。最終九位候選人都來自校內,被視為本次遴選較可惜之處。(田孟心攝)

曾沒學校要他,相信柳暗花明

到美國求學亦是,英語口語表達不好的他,和指導教授互動總如隔層膜,處處碰壁。

直到一次聚會偶然認識美國友人Jean,助他扭轉困境。Jean待陳文章一如自家人,常邀請他到家裡吃飯聊天,給他許多溫暖。

溫暖如燃料,推動陳文章向前。他的口語表達逐漸精進,也改善與指導教授的關係,最後順利畢業。自此,他養成一套柳暗花明的哲學,相信度過困難,後面總有好事發生。

然而,帶著一身武藝自美國返台,陳文章四處求職卻碰壁,可能因研究領域不合,連許多名不見經傳的學校,他都未能成功申請,取得教職。

抱著柳暗花明的哲學,陳文章轉念將求職路途視為學習之旅,最後幸運在一九九六年取得台大與清華大學的教職,他也常以這段經歷鼓勵學生。

面對台大的未來,他抱持同樣態度。「台大是老學校,有困難和包袱沒錯,但台大一定可以再往上衝,我一直都有信心,」陳文章說。

陳文章位於鄭江樓的辦公室裡,座位後方恰巧放著另一猛禽,是來自日本山形縣的老鷹木雕。這隻老鷹並非棲枝而息,而是昂首高飛。

他此次跌破眾人眼鏡爆冷出線,未來能否繼續帶領台大飛出新氣象,值得關注。 閱讀完整內容
天下雜誌2022/10月 第759期

本文摘錄自‎

三輪車伕之子 逆襲成台大新校長

天下雜誌

2022/10月 第75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