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廠交11文件、歇業只需1張紙 科慕關廠涉污染揭3漏洞

文/侯良儒 攝影/楊文財

究竟,政府有沒有一套機制能夠避免業者恣意關廠、把污染留台灣呢?答案是,還沒有。

為了追查屬高污染產業的科慕,為什麼沒有做土壤污染檢測,就能撤銷工廠登記?我們前進桃園經發局、經濟部產發署,意外發現三個體制的重大荒謬。

漏洞》不用土污檢測報告就能歇業
50年來,政府仍為業者大開方便之門


第一個荒謬是,在台灣,興建一座新廠,業者必須繳交十一項文件、甚至花數年做環評,但是,關閉一座工廠,你只要到地方經發局,填一張工廠歇業申請書,甚至不用出具上述的土壤污染檢測報告,就能在七至十天拿到歇業證明。

這個漏洞,某種程度是法規所致。因為,當業者申請工廠歇業,經發局公務員是依《工廠輔導法》、而非《土污法》辦理,但前者沒有規定關廠要做土污檢測,「我們必須依法行政,否則將來打行政訴訟一定輸。」一名經發局官員說。

而這,也帶出了第二個荒謬。現在,你只要下載任何一個縣市政府的工廠歇業申請書,就會發現,上面有一個可以勾選的切結但書,大意是,如果你願意接受最多七十五萬元罰款,就可以先註銷工廠,而不用當場出具土污檢測報告。


▲業者關廠不用出具土壤污染報告的體制,讓地方環保局只能事後補破網。圖為桃園環保局今年1月追查水污染的現場。桃園市環保局提供

很難想像,台灣過去五十年來,走過台鹼安順廠、RCA(美國無線電),這些隱匿污染的關廠案,迄今仍為業者大開方便之門。以一九九四年遭揭發的RCA污染案為例,當時就是外商隱匿污染,就勢如破竹的關廠、賣地、出走台灣,受傷的土地、地下水、工殤者,到現在都還在整治與等待賠償。時至今日,業者辦理關廠時,有沒有污染土壤,居然可以不說、不用先交檢測報告。

「過去你(指外商)用我們台灣的土地跟人民,現在你打算關廠,先檢查你有沒有污染,再讓你關廠,是很合理的要求,」RCA案義務辯護律師林永頌說,「就像房客退房前,房東都會先檢查房間有沒有恢復原狀。」

第三個荒謬,則是政府的各行其事。在科慕案裡,經發局、環保局、勞動局,猶如三駕馬車,像勞動局得知科慕將大量裁員,卻沒有意識這是一家製程複雜、原料甚至是毒性氣體的化工廠,就讓對方恣意裁員,也沒有通知環保局。

同樣的,經發局面對科慕登門辦工廠歇業,也沒有第一時間與環保局確認,這名業者到底有沒有做土壤污染檢測,就輕易讓對方撤銷工廠登記證。

那麼,問題該怎麼解呢?

這天,我們來到桃園市政府,穿著招牌白襯衫的副市長蘇俊賓,兩個月前,接下科慕關廠案的跨局處主持人。談到這起關廠案的政府角色,他畫了三個圓,象徵三個公務機關,他說,如果機關之間的分工太過「清晰」,三個圓就會沒交集,想鑽漏洞的業者,就會從圓與圓之間找縫隙鑽。
解方》機關之間應該多為對方做一點
企業拚永續,須持續到關廠那一天


「這該怎麼樣解決呢?其實很簡單,就是你的邊界就不能那麼清晰,」蘇俊賓說,要解決各自為政,就是讓機關之間「為對方多做一點」,並且透過地方自治條例,規定相關的行政流程。

經過科慕案後,未來,如果還有業者申請關廠,經發局將在當天同步聯繫環保局,確認業者是否做土壤污染調查,而在得到答案前,將扣住其撤廠許可。

針對科慕目前的狀況,他則從業者最在意的土地下手。他說,既然業者關廠最終是要賣地,為了確保對方把污染的土地還原,市府將透過地政局,在土地謄本裡標注該地曾遭污染、且整治未完成,善意「提醒」未來買家,而這,也會讓業者擔心土地賣不出去,而更願意投入資源解決污染。


▲本身是環工博士的桃園副市長蘇俊賓,用各種流程圖一一解析為何政府機關之間邊界分得太清楚,反而不是好事。

他說,科慕案給市府的學習是,關廠比建廠更困難、更須注意。尤其,當一名業者決定關廠,「它的狀況是不穩定,這種情況下,為了節省成本,它會把原本的管理階層、對工廠最了解的人資遣。」各種工安與環保意外,就由此而生。

「廠商在賺錢的時候,就會拚命宣傳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跟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等到他們要賣地或退場的時候,ESG跟SDGs就都不見了!」蘇俊賓這番感嘆,也提醒所有企業,永續,不只展現在公司營運時,即便走入關廠,妥善解決人跟土地的問題,才稱得上是一家永續的企業。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 2024/3月 第1897期

本文摘錄自‎

建廠交11文件、歇業只需1張紙 科慕關廠涉污染揭3漏洞

商業周刊

2024/3月 第189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