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重仁閃電切割兒子的公司,理由是這個

「董事會失靈管理亂象層出,徐重仁辭任資廚董事長」。

四月十日晚間,全聯實業總裁徐重仁發出四百六十字聲明,決定離開四個月前接下的資廚(iCHEF)設於開曼群島的控股公司董事長一職,理由,說得很重。

去年底,剛接任董座力挺

大讚團隊「很努力、有機會成功」


今年一月,徐重仁接受本刊專訪時,這樣稱許資廚的經營團隊:「很努力的年輕人,很認真,只要持續專注一定有機會成功。」

時隔三個月,他的評語變成:「橫斷獨行」、「管理亂象層出」與「傷害股東權益」。

商業周刊 第1535期

資廚,是徐重仁之子徐安昇於二○一二年和吳佳駿、程開佑和何明政一同創辦的公司,產品為專為小餐廳打造的POS(端點銷售系統)系統,以iPad為載具,讓餐廳可以透過其點餐和結帳。五年來已累積二千二百名以上的餐廳主客戶,其中不乏永和世界豆漿大王、東河包子等知名餐飲店,資廚同時經營台灣規模最大的線下餐廳老闆社群。

徐重仁的背書,讓全聯董事長林敏雄也投資一百五十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四千六百萬元),而徐重仁也親自跳下來,跟著經營團隊南來北往站台,初期每週至少跟程開佑和吳佳駿等人開一次會,去年十二月其還接手徐安昇的股權,擔任無給職董事長。

年紀大程開佑等人一倍以上的徐重仁,願意幫助年輕新創,是美事一件。任誰都沒想到,短短四個月內,雙方竟決裂至此。

更令人不解的是,流通業教父為何會對一家年營收僅六千多萬、經營團隊平均年齡不過三十出頭的新創團隊,說出如此重話。這是他第一家投資的新創公司,但現在,其切割態度明顯,擺明撒手不管,要創辦團隊自力更生。

那天,董事會開始半小時……

三成員工同寄Email,喊換經營團隊


場景,回到四月十日的資廚董事會。四月十日下午三點,徐重仁和林敏雄在董事會的代表王勇智,走入資廚位於信義區去年才落成的新辦公室,出席每月一次的董事會。

董事會開始的前半小時,氣氛一如往昔,執行長程開佑在台上例行簡報營運狀況,結束後,程問大家有沒有問題。一位董事卻舉起了手:「這個Email是怎麼回事?要不要先提出討論?」

原來,就在董事會舉辦的同時,二十一名資廚員工寄出了連署聲明信到董事信箱,其他董事聽到後,立刻檢查自己的手機發現,信件指控:「程開佑和吳佳駿的自傲與獨裁,導致團隊必須接受不周全的決策。」大家希望董事會撤換執行長程開佑和營運長吳佳駿。

面對近三成員工在背後密謀投下不信任票,兩人一陣錯愕。一名董事還原當時:大家先請兩人離場,舉行閉門董事會議。會中,徐重仁表明要辭職,不顧法人投資人的強力慰留,膠著一小時後,徐重仁仍起身和眾人握手離開會議室。

一個小時內,他就擬定辭職聲明稿發給媒體,毫不留戀。

「我不能把我的名聲賭在這個地方(資廚),到時候沒有改善的時候,我要負起這個責任,我承擔不起。」徐重仁說。

商業周刊 第1535期

不到一小時,徐重仁決定走人

對財務沒共識,「他們覺得錢容易拿」


徐重仁為何如此憤怒,資廚到底哪裡出問題?

消息一出,新創圈反應兩極,挺資廚經營團隊的,如聖洋科技創辦人邱繼弘便表示,「創業者有的是熱情,投資人看的只有賺不賺錢。」但也有資廚客戶在臉書社群上直批:有感受到資廚業務對新舊客戶大小眼。

論商業模式,iCHEF應沒太大問題。「資廚是很能接台灣地氣的新創,台灣有很多小家庭餐飲店,iCHEF的服務可幫他們解決問題。」政大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教授李仁芳說。

徐重仁認為,關鍵出在,經營團隊屢勸不聽的心態。

徐重仁指稱,他接任董事長四個月以來發現,資廚的虧損金額超過其營業額,且自從拿到A輪約一億七千萬的資金後,開支大增,錢沒有花在刀口上,「A輪資金進來之後,他們覺得錢很容易拿得到……就沒有節制的去花費……,」徐重仁說。

王勇智指出,在公司尚未獲利的情況下,經營團隊出差常搭乘菁英艙,且要求將財務核決權限從十萬提高到一百萬,一百萬以上的支出才須經徐重仁簽核,以下則由執行長簽核即可。

徐重仁則認為:資廚的業績表現不如其預期,不應過度開銷,因此堅持應將財務核決權限維持在十萬,最後雙方決議三十萬。「需要錢沒有問題,可是花錢的方法是問題,花錢要花到刀口上,你明明可以坐經濟艙去,為什麼要坐商務艙?」王勇智說。

商業周刊 第1535期

當天深夜,執行長回應變局

面對價值觀裂痕:都是我們的錯


對此,程開佑回應,出差艙等已聽取徐重仁建議,做出改善,而去年資廚出現較大虧損是事實,開支提高乃因團隊擴張和拓展海外市場。董事之一的之初創投董事代表詹德弘認為,徐、程雙方對於經營效率和未來投資報酬率的期待,確實沒有溝通好。

雙方的歧異不僅於成本,還在於南轅北轍的價值觀。零售通路業出身的徐重仁,如日式企業般,重視細節流程,先求好,才做大。這群網路創業團隊,信仰最大網路商店亞馬遜(Amazon)的經營邏輯,先求快速圈地做大,再實踐獲利。

比如,徐重仁認為,資廚在國內市場還未站穩腳步,就急著進軍東南亞,甚至還要做生鮮食材電商以及大數據,忽略產品本身的品質和客戶服務,是不踏實的做法,過於躁進。

「我們在董事會上反映的時候,團隊的反應會讓我們覺得說,欸我們是傳產,所以好像要把他們導向傳產。」與父親一同受訪的徐安昇說。

但對創業團隊而言,要南進還是固守本地市場本就是抉擇,如另一家新創團隊EZTABLE就選擇把重點轉移到東南亞市場。但程開佑也坦言:「去年對於台灣市場的關注真的是不足,花太多資源在新進功能的開發。」

雙方的思考矛盾點不少,面對徐重仁重批,程開佑於十日深夜接到記者電話時表示,「心情非常沉重,會發生這件事情都是我們的錯。」今年將會以實現獨立現金流為目標,停止擴編團隊,更謹慎的做決策。

徐安昇指出,資廚的現金只夠撐到六月,但程開佑和詹德弘卻澄清,這並非事實,程開佑說:「(資廚)每個月的現金流掌握度很高,我們的財務狀況至少到明年不會有問題。」

現有團隊會被撤換嗎?

關鍵兩票傾向再給他們機會


至於這群經營團隊會否被換掉?由於其股權各有三分之一(見第三十四頁圖),如今,資廚董事會儼然形成兩派:以中華開發和之初創投為代表的董事,將是關鍵票,而後者目前是傾向再給經營團隊機會。

「我們會繼續支持資廚,包括他的股東和經營團隊。」詹德弘說。

投資人不滿創業團隊時有所聞,然而,多選擇低調退出轉讓股權的方式,「今天結果搞成這樣,IR(投資人關係管理)能力絕對是有問題的。」詹德弘說。

這次事件會鬧這麼大,確實還有一個不利因素:投資人與創業團隊間灰色的界線(Boundary)。

在創投界一直都有爭議。新創公司該不該讓投資人做為決策者?贊成者認為,創業團隊有創意,但不懂營運,讓資深且有經驗的投資者主事,才能保障股東利益,不會太快燒光錢;反對者認為:這將抹殺創業精神,因為創辦團隊離第一線最近,更該主導決策,若讓投資者主事,可能因注重短期利益,而喪失長期機會。

兩種身分,各自有出發點。然而,徐重仁是關鍵投資人,他,也是創辦團隊之一徐安昇的父親。

當初,資廚因為有徐重仁背書,才會迅速被市場看到。身為資廚的「神主牌」,徐重仁的角色介入越來越深,他從投資人,到去年底成為董事長,代表董事會監督四個創辦人。

然而,「一個老爸當董事長,下面四個人有一個是他兒子, 這個權力結構就是錯的,」 一位不願具名的商學院教授說。

老爸董事長,助力或阻力?

決策難被接受,易被解讀為兒子出頭


哈佛商學院教授魏瑟曼(Noam Wasserman)在《創始人困境》就直指,六五%的新創企業失敗,是因為創業團隊之間的不穩定性。兩人合作都會吵架,更何況四人要合作。然而,徐重仁為父,也身為監督者,一旦四人出現決策衝突時,他的決定要被虛心接受就很不易,甚至可能被解讀是為兒子出頭。

從二○一五年開始,徐安昇確實較少公開露面代表資廚發言,徐安昇說:「對於科技新創,我沒有什麼概念,我在決策感到資訊不對稱,無法控制他們(吳佳駿等人),後來也覺得很緊張。」

在父子共同接受採訪的現場,徐重仁說:「我看報導好像是說,只有他們兩個人(程、吳)去創辦這家公司的感覺,」話畢,他又轉頭對徐安昇說:「你不覺得嗎?」

徐安昇在當場,切割著他和其他三名創辦人之間的關係,「團隊在外面行銷三不五時,都還是會提到總裁我們這邊。我們還是要讓大家知道說,其實他們現在目前這些所作所為,是跟我們不一樣的。」

商業周刊 第1535期

一旦信任基礎消失,大家因為立場而出現的價值觀差異,就被無限放大,難以善了。這導致今日徐重仁會下重手,辭掉董事長一職外,還在聲明直指:「公司溝通窒礙難行,產生裂痕與不信任感,進而陷入營運危機。」

這樣的案例,不會是最後一例,這是一門很難修,但台灣必須修的一堂課。

現在的台灣全體上市公司的約當現金,逼近新台幣六兆元。傳統企業將金流與經驗,流往新創企業養成,絕對值得鼓勵。有新方向,才有未來。

然而, 股權結構如何設計, 資金該怎麼找, 是科學;人的磨合,卻是藝術。成與敗之間,說來複雜,也能很簡單,關鍵點只在於,大家面臨巨大歧異時,內心的出發點是什麼?是名聲,是私利,是意氣,是抗拒未知,還是企業長期發展?

有一段論述,很讓人印象深刻。王勇智在受訪時說,董事會時,創辦人之一的吳佳駿,總急著打斷董事的發言,「用一種要教育大家的口吻。」彷彿擔心傳產出身的林敏雄與徐重仁,要把大家帶回到傳產老路上。

不同立場的人,總忙著說服對方,忙著指控對方不聽勸告,這多像現在在台灣不同企業常發生的場景。然而,新舊交軌,最美妙的結果不該是,互相聆聽、找到一加一大於二的可能? 即使理念不同,也可好聚好散。

資廚的案子,與其說讓我們看到合作的難度,不如說,它讓我們看到,對話,何其不易…閱讀更多

商業周刊 第1535期

本文摘錄自‎

「我不能賭上名聲」徐重仁為何閃電切割兒子的公司?

商業周刊

2017/4月 第15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