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南海衝突升溫 美中競逐西太平洋主導權
二○二三年是世界局勢極為不平靜的一年,除了尚未止歇的烏俄戰爭及新爆發的以巴衝突,更有葉門反政府武裝組織胡塞運動為了支持哈馬斯而多次攻擊以色列和穿越紅海的商船而引發的國際危機,讓主導世界政局已久的歐美國家措手不及。然而在傳統的衝突區,局勢也未見降溫。
文/陳建維
除了已經爆發軍事或武裝衝突的區域,對於傳統的火藥庫、尤其是西太平洋地區來說也是相當不平靜的一年。一者北韓持續發展軍武伺機揮軍南韓,二者適逢台灣大選,中國大陸對台持續施壓、台海衝突升溫,三者中國大陸與菲律賓圍繞南海島嶼主權在海上對峙頻繁、雙邊關係急轉直下,而這一切背後也都隱含美中競逐西太平洋主導權的影子。
台灣大選結果出爐
美國兩手策略台海前景難以樂觀
一月十三日,由民進黨所提名的賴清德及蕭美琴打破「八年魔咒」,順利以四十‧ ○五%的微弱優勢贏得勝選,選前已多次質疑賴清德台獨立場的北京當局,隨即透過國台辦以尚有六成選民不能認同賴清德的觀點表達立場,雖然賴清德在當選感言中說明將以「不卑不亢,維持現狀」的態度來維持台海和平,但北京顯然不予理會,更在隨後以諾魯對台斷交給民進黨政府下馬威,可見雖然軍事衝突暫時不會升溫,但台灣恐將面臨極限施壓。
被民進黨奉為神主牌的美國,顯然也擔心未來的賴清德政府做出爆走舉動,第一時間美國總統拜登先以「不支持台獨」回應賴清德的當選,隨後國務卿布林肯在正式聲明中再次表明美國將致力維持台海和平穩定,並在符合美國基於《台灣關係法》、三個聯合公報及六項保證的「一中政策」下,促進對台長期的非官方關係。看似對民進黨踩剎車,美國卻又在近期前後批准對台「迅安系統作業維持」、「戰術數據鏈路暨聯戰指管系統」共約六億美元的軍售,以台灣作為圍堵中國大陸衝出第一島鏈的防衛點目標仍相當明確。
中菲坐上談判桌
南海看似降溫實則風起雲湧
二○二三年十月廿二日,中國大陸一艘海警船和一艘民兵漁船,分別與菲律賓一艘補給船和一艘海巡船在仁愛暗沙(菲稱愛尤銀礁,中國大陸稱仁愛礁)附近發生兩起海上對抗事件,甚至發生碰撞,堪稱近年雙方來最嚴重的海上衝突,該起事件也可說是「對抗以上、戰爭未滿」,帶有威脅性的「灰帶行動」,中方指控菲船侵犯主權,菲方則駁斥中方危險攔截。
事件發生後南海緊張局勢再度引發關注,不同於對台海爭端的態度,原先號稱「尊重國際法公約」的美國由總統拜登在衝突發生後在與澳洲總理阿爾巴尼斯的共同記者會上,明確表示「美國軍方已準備好代表菲律賓與擁有核武器的中國大陸作戰」。
美國會對南海問題如此強硬,一者是美菲之間有「美菲共同防禦條約」,二者是去年二月菲律賓同意在「加強防衛合作協議」機制下,多提供四個基地給美軍使用,而南海更是連接印度―太平洋地區的重要區域,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美國當然必須堅守。
一月十七日,中國大陸外交部部長助理農融與菲律賓外交部副部長拉扎羅終於在上海共同召開「中菲南海問題雙邊磋商機制會議」。雙方出席會議的代表包含國防、外交、環境、交通運輸、農業及海警等部門。會中雙方同意未來應透過外交協商,管控雙方的分歧並處理好海上緊急事態,尤其是仁愛暗沙(仁愛礁)目前的緊張局勢。
核心問題不同
台海風險管控更顯重要
隔著台海及南海,看似美中尚無直接衝突機會,但對於中國大陸而言,台海及南海均是涉及統一及領土的「主權」問題,對美國來說則是利益上的「霸權」問題。對於台灣及菲律賓來說,同樣面對雙「權」碰撞的三角習題。但從台灣的角度切入,台海問題的複雜性絕對遠高於南海問題,中菲衝突是在外交層面,兩岸的爭端卻被中國大陸視為內部問題,且菲律賓也不存在踩紅線(台獨)的問題,如何妥善平衡美、中、台之間的三邊關係及競合問題,絕對不是一句「親美抗中」就可以解決,如何有效管理台海風險,屬於賴清德政府乃至於台灣民眾的挑戰,正要開始。
閱讀完整內容
本文摘錄自
從核心問題看台海衝突 與南海爭端的未來發展
卓越雜誌
2024/2月 第454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