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談判倒數交手關鍵解讀

川普請出鷹派大老 逼中方做出「有感」改革


中美貿易談判倒數 交手關鍵解讀


中美貿易戰三月一日休兵期限將至,雙方都朝最終簽訂協議的和解方向努力,除了談判八大議題外,攸關台商利益的《外商投資法》如何制定,也是重要看點。
Profile 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右)

出生:1947年
現職:美國貿易代表
經歷:律師、美國副貿易代表
學歷:喬治城大學法學博士
家庭:已婚,育有1 子1 女

中美貿易談判進入最後倒數時刻,各種利多、利空的訊息交雜,在三月一日的大限之前,不斷對金融市場與所有企業經營者帶來三溫暖般、忽冷忽熱的衝擊。

美國代表團從二月十一日起前往北京進行長達五天的談判,由副貿易代表格瑞斯(Jeffrey Gerrish)起頭。三天之後,美方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和財政部部長穆欽(Steven Mnuchin)將飛到北京,再與中方首席代表、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會談。

美方派出了較上次談判兩倍的人員、一整個禮拜的時間,將是中美貿易談判最終成敗的決戰。

關鍵一:老將最後一戰休兵「硬期限」可能變軟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今年已高齡七十一歲,二○一七年重出江湖,獲得川普總統提名擔任美國貿易代表,將中美貿易談判視為人生最後一戰。

另外, 面臨美國主導的「全球5G大圍堵」的華為,在農曆年期間,獲得德國商務部與泰國政府的支持,則為華為與中國取得了一次重大的勝利。

中美兩國劍拔弩張的氣氛正在改善中,雙方都朝向最終簽訂協議的和解方向努力。
春節長假前夕,劉鶴前往華盛頓談判,劉鶴宣讀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親筆信函,提到希望中美雙方能「各退一步」,在三月一日限期前達成協議。鷹派的《環球時報》刊出中國前任商務部副部長魏建國一文指出,美方一改過去咄咄逼人的態度,「是中美經貿磋商開始以來氣氛最好的一次」。
二月五日, 川普的國情咨文也傳達了正面訊息。川普說:「我很尊重習近平主席,我們正在與中國協商一項新的貿易協議。」雖然傳出三月一日前,兩人可能不會見面,一度引發道瓊指數大跌超過兩百點,不過市場隨後解讀,雙方達成協議不一定要川習會,只要兩人通電話即可。

二月八日, 美國商業新聞網CNBC的資深記者發了一篇獨家,引述白宮高層官員的暗示:「三月一日這個日期還是有效,但只是現在,它有可能在兩國領袖電話交談後改變。」暗示了美方可能在三月一日後設定觀察期,保留「隨時可以祭出懲罰性關稅」的選項,來確保新協議能夠執行。也就是說,三月一日的「硬期限」可能變軟。

關鍵二:聚焦八大議題卡在如何具體落實承諾

中美貿易協議的具體內容,從白宮陸續發布的訊息,大致可以歸納出「八大議題」。最根本的,是沒有爭議的「減少貿易逆差」,劉鶴也公開對外承諾,要多買五百萬噸的美國黃豆,對於減少貿易逆差的金額,甚至有將「累計一兆兩千億美元」逐步彌平的說法。

至於,中國如何將一兆兩千億美元「還給美國」,恐怕就是協議最戲劇化的部分了。

除了大量購買美國產品之外,雙方談判的重點、也就是不斷被美方提及的「結構性改革」。包括一、對知識財產權的具體保護;二、終止使用強迫美國企業轉讓技術來換取中國市場的手法;三、中國不再使用大量政府補貼協助國企「低價搶市」的行為;四、降低中國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五、終止網路盜竊外國企業商業機密;六、外資企業公平對待原則;七、人民幣匯率及減少貿易逆差等。

眾所周知, 中方對於這些談判重點,都採取低姿態、同意的策略,卻卡在「如何具體落實承諾」,雙邊協議如果出現違約,走世界貿易組織(WTO)程序遷延時日,並不是有效的懲罰工具;中美雙方雖然可以建立仲裁機制,但是要雙方派代表來執行督導,邏輯上並不可行。最終,最有效的武器,還是美國單方的懲罰性關稅,這也是CNBC報導所說的,三月一日後,美方不會放棄懲罰性關稅手段的真正意圖。
另外,三月一日硬期限變軟還有一種機率,就是雙方已經達成具體協議的綱要,但還需要時間完成書面與法律層面的準備,為了技術上的考量而延後期限。

關鍵三:《外商投資法》台商恐遭排除 兩面不討好

中方為履行「結構性的改革」,將在三月五日召開的全國人大會議,討論並且通過《外商投資法》,根據中國官方統計,在舊有外資三法架構下,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累計達到九十五萬家,「實際利用外資累計超過兩兆美元」,是促成中國經濟持續發展最重要的動力之一。

外商投資法

將外資企業三法整合為一的新法,多年來外資企業對中國的投資,都依據《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及《外資企業法》,亦即獨資、合資或是合作的模式,進入中國投資。

全國人大審議的法案都是極為重量級的法案,去年的里程碑就是「修憲」以及通過《監察法》,特別是修憲案,確認了國家主席可以無限期連任。

今年將重點修法放在《外商投資法》,顯然是在中美貿易戰的炮火下,習近平領導的黨中央,對開放外商投資、保障外商權益,採取了最高規格的表態。

習近平對保障外商投資不僅拉出最高規格,而且按下加速鍵。《外商投資法》草案在去年十二月下旬,才完成初審,一個月內兩次召開審議會議,更火速完成了相關的外資徵詢工作,在農曆年前的元月三十日就完成二審稿,時間幾乎與元月底劉鶴在華盛頓的中美貿易談判同步,法案審批的速度絕對是高鐵等級。
新的《外商投資法》草案明確回應了中美貿易爭端最敏感的議題,例如明文規定「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得以技術轉讓作為准入的條件或者限制』」、「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可以在法定許可權內,制定外商投資促進和便利化政策」、「國家建立外商投資企業投訴工作機制」等。預計中美談判如果出現更新的條件,還會寫入新法條文內。

但是, 值得台商擔憂的是,中國海協會會長張志軍在法案審議會議中,要求「港澳台應該界定為特殊內資,不列入草案」,將台商排除在《外商投資法》之外。

張志軍的態度,讓台商過年時忐忑不安,許多台商面臨政治上兩面傾軋的壓力,在政策上不只面臨環保、勞工等高速飛漲的經營壓力,不少地方政府面對經濟難關,也要求台商將過去享受的政策優惠「回饋」給地方政府。

台商是中美貿易大戰最大的受害者,最大期盼就是雙方休兵,雖然川習談判朝向和解推進,但美方施壓從未考慮台商;中方出現《外商投資法》等讓步政策,卻又表明不適用於台商。在中國的台商兩面煎熬的日子,還沒見到曙光。

其實,中美大戰除了貿易戰場之外,更重要的、且絕對不會和解的是科技戰場,而首要標的就是遭到全球圍堵的華為。華為在農曆年期間,找到了兩個重要的突破口:德國與泰國。

關鍵四:華為突破大圍堵德國、泰國送暖 不甩美國

根據德國《 商務日報》(Handelsblatt) 引述政府消息人士的報導,在二月六日德國商務部、交通部、聯邦資訊安全局等部長級的會議中,「考量德中外交關係、中國市場等層面」,決定不排除使用華為的5G設備。此外,德中兩國將簽署「無間諜協議」。

德國是中美貿易戰中,中國最重要的盟友。中方曾宣布,未來中國5G市場,將保留四○%的設備,採購法國、德國等歐洲企業的產品,德國在國家層級不參加美國的大圍堵,可以說是中國的一場重大勝利。

不過, 德國官員也同時表示,政府不會干預電信業者的採購行為,目前在德國有高市占率的英國電信商沃達豐(Vodafone)宣布,在德國的電信核心設備將全面禁用華為,改採諾基亞的系統,但在沒有敏感機密疑慮的部分,仍會採購華為設備;在德國市占率最高的德意志電信(Deutsche Telekom)和市占率較低的西班牙電信集團(Telefonica)則尚未決定。

國則在二月八日宣布,5G測試平台將與華為合作, 讓華為在東南亞找到第一個突破美國封鎖的盟友, 也可能帶動其他東南亞國家跟進。

有趣的是,就在萊特希澤與穆欽在北京進行談判的同時, 美國國務卿龐皮歐(Mike Pompeo)將訪問波蘭、斯洛伐克等歐盟周邊國家,主管外交的龐皮歐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說服波蘭等國加入圍堵華為的陣營。

波蘭在元月爆發華為間諜案,加入圍堵陣營的機率甚高,其他國家則會在德國模式與英國模式之間擇一。

當萊特希澤在北京與劉鶴會談的同時,龐皮歐仍然不遺餘力堵死華為,顯示5G科技戰仍將炮火猛烈,絕不因貿易談判的結果而休兵。
華為突破美國主導的全球大圍堵,獲德國與泰國支持。

萊特希澤去年在國會公聽會作證時,曾對批評他「不當使用保護主義」的議員嗆聲:「如果認為中國奪走我們的科技、我們為美國孩子的奮鬥,是一場愚蠢的戰役,那麼我們乾脆投降算了。」

萊特希澤早在一九八○年代,雷根總統時期就擔任美國副貿易代表,迫使日本接受鋼鐵及汽車出口限制。

將近四十年後,原本已經退休、含飴弄孫的萊特希澤,被川普重新請出江湖,他不為升官、不為發財,就「為了美國的下一代」,要迫使中國做出「結構性的改革」。

這個禮拜,將是他人生最重要的戰役,更是中美貿易大戰最後的一場談判,戰爭與和平,焦點就放在萊特希澤的身上了!(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 第1156期

本文摘錄自‎

中美貿易談判倒數交手關鍵解讀

今周刊

2019/2月第115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