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解傳統建制政治,網路力虛實整合串聯全島
「其實柯文哲就是一個品牌」,柯P這樣形容自己。柯P品牌也是目前台灣最紅的政治品牌,遠勝於小英以及小馬哥。
柯文哲從網路紅到實體世界,從台北紅到新竹、台中與台南。在首都,白綠對抗;出了台北城,綠營候選人不敢攖其鋒,甚至還需要他加持。柯文哲效應的外溢已在裂解民進黨,民進黨從鐵桶變成一個有裂痕的花瓶。
至今民進黨支持者仍未明確站出來表態,若最後民進黨未能刺激出隱性支持者、提高投票率,將兵敗如山倒。如果柯P在兩黨夾殺中,依然保持上次得票率或得票數,柯文哲效應才真正要開始──政黨重組、參選2020年總統⋯⋯。
柯P的確在創新台灣的政治宣傳,打破現有資源分配方式,吸引年輕人投入、支持。「柯文哲現象」正在改變台灣選舉文化。
今年三月間,台北市長柯文哲應邀出席全國大專院校商業個案大賽開幕典禮。在會場上柯P開頭就說,要談國際品牌,「其實柯文哲就是一個品牌」,這時台下抱以一陣呼喊與掌聲。
接著又說, 他到國際上遇到國外友人常說: 「 先有柯文哲, 才有杜特蒂(Rodrigo Duterte)、才有川普(Donald Trump)、才有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說到這裡, 柯文哲展現出他招牌式傻笑,台下一陣歡呼掌聲。之後又用他的台式英語總結:「他們聽了就豁然開朗:『原來ROC就是Republic of Casino』…。」又是一陣招牌式傻笑,台下再爆出一陣呼聲,接著柯P開始大談什麼是創新。
跳出框架,先挖建制陣營的牆角
杜特蒂、川普、甚至柯文哲,被視為民粹政治代表,馬克宏則成功地阻擋了右勢民粹勢力試圖席捲歐洲。他們都有共同的特點:反建制,而且善於激發由下而上的草根力量(也就是民粹)來贏得選舉──例如馬克宏宣示改革無效率的國會、提高比例代表,自己的政黨「共和前進」(LREM)則提名眾多素人參選。
這幾位政治領袖都是在做一種政治上的創新,而且已對建制造成很大震撼。
創新不見得保證改革成功,但至少提供眾人一個跳出目前困境的想像。他們也許會吸引到新的參與者投入,但更大作用是,從現有建制陣營中挖走原本的支持者。
川普一路從共和黨黨內初選到贏得大選,就是從共和黨建制派中挖走支持者。二○一四年台北市長選舉,投票率和前一次相當、甚至低一點,柯文哲勝出關鍵就是從藍營中挖到約占全部投票者一成的選票。
「建制」就是已經享有資源,而且建立一套資源分配的遊戲規則;創新則要打破現有資源分配方式,所以創新往往就伴隨著攻擊現有制度的弊端。柯文哲一上任就全力瞄準大巨蛋等「弊案」,就是一例。遠雄案對馬英九、郝龍斌而言不是弊案,北市府對遠雄的優遇,只是在既有資源分配規則下,達成政策目標(保證世大運時大巨蛋如期完工)的理性選擇。
創新吸引了沒能參與現有資源分配遊戲的人加入。例如台北市府的網路海選,即使是一個缺陷很多、絕非理性商討的遊戲規則,但至少提供了新機會給沒有入場券的人。
柯P的新媒介足以左右建制媒體
尤其對剛剛踏入社會、雄心勃勃想開創人生的年輕人,柯文哲團隊提供了太多可以發揮所長的機會。「學姐效應」除為柯文哲自己的宣傳加分,也提供年輕人一個快速成名的範例──加入柯P團隊,我就可以像那些年輕幕僚般發光發熱。
當年陳水扁的市府團隊有「羅馬」,羅文嘉與馬永成兩個未滿三十歲的年輕人,創造了青年從政成功典範;如今柯文哲團隊則有「學姐們」。這兩個領導人都信任年輕人,讓他們發揮才能,年輕人也努力給老闆回報。網路傳播時代更需要打造出十五分鐘內就能吸引目光的英雄,柯文哲團隊四年來善用網路傳播,用大量資源經營網路,造就了他今天的人氣。
柯團隊創造了一個傳播媒介,這個新媒介主導了建制媒體的走向。所以柯市府對建制媒體很強勢,八月初國際新聞記者聯盟及台灣新聞記者協會還發聯合聲明,指控稱北市府對媒體恫嚇和騷擾。
創新吸納了資源投入,當然也裂解了建制勢力。今年的選戰,民進黨內從台北市到全國,都在柯文哲效應下出現裂解。台北市議員有柯粉、柯黑之爭;各縣市民進黨執政者或希望柯P加持,至少不得罪柯粉。所以台中林佳龍的花博需要柯文哲加持,新竹市林智堅的新竹三○○博覽會,更不能沒有柯P這位「傑出鄉親」認證。
在一六年立委選舉時,柯文哲已展現了全國性輔選實力,今年年底大選應會再發威。他已跨越濁水溪,到綠營大本營台南簽書造勢,小試牛刀。同時跨黨派「友情贊助」新竹縣民國黨的徐欣瑩,還有上述的林智堅、林佳龍,廣結善緣也在為結盟鋪路。
柯文哲沒說死要不要選下屆總統。民進黨比較放心的是,柯營出了台北就沒有組織,網路聲量人氣能否轉換為實體世界的動員力,綠營很懷疑。不過,若年底柯文哲大勝,一定會大力串聯全島,他那嫻熟網路操作的團隊,也會更大膽嘗試新的線上線下整合。
能否成為全國性品牌,年底揭曉
創新得建立新制度,“think out of box”跳出框架想問題,目的還是要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柯文哲在這方面並非一路順遂,所以在大巨蛋案遇到瓶頸時,他民調聲望也下滑了。遇到兩岸這個李登輝以降領導人都難打破的大框架時,只能用「兩岸一家親」這種話術來唬弄。馬英九、蔡英文當總統都遇到困境,都有「執政包袱」,柯文哲若再上一層樓,也難以迴避。
但柯文哲現象的確是在改變台灣的選舉文化,裂解傳統政治力量。「柯文哲品牌」能否變成全國品牌?就看年底這一役。
▲柯文哲擁有全國性輔選實力,今年年底大選應會再發威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