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娃娃機店未泡沫化,卻成了網紅的淘金戰場?

專家口中的商圈毒瘤 創出新產業模式


娃娃機店沒有裝潢、員工,而娃娃、玩具或模型的成本又不高,只要人潮足夠,就能帶來可觀的利潤,也就能讓場主負擔高額租金。弔詭的是,當所有店家都負擔不了高租金,導致店面長期空置沒人承租時,只剩娃娃機仍可以立足。

夾娃娃機店的經營模式,是場主把風險切小分租給台主,真正自負盈虧的是台主。

「東區商圈大崩壞」、「東區慘被夾娃娃機店攻陷」,很多民眾對於這些驚悚的標題並不陌生。而這個事件的起源始於去年七月,捷運忠孝敦化站六號出口的一間大型店面開起夾娃娃機店,從此夾娃娃機被視為商圈沒落、崩壞的徵兆。

是商圈先崩,還是娃娃機店造成?

吉家網不動產董事長李同榮曾表示,東區商圈出現夾娃娃機店,代表商圈發展已陷入惡性循環,且購物選擇性也變少,民眾更不愛到東區逛街,未來倒店潮恐會更嚴重。

事實上,不光是房地產業者看衰夾娃娃機店,甚至連上屆台北市長候選人丁守中都視夾娃娃機店為商圈毒瘤。至於多數專家、民眾與網友更認為娃娃機店會造成商圈衰敗,且把娃娃機店展店潮視為下個「蛋塔店」,預測很快就會泡沫化。

原本筆者也是這麼想的,直到進一步深入暸解這個特別的產業後,竟產生「最熟悉的陌生人」想法。

「我們先來問一個問題,是商圈先出現崩壞的病徵,才讓娃娃機店有機可趁?還是娃娃機店高價搶租,造成逛街人潮減少,進而促使商圈沒落?」《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何世昌表示,實務上的狀況通常是前者,但民眾卻多認為是後者。

筆者實地走訪新北市一位開設夾娃娃的業者「阿龍」(化名),他在板橋、蘆洲一帶多家店當起「場主」。阿龍指出,他們當場主的,租金成本必須抓得很緊,除非沒什麼經驗或有超強的把握,否則幾乎不太可能去高價搶租店面,通常會等店面沒人租的空窗期,再去跟房東洽租。

 

阿龍說:「如果是在熱鬧商圈裡、空置期又比較長的店面,我們就會進去,雖然租金不見得能砍成,但起碼不能被加價。像這種的通常是原本商家做不下去,又因為房東租金開死豬價,沒有商家想租,我們才會接手。」阿龍的話,也印證專家「商圈先崩壞,娃娃機店趁虛而入」的說法。

娃娃機是高租金店面「最後的救贖」

根據阿龍解釋,之所以要嚴控租金成本,關鍵在於場主等同二房東的角色。所謂的場主,是租下店面,購買夾娃娃機機台、兌幣機,然後把每一個機台出租給「台主」。如果店租愈高,每個機台出租的金額就會變高,願意租的台主不多,場主就不易賺錢。

舉例來說,場主租下一間月租十萬元、年租共一二○萬元的店面,擺了二十五台夾娃娃機與一台兌幣機,若以二手機價格計算,機台總費用大約四十萬,加上店租總成本為一六○萬元。如果每台夾娃娃機月租六千元,且二十五台全數租出,則場主每月可收十五萬元、一年可收入一八○萬元機台租金,成本在一年內就能打平回收並開始賺錢。換言之,夾娃娃機店的經營模式,是透過層層分擔風險建構起來的,場主把風險切小,分租給台主,真正自負盈虧的是台主。

夾娃娃機店並非第一個利用這種特殊模式經營的行業,在更早之前,「格子店」就已經利用「租箱寄賣」的方式來經營。娃娃機店將風險切割出租,意味著它能承受的租金風險更高。

「夾娃娃機店的付租能力的確很強!」威肯商用不動產處長劉明鑑強調,娃娃機店沒有裝潢、員工,而娃娃、玩具或模型的成本又不高,只要人潮足夠,就能帶來可觀的利潤,也就能讓場主負擔高額租金,甚至連像西門町原本開精品店的店面都已轉做娃娃機店。

上述狀況顯示,娃娃機店並非破壞者,反而是高價租金店面「最後的救贖」。「罵娃娃機店讓逛街人潮減少並不公允,即使娃娃機店不開,店面還是空在那,人潮也不會增加。」有專家認為,夾娃娃機店被過度汙名化了,原因是很多人用舊時代的觀念,去解讀新世代的產物所造成的誤解。夾娃娃機這個LKK的東西,結合網路直播的潮流後,儼然開創出一片新產業模式。

衍生的商機、收入超乎想像

我們實際到YouTube上輸入「夾娃娃」等關鍵字,一拖拉庫的熱門影片立馬出現,有不少知名的網紅本身就是台主,除了不斷上傳夾娃娃影片,同時也置入宣傳自己的機台。不同台主、網紅,還會互相「清台」來製造話題,刺激點閱與粉絲到現場消費。

有些網紅靠著夾娃娃出名,每支影片觀看次數可破百萬次。這些網紅雖然花很多錢夾娃娃,但卻也因此獲得廠商投放廣告的機會,衍生的商機、收入超乎想像。根據財政部統計,一七年底全台娃娃機店家數為四千多家,一八年十月已暴增至約八千家,娃娃機店真的泡沫化了嗎?答案似乎是相反的。

閱讀完整內容

新新聞1663期

本文摘錄自‎

專家口中的商圈毒瘤 創出新產業模式

新新聞

2019/1月第166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