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九香港之年

反送中影響世界格局,香港步入難以挽回的攬炒軌道

二○一九年的香港成了世界格局的中心要角。持續數月的反送中抗爭,表面看是警民矛盾不斷升級,實質是港人無法再忍受中國設定的一國兩制,藉機以攬炒方式迫使中國讓步。放大視野,香港事件也成為中美關係籌碼,更為台灣大選中的民進黨送上大禮。

◎黎蝸藤

如果要選一個地方代表二○一九年, 香港, 無疑能獲得此「 殊榮」。大概沒人想到,一八年發生在台灣的一件相對簡單的命案,會掀起影響整個世界格局的風暴。

區隔中港最後保障遭威脅

至今,香港政府提出修改《逃犯條例》的動機還眾說紛紜。雖然香港和中國政府一直強調香港政府主導,完全是為了解決疑兇陳同佳無法送到台灣受審的法律漏洞,但此說法難以服眾。根據英媒報導,最早提出的是中共中紀委,目的是在香港抓政敵時,不需採用抓肖建華那種「特殊方法」,也就是藉修法把非法行為合法化,這是中國政法系統一貫思路。

港府提出修法引起香港民主派巨大不安。除了「中港之間法律區隔被打破」,還憂慮人身安全。民主派看到修法後的制度性惡果,但認為修法是針對自己恐怕有點不準確。無論如何,在中共支持下,特首林鄭月娥決定依仗議會中建制派的人數優勢,硬推修法。民主派窮盡一切議會抗爭方法拖垮法案,但被政府直接送大會二讀化解。商界雖然也擔心,但林鄭讓了一小步,且在中聯辦壓力下,商界議員也得低頭。
一四年佔中之後,香港社會運動處於長期低潮。「和理非」被視為行禮如儀;一六年旺角騷亂及立法會DQ事件後,「勇武派」則被視為沒有出路。兩條路線之爭削弱了反建制勢力。因此,民主派在三月發動示威參加者不多,四月底遊行雖聲稱達十二萬人,但很難進一步突破。

驚人的轉變發生在五月。隨著民主派不懈地宣傳及議會抗爭、商界質疑及西方國家用外交照會反對,香港人開始被觸動。大量市民意識到,中港法律區隔是其安身立命的最後保障,於是港人發動各種連署,社區連儂牆遍地開花,海外港人也在西方重要媒體同日登廣告聲援,民間團體在西方遊說,要求各國施壓中國。

全面暴露一國兩制醜陋面

終於到六月九日,港人發動號稱百萬人大遊行,換來的卻是照常二讀。港府寸步不讓的強硬態度「告訴我們和理非沒有用」,更激怒港人。十二日,大批示威者衝進立法會大樓,被港警鎮壓,並被定性為暴動,民情進一步激憤,紛紛走上街頭。六月十二日,林鄭終於道歉,暫緩修例工作。然而,讓步來得太遲,第二天香港出現史無前例的兩百萬人大示威,此後「五大訴求,缺一不可」成為反對派共識。

六月中運動進入第二階段。第一階段,香港市民在「守」,是抵抗惡法。第二階段市民在「攻」,要求政府回應五大訴求。港府則躲在背後,把警方推上第一線,警方無奈地夾在政府與市民之間。而中國政府更躲在港府背後,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只說自始至終支持港府,又反復高調支持港警「止暴制亂」。香港矛盾急速轉化為警民矛盾。

平心而論,警察一開始是無辜地被捲入,即便是六一二事件,警察使用的暴力和之後的相比是小巫見大巫。警民衝突不斷升級,暴露香港體制上的醜陋面。市民一下子發現,一個表面美好、有規有矩的香港,短短幾天內在完全合法下變為「警察城市」:警察有權不合比例地使用武力、不合理地拘捕,律政司選擇性檢控,特首可沒有節制地引用《緊急法》制定法規,而警方的不當行為只能由警方投訴科和缺乏實際權力的監警會處理。


反送中運動將「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口號催化為更成熟的獨立訴求。達志影像

催化港獨分離主義具體成形

以前只在電視上的外國抗爭中看到的汽油彈、土製炸彈,這次抗爭中都出現在香港街頭。抗爭者「私了」之風大盛,一言不合則拳腳相加,甚至放火。而這一切都在「核彈也不割席」的口號下被同路人包容。香港禮崩樂壞,在七二八元朗白衣人襲擊事件後,香港人已很難回到過去。

香港矛盾表面上是警民矛盾,實質是大部分港人不能再忍受中國設定的「一國兩制」,要趁此機會以「攬炒」方式迫使中國讓步。在很多港人看來,這是不成功便成仁的終極一戰。這也成為香港與世界的連接點。

一九年是中國的逢九必亂的一年,從年初開始中國就以維穩、防止黑天鵝和灰犀牛為第一要務。中共本來希望普天同慶地過七十周年國慶,香港卻成為始料未及的灰犀牛。中國儘管努力防止抗爭滲透內地,但廣東茂名反火葬場抗爭打出了「光復茂名,時代革命」的口號,顯示這種滲透防不勝防。

一九年還是中美貿易戰最緊張的一年,帶給中國空前壓力。香港事件成為中美緊張關係的意外籌碼。中國或有修法後,能以孟晚舟事件方式,在香港扣押美國人,是以美國與歐日等盟國一起極力反對修法,這成為G 20峰會上角力點。香港人的抗爭如果停止在第一階段,對中國而言最多是失去一個籌碼,但接下來的反政府抗爭卻給了美國大籌碼。

美國國會幾乎兩黨一致同意通過拖了好幾年的《 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要求美國政府每年報告香港的人權與民主情況,以讓國會決定是否廢除《香港政策法》,取消在關稅和科技輸出方面給予香港不同於中國的地位。這相當於重演一九九○年代每年一度是否取消給中國最惠國待遇的辯論。法案還賦予美國政府制裁香港官員的權力,這直接干預香港事務。現時中美達成第一階段的協議,中國做了不少讓步,當中是否有為香港而交易則不得而知。

更重要的是,反修法過程催生了「 光復香港,時代革命」的獨立訴求( 儘管大多數人對此都心照不宣地否認) , 更誕生《 願榮光歸香港》 的「 準國歌」。從此,港獨勢力不再是一個打上引號的少數人訴求,而成為與疆獨、藏獨、台獨等並駕齊驅的分離主義。

香港的分離主義能量遠大於疆獨和藏獨,因為香港是世界經濟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港人遍及全球,資源豐厚,又具備西方聽得懂的論述和一定的話語權。港人享有的「自由餘裕」也遠非而疆、藏可比,香港暫時還是中國不可或缺的唯一國際金融中心。客觀而言,港獨不可能成功,但會給中國造就極大麻煩,也會給美國「撿到槍」對付中國。

二○一九年還是台灣二○年總統選舉的關鍵年,誰能勝出, 關乎中國是否能以和平方式「 一國兩制, 統一台灣」。香港做為一國兩制示範單位,其動亂為民進黨送上大禮。短短一年,民進黨從頹勢到穩操勝券,香港的負面示範助力不小。民進黨若勝選也為美國送上另一支槍。

香港動蕩對中國在世界推行「中國模式」有著難以估計的負面影響。


6月至今,港警已發射逾萬枚催淚彈、拘捕超過5千名示威者。達志影像

使「中國模式」國際形象落漆

若中國把責任推給「美國發動的顏色革命」,世界不由得懷疑中國是否那麼強;若中國承認香港問題在於香港本身,則世界會質疑中國模式──何以一個好好的香港,在中國治下居然一片混亂。總之,經過香港事件,中國國際形象難以避免地走下坡。

更重要的是,港人的攬炒並非只是籌碼。香港持續動蕩、秩序失控,經商環境不被看好,大批香港菁英正計畫轉移財產、移民。加上中國要推行的清算將嚴重損害香港的自由和法治,香港已步入難以挽回的攬炒軌道。

又正好碰上世界政經的新一輪重組,香港做為國際金融與貿易中心,以及國際大公司進入中國的基地等地位將被嚴重削弱。中國或大受損失,新加坡和台灣或成為最大的得益者。

閱讀完整內容
新新聞1713期

本文摘錄自‎

二○一九香港之年

新新聞

2020/第17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