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子女成為偏藍父母的焦慮來源

為政者不該坐視政治認同差異尖銳世代矛盾

大環境以及藍綠兩黨候選人的鮮明對比,讓許多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選擇大相逕庭,也讓「世代差異」顯著地成為這次選舉的主軸。而青壯年帶動這次投票率,以及大部分中間選民支持蔡,等同是對中國「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一次公投拒絕。

◎張家豪


青年投票率飆升,背後是以選票進行世代對決。攝影/柯承惠

尋求連任的總統蔡英文獲得驚人的破八百萬選票,得益於年輕族群衝高投票率,《新新聞》本期另一篇報導(見六十八頁)分析推算,扣除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帶動的投票率後,這屆大選較二○一六年投票率提升的八.六三%中,約有二.六%來自年輕族群,乘以選舉人數後,約有五十萬人。

二十至三十九歲估占投英選票三成

根據中選會委託世新大學教授莊文忠主持「選舉人性別投票統計改良之研究」,針對一六年總統大選各縣市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全國二十歲至二十九歲的投票率約為五一%;三十歲至三十九歲約五三%。

若以年輕族群新衝出五十萬人回推,二十歲至三十九歲這個年齡層的投票率,應攀升至六○%至六五%不等,而且年輕族群對蔡英文的支持度可能也略有上升。上述投票率應不至於再高,以五十歲以上年齡層投票率介於七○%到八○%來看,二十歲至三十九歲若有更多人投票,整體投票率會衝得更高。

依據中選會統計,本屆總統大選二十歲至三十九歲選民近六六七萬人,假設投票率約六二.五%,並參考TVBS選前封關民調,此年齡段平均六成投給蔡英文,相乘後得出二十歲至三十九歲選民約二五○萬人投給蔡英文,占蔡英文得票的三○.五%,約占選舉人數一三%,相當驚人。

相當程度上,這代表青壯年帶動這次投票率,加上大部分中間選民支持蔡,等同是對中國「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一次公投拒絕。

不過,民進黨政黨票數竟與總統選票存在三三五萬票的落差,明顯看出選民分裂投票的行為,代表內政因素對總統投票意願的影響不大,反而是大環境的中國、香港因素,以及年輕人普遍「討厭韓國瑜」,選前又有韓營發動大造勢形成反動員所致。
父母子女國族認同尖銳對撞

大環境的劇烈動盪,以及藍綠兩黨候選人的鮮明對比,讓許多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選擇大相逕庭,也讓「世代差異」顯著地成為這次選舉的主軸,不同世代直接透過投票「對決」。這次選戰期間遍看韓粉的LINE群組、社團等,不難發現父母哀嘆子女被蔡政府洗腦的說法比比皆是,甚至傳出有父母要藏子女身分證不讓孩子投票的誇張情事。

依據《商業週刊》對首投族進行調查,並引述學者的評論指出,過去首投族與父母投票立場相同的比率可達七至八成,這次卻有近五成首投族與父母立場不同。

中國施加的壓力檯面化,進而尖銳化父母、子女對國族認同的差異,其他包括對同婚以及對蔡政府諸多改革的立場,又因藍綠對決及煽動,加劇親子的矛盾。

一位綠營競選幕僚指出,如今蔡英文狂勝韓國瑜,民進黨又取得完全執政,讓韓國瑜的支持者自認是被包圍的少數,心中焦慮可想而知,而子女卻又是造成韓、蔡差距的原因之一。

選舉期間造成的裂痕,選後要「修補」自是漫漫長路。世代需要和解,這是藍綠政治人物的共同責任。

蔡英文的高得票,除了吸走絕大部分的中間選民,很有可能也帶走小部分的淺藍支持者。韓國瑜的得票率占選舉人數比率約為二八.五九%,從各項民調觀察,國民黨在全國的基本盤占選舉人數三二%、三三%左右,中間還短缺約四%,一般認為是淺藍、知識藍投不下去,很可能由宋楚瑜及蔡英文分走部分。
藍營沒歸隊的可能多是年輕人

雖然占比不多,但藍營競選幕僚指出,國民黨應警惕所謂淺藍、知識藍的分野,並不完全是指學經歷而已,應也包括「世代差異」,最明確的就是反映在兩岸政策的路線上,「而且這樣的趨勢只會更明確,如果藍營不亟思調整兩岸論述,只會跟原本不排斥藍營的青年族群愈離愈遠。」這位幕僚分析道。

不過,選後部分看法認為,青年投票率拉高,助綠營從數個膠著選區勝出,甚至跌破眼鏡翻盤,確實是關鍵之一卻不是唯一條件。以蔡英文帶動約五十萬青年選票看來,分散至全國其實只有數千票至萬票,雖可扮演臨門一腳,但仍有結構性因素──投給親民黨候選人宋楚瑜的中間選民票數,四年內流往蔡居多(見六十八頁分析),可能整體帶動中間票也不再給藍委,導致許多藍營優勢區翻盤。

閱讀完整內容
新新聞1715期

本文摘錄自‎

當子女成為偏藍父母的焦慮來源

新新聞

2020/第17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