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種症狀報你知 專家:高峰期恐在三月中旬
新冠肺炎自中國爆發後,疫情蔓延全球,目前已逾十八萬人感染、七千多例死亡,唯有認識這隻病毒,採取正確防範措施,才能成功自保。
撰文.楊雅馨
台灣有社區傳染的跡象,不論身體健康與否,外出時最好戴上口罩。攝影·陳弘岱
台灣相繼出現病原不明的感染者,更爆發出院內感染,面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擴散威脅,「了解」則是降低不安的最好方法。
問: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俗稱武漢肺炎,簡稱新冠肺炎)的症狀為何?
答:根據目前有限的個案回顧研究指出,新冠肺炎患者症狀不易與其他呼吸道感染疾病分辨;不過,多數患者有發燒、乾咳、倦怠等症狀,約三分之一會有呼吸急促現象。其他症狀包括肌肉痛、頭痛、喉嚨痛、腹瀉等,也有報告指出少數患者症狀輕微,甚至完全沒有症狀。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中華民國防疫學會榮譽理事長王任賢指出,新冠肺炎是偏向下呼吸道症狀(咳嗽、咳痰等)的疾病,一旦出現上述症狀,特別是有相關旅遊史、接觸史,罹患新冠肺炎的機率就非常高。不過,他也提醒,台灣已有確診案例沒有出國史,某些案例在出現症狀之前,也很難發覺他們是感染者。
目前也證實, 無論輕症、無症狀皆具傳染力,這是全球專家最頭痛的事。
問:國內第四十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也是首例「復陽」個案, 新冠病毒的篩檢準確度為何?
答:新冠肺炎症狀迥異,有人一採檢就確診,卻也有人需要多次採檢,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主因有二:一是採檢部位範圍大小,試紙有沒有黏到病毒,二是疾病進展到後期,病毒量就愈少。
張上淳進一步說明,目前各國及WHO(世界衛生組織)標準都是二次採檢陰性、臨床症狀改善後就可解除隔離,但台灣採取相對嚴格的措施,須三次採檢陰性,才可解除隔離。
王任賢也指出,新冠肺炎屬於下呼吸道傳染疾病,採檢時必須深入氣管,才較容易檢驗,如果只採鼻咽、口咽,輕症病人有可能出現陰性或弱陽性的情況,這現象也曾發生在MERS(中東呼吸症候群)病人身上。
「不過,民眾也不用太擔心。」台大公衛院副院長陳秀熙說:「有症狀時,基本都可以採檢出來。」
問:何時將會是疫情的高峰期?
答:亞東醫院感染科主任楊家瑞、王任賢均表示,台灣疫情還沒到達真正高峰,「三月中旬」將是關鍵。
陳秀熙則認為「社區感染」遲早會發生,未來出現三十人以下的小型社區感染並不能排除,如何在小型社區感染發生後就做好圍堵,不再衍生下一波流行, 將更加重要。且從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經驗,台灣一個月就控制住,「預估五月初左右,疫情應該會慢慢降溫。」
問:新冠肺炎未來將會像流感一樣,一年四季都存在嗎?
答: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八成病人是輕症,甚至無症狀。「對於無症狀的感染者,我們不見得可以全部找得出,因此病毒有可能不斷傳播。不論季節為何,新冠肺炎病毒都會繼續存在。」楊家瑞說。
王任賢則持不同看法,他認為,目前還沒有確切的證據顯示,新型冠狀病毒有跨物種傳播報告,只要病毒不變異,應該不至於和流感一樣,他進一步分析,二○○三年SARS、一三年MERS、二○年的新冠肺炎,期間都會停滯一段時間。
問:面對新冠病毒,一般民眾該如何自保?
答:想預防,得要清楚傳染途徑, 這隻病毒主要透過人體細胞中的ACE2蛋白(血管張力素轉化酶二)作為受器,此受器主要存在呼吸道、腸胃道,特別是下呼吸道,換句話說,傳播方式是以直接接觸帶有病毒的分泌物或飛沫傳染為主。因此,勤洗手、戴口罩,避免到人多擁擠的密閉空間環境,是基本防護守則。
在口罩的選擇,根據一九年發表在權威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的研究,分析二八六二名醫護人員戴口罩預防流感的效果, 結果發現, 戴N95口罩的流感患病率為八.二%,戴醫用外科口罩則是七.二%,兩者沒有顯著差別。
王任賢進一步說明,要預防新冠肺炎,使用醫用口罩就足夠,至於布口罩,則是沒有醫用口罩下的次要選擇。不過,楊家瑞提醒,慢性病者外出、進出醫院者、有呼吸道症狀者,最好還是使用醫療口罩。
至於何時需要戴口罩, 專家一致建議, 台灣已有社區傳染的跡象,出門盡可能戴好口罩;尤其進入密閉空間,如電梯、辦公室、大眾交通工具,最好戴上。尤其在電梯裡,近距離時盡量不交談;乘坐計程車則宜開窗,保持通風。「乘車時戴上口罩, 下車時記得洗手,交互感染自然就會降低。」陳秀熙說。
正確「勤洗手」,嚴格執行手部清潔更是重要。正確的「內、外、夾( 指縫)、弓(指節)、大(大拇指、虎口)、立( 指尖)、腕」至少二十秒。此外,在轉換空間、用餐前,養成洗手並且擦乾的習慣,病菌喜歡潮溼的環境,沒有擦乾的手比沒有洗的手更糟糕。此外,盡量克制、養成手不碰觸臉部(特別是眼鼻口)的習慣。
問:居家隔離檢疫者,該如何降低傳染給家人的可能性?
答:王任賢則引用○九年H1N1流行期間,美國醫學期刊《內科醫學年鑑》研究,手部衛生和使用口罩,可預防家庭成員間的傳染。
結果發現, 對象家庭, 洗手可降低五八%的流感傳播,等同戴口罩。王任賢分析,在家要全天戴口罩並不容易,例如得用餐、盥洗、睡覺等,因此在家裡「勤洗手」更重要。
隔離檢疫者最好有獨立房間, 並盡可能待在房間裡,保持通風,出房門時記得戴上口罩,與家人保持一公尺以上的距離,準備一套屬於自己的餐具,避免與家人同桌吃飯。
楊家瑞建議, 隔離檢疫者可用拋棄式床單、被套,穿過的衣物用袋子封存, 隔離檢疫期滿後,將拋棄式床單、被套密封丟棄至垃圾車,衣物以熱水(攝氏七十二度以上)清洗三十秒後,再處理。
陳秀熙指出, 過去證據顯示,SARS與MERS都可經由糞口傳染,新冠肺炎也不能排除。王任賢提醒,如廁後先蓋上馬桶蓋再沖水,避免病菌、微生物懸浮在空氣中,以防牙刷、牙杯等盥洗用具受汙染。每次使用後,記得消毒馬桶座、沖水把手,或至少每四小時消毒一次,避免增加病毒增生的機會。